APP下载

创新驱动视阈下无锡高职教育契合地方产业升级分析

2021-03-12

人才资源开发 2021年3期
关键词:无锡市无锡院校

当前,中国经济走过粗放型增长时期,已进入内在型增长期,对技术和创新提出了新标准。为实现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发挥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高等职业教育在中国经济新常态,新冠疫情常态化共存情况下,如何契合区域产业升级,提升服务区域经济,支撑区域经济创新驱动发展,是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无锡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1.无锡高等职业院校概况。无锡现有高等职业院校11所,五年制高职院校和中职院校24所,技工院校15所。其中国家示范高职院校1所,省示范性高职院校4所,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所,江苏省卓越高职院校建设单位1所。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和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入选江苏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3所中职院校为首批“江苏省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1所中职院校为首批“江苏省优质特色职业学校”。2019年全市职业院校在校生184364人,其中,高职院校在校生79401人,中职院校在校生61276人,技工院校在校生33568人。

2.无锡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情况。目前无锡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大类达到了17个,比2018年增加了1个,比2017增加了4个,教育部19个专业大类覆盖率达到89.47%,比上一年增加5.26%。无锡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情况如下:

招生人数方面,财经商贸类占据第一,达到了2032人,其次是装备制造类 1753人,电子信息1624人。文化艺术类也比较多,达到了1109人。其余都在1000人以内。

二、无锡产业发展情况

1.无锡产业概括。无锡自古作为鱼米之乡,经济实力雄厚。2019年年底,无锡GDP达到了1901亿元,在全国所有大中城市中排名第九位,人均GDP 5200美元,全国排名第六位。2019年无锡全部工业增加值992.74亿元,增长18.3%。近几年来,无锡在推进物联网发展、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人工智能等方面全国领先。以下为无锡传统行业和新产业对比表。

表2 无锡传统产业和新产业对比表

无锡2019年物联网产业收入增长16%,集成电路和软件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大关,分别增长8%和15%。大数据和云计算产业产值增加30%,2家企业入选“2019中国大数据企业50强”。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增长17%。同时新增国家级智能制造项目3个,省级示范智能车间29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值提高到45.4%。

2.无锡行业增速情况。据无锡市统计局统计2020年1月-10月无锡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228.68亿元,增速3.9%。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总产值2154.11亿元,增速最快,达到14.2%,其次为有色金属冶炼和延压加工业,产值达到1004.49亿元,增速达到12.6%。但是纺织品和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出现了负增长,分别增长-8.6%和-3.4%。纺织业由于是无锡传统行业,虽规模很大,但由于技术老旧,国外竞争和新冠疫情影响,纺织业在2020年处于负增长情况。计算机和通信设备制造,属于高新技术产业,附加值高,增长潜力巨大,2020年增速较快,说明无锡市在行业升级方面已取得了较大成绩。

三、无锡高等职业教育跟地方产业契合度分析

1.高技能制造业人才培养不足。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个 4754-2011)和国家统计局2012年制定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2019年无锡市11所高职院校设置132个专业,542个专业点,主要服务第一产业的很少,基本上没有。主要服务第二产业的有51个专业、203个专业点,主要服务第三产业的有81个专业、341 个专业点。

表3 无锡各产业和高等教育招生大类表

据无锡市政府工作报告和无锡市“十三五”发展规划,2018年无锡市全市GDP生产总值达到11438.52亿元,增长7.4%。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125.07亿元,下降0.3%;第二产业增加值5464.01亿元,增长8.0%;第三产业增加值5849.54亿元,增长7.1%;无锡三大产业比例调整为1.147.8:51.1。相比2016年三大产业比例1.6:49.3:49.1,可看出,无锡第二和第三产业占据绝对优势,第三产业发展迅猛,第一产业比例进一步下滑。无锡深入开展产业强市政策,突出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先进制造业。无锡制造业人才,尤其是高技能制造业人才需求强烈。但从2019年无锡市高职院校招生专业大类来看,财经商贸类,电子信息类和文化艺术类占据前三名。这些专业趋向饱和,就业困难,很多学生没法就业。但同时,2018年无锡市紧缺人才需求中,新材料、船舶电焊工、节能与新能源、药物分析工、养老护理员等人才,却无法满足。

2.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完善。目前无锡全市共建成了大学科技园1 个,学生创业园24 个,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和创业教育示范学校12 个,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98% 以上,创业率稳定在3% 以上。但对于教师科研促进不够,不管是资金还是制度和政策,都没有达到江苏省其他市区水平。如2018年教育部公布高职院校服务地方50强名单中,无锡地区只有1所高职院校入围,而苏州则有3所,南京有2所入围。据无锡市职业教育质量年报,2018年无锡高职院校年科研到账超过1000万元的只有1所,2019年只有2所,仅占18.18%,这与高职院校科研能力不强、科研成果转化不足密切相关。无锡高等职业教育科研能力不足,根源还在于部分学校和教师对科研认识不足。高等职业教育,不仅仅是高等教育,更是一种职业教育,教师科研能力评测应侧重于匹配地方经济应用研究。硬件方面,高等职业院校实验室设施设备更新和建设,处于不足状态。

3.高水平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建设不足。目前无锡各高等职业院校虽注重师资培训和人才引进,但在师资结构优化、“双师型”教师建设以及企业兼职教师引进方面仍然不足。目前无锡市各高等职业院校教师数据情况如下:

表4 无锡高等职业院校教师情况表

“双师型”教师占比较高,但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只是短期培训型教师,仅参加相关行业协会或者企业短期培训和实践,缺乏长期有效企业一线操作和运营经验。且企业相关兼职教师比例较低。部分院校在教师培训上投入不足,对于教师参加企业实践保障机制不完善,主要依靠教师个人与企业进行接洽和训练,实践过程不系统,管理不科学。

四、高等职业教育匹配地方产业升级策略

1.以地方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和学科。高等职业院校要认真研究本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布局情况,充分调研。对于区域优势特色产业,进行科学研究,提升高职院校专业学科设置与地方产业匹配度。集中有限教育资源来满足地方产业发展学科,提升地方经济发展。对于新能源和新产业发展,应具有前瞻性,能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规划,提前进行专业调整,开设新专业,为本地区新产业发展提供强大人才储备。

2.建设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如何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尤其是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素质是高等职业院校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政府主导下,以学校为合作主体,与企业签订相关教师培训和实践协议,提升教师一线操作技能水平。学校内部,给予企业实践教师相关课时、奖励以及职称评审政策性补偿,让教师有时间、有动力和有兴趣进行企业实践,提升自身对企业和行业熟悉程度。另外,增加企业人员在高等职业院校兼课或者工作便利,对于高技能企业专家,从政策层面,直接入校,享受高层次人才待遇。

3.提升政校行企合作机制。高等职业院校要契合当地产业升级,同时提升院校和学生创新能力,离不开当地政府、行业协会以及相关企业通力合作。建立政府引导下,企业积极参与,行业协会辅助,高等职业院校主导的政校行企合作机制,是一个长期研究对象。当地政府应引导企业参与高职教育,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在实际合作机制和企业效益上给予鼓励和奖励。行业协会为本行业人才培养和人才发展做出调整性预测和规划,主动参与企业和学校合作,帮助企业和学校更好沟通,为高等职业院校提供最新行业信息,以便于高职院校提前进行专业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调整。

猜你喜欢

无锡市无锡院校
无锡一棉
无锡市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清零行动”
无锡一棉
无锡市刚柔并济治理重大事故隐患
无锡确定11月1日为“无锡企业家日”
无锡公交
无锡市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