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教条化需强化小说教学情感体验
2021-03-11李京颖
李京颖
[摘 要]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一些经典的小说,但是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却存在教条化的问题,只是按部就班地引导学生了解人物、情节等小说要素,忽略了学生自己对文本的理解。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要强调小说教学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生本对话和生生对话中交流阅读感受,在对比和改编活动中深入了解作品情节,尝试结合生活细节补白,结合环境描写了解作品内涵,进入情境提升艺术理解能力。这些方法能让学生更好地展开个性化阅读,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 情感体验;小说教学;高中语文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围绕作品的人物、情节抛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探究讨论,但是这些看似活跃的讨论却陷入了模式化的理解中,学生没有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更没有读出自己的个性化理解。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要避免仅从作者、背景、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写作技巧等知识层面入手引导学生展开探究,而是要引导学生关注人生和历史,按照《语文课程标准》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入手解读小说,理解作品的隐含意义,探究作品传递的价值观,这样的阅读才更高效。
一、对话互动,自主建构
(一)生本对话,主动拓展延伸
建构主义思想认为,意义不是独立于人们的存在,学生的经验世界本身就是一个宝贵的学习资源。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小说后积极展开生本对话,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融入作品中,这样他们就能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索,主动延伸拓展,进而读出自己的个性化理解。
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自主阅读,尝试通过生本对话获得更多感悟。“说起林黛玉,大家都会说这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那么你在阅读中发现林黛玉哭了几次呢?你觉得这些哭中都展现了怎样的情感呢?”学生展开自主阅读,有学生认为:“林黛玉見了贾母之后两人抱头痛哭,这是真实情感的展现,是祖孙两人的爱。”此后教师又引导学生拓展,说说这段文字中还有谁曾经流泪,流的是怎样的眼泪。如有学生发现王熙凤也曾经流泪,但是这很有可能缺乏真实情感,只是作秀的眼泪。
在生本对话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体验被充分调动,他们会围绕作品中的各种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独立思考的能力会有所提升。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展开生本对话,促使其主动发现问题。
(二)生生对话,激活新的见解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展开生生对话,说说对作品的个性化理解,然后融入他人的观点,激活新的见解,这样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也会更深刻,有取长补短的作用。
在学习《祝福》时,教师组织学生展开生生对话,围绕祥林嫂的人生展开讨论,总结这是一个怎样的人生,思考祥林嫂的人生中是否有过抗争。有的学生认为祥林嫂深受封建伦理思想影响,一直都逆来顺受,很少有抗争的行为。但是也有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祥林嫂有过抗争,她在丈夫死后偷偷逃走,不想改嫁他人,后来还誓死抵抗,这就是一种抗争。但是又有学生提出不同看法,认为这并非想要改变自己生活地位的抗争,而是祥林嫂想要更好地服从贞节的想法而做出的选择。在交流讨论中,学生对祥林嫂的生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看待问题也更为全面化。
在生生对话中,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成果分享给他人,同时也积极倾听他人的看法,从而对文本有全面的认识,对作品的情感体验也更深刻。
二、深化情节,深度探究
(一)对比,学习叙事方式
在阅读小说时,教师必然会引导学生探究作品的情节和写作方式,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获得情感体验。以探究作品情节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作品的写作手法,从而了解不同作品的叙事方式,学生在对比叙述者、叙述事件、叙述时间这些要素的过程中,对作品的理解也更深刻。
在学习《祝福》时,教师引导其将本文和《林黛玉进贾府》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看看作品在叙事手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发现《祝福》采用的是第一人称的叙事手法,“我”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参与了小说的情节发展,而《林黛玉进贾府》则是第三人称手法。学生还发现《祝福》并没有运用顺叙的写作方法,作者先交代了“我”回到本家,然后看到了祥林嫂困苦的处境,此后又插入了展现祥林嫂旧况的内容,最会写了祥林嫂在节日里死去。学生认识到这样的方法能让读者探究祥林嫂为何会面临崩溃的境地,有助于展现当时社会对其的迫害。
在分析小说情节发展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叙事方式,然后对比思考作者为何要采用这种叙事方式,能体现出怎样的效果。这样学生就能全面了解各种叙事方式的特点,并学会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叙事方式。
(二)改编,丰富文化视野
改编故事情节也是一种能促使学生获得个性化情感体验的好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长篇作品的片段,然后思考原著情节发展的前因后果,并尝试写一下故事后续会如何发展。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作品的留白处或者开放性结尾进行创作,写出自己的独特想法。
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后,教师引导学生展开丰富多彩的改编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改写项目。学生可以结合文章的结尾进行思考,探究林黛玉和贾宝玉之间有怎样的缘分,并思考自己后续会如何写他们之间的沟通交流。又如学生可以选择文中的某个切入点尝试补白,如想一下王熙凤在得知林黛玉会入住贾府后内心的感受是什么,她会如何处理自己和林黛玉之间的关系。又如学生可以转换人称,将自己想象成林黛玉,将整篇文章改写成第一人称的作品。
在改编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互动交流,不同的人在阅读中获得了不同的情感体验,对于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发展的看法也有所不同。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补写的内容展开拓展阅读。
三、融入情境,完美切入
(一)联系现实生活,填补空白
情境化教学也是一种能强化学生情感体验的好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现实生活进行感悟。小说是博大精深的文学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所以在阅读时如果能调动生活经验,会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教师可以适当引入多媒体课件,展示和作品有关的背景信息,促使学生填补理解上的空白。
在学习《老人与海》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进行分析,这样能更好地体会作品的内涵。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了困境,会如何处理,能否像主人公一样用永不言弃的态度来面对人生,积极地挑战人生。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分析一下在生活中是否也有类似的事件,思考如果为了人生理想而拼尽全力,但是最后并未实现理想,这样的人生是否是悲剧。在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感悟的过程中,学生填补了认知上的空白,认识到面对困境不屈服,即使最后并未成功,其实也是有所收获的,那种坦然面对困难的心态其实也能体现出人生的意义,展现出生存的意义。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对主旨的探究有了一定的深度。
根据奥苏泊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可以知道在小说教学中教师要唤醒学生的现有经验,让他们的现有经验和所要学习的内容形成一定的联系。这样学生能将认知结构中的现有经验和要学习的新知识联系起来,进而将潜在意义转化为新的理解。
(二)赏析环境描写,理解内涵
在小说阅读中,很多学生会忽略环境描写,而实际上环境描写对推动情节和表现人物有很重要的意义。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赏析环境描写,尝试通过想象在自己的脑海中构筑特定的情境,并进入情境中,辅助理解作品的内涵。
学习《祝福》时,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作品中的环境描写,看看其中的内涵是什么。如“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空气里已经洒满了幽微的火药香”,这段环境描写中作者用“沉重、晚云”等词语展现出了凝重的感觉,让读者感受到了不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节日的鞭炮原本给人一种祥和、欢乐的感觉,但是为何这段环境描写给人的感觉截然不同,作者为何要这样写?”学生认识到作者渲染了悲观的情绪,这样就给主人公祥林嫂的出场提供了恰当的氛围。此外,教师还引导学生阅读作品中展现雪花飘落的场景,思考原本唯美的雪景在作者的筆下展现出怎样的状态,是否对体现人物形象、烘托作品主旨有一定的作用。这样就会结合环境描写深入体会了文章。
从环境描写角度入手理解小说,能让学生找到探究小说人物行为合理性的新方法,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也能更为深入。教师要思考如何通过探究环境的方式理解人物形象,并深入挖掘小说的主旨。
在高中语文小说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对话、讨论和艺术感悟中围绕作品展开情感体验,一旦学生找到了和小说文本的情感契合点,他们就能产生阅读兴趣,并和作品形成共鸣。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强化对小说的情感体验,进而提高阅读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加桂.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小说情感体验阅读教学模式探微[J].语文学刊,2015(6).
[2]段坤鹏.浅析小说教学中的情感体验[J].语文教学之友,2013(9).
(责任编辑:吕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