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聘、品、评:儿童劳动岗位实践“三步曲”

2021-03-11肖婷婷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1年1期
关键词:三步曲小学德育劳动教育

肖婷婷

[摘 要]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但是部分学生存在劳动意识不强、劳动能力偏低、劳动关系偏弱的问题。本文通过学校中践行学生劳动岗位的聘、品、评,具体阐述如何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以此探索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提升学生劳动素养。

[关键词] 新时代;小学德育;劳动教育

新时代背景下,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根据新时代要求和学生现状,通过学生的劳动岗位设置,重点从聘、品、评三个方面入手作用于学生关系、劳动能力和劳动意识,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创造和谐的劳动环境,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

一、聘:激发劳动内驱力

劳动起源于需要,需要则需要被唤醒、明确和保障,聘任劳动岗位是一种有效的方式。通过岗位的制定、竞聘以及公布劳动岗位胜任者名单能让学生感受到劳动处处存在,认识到班集体的良好运行依托劳动。

1.岗位发布,以共识驱动。认知劳动是劳动教育的前提,对劳动的正确认识能更好地激励学生投身劳动。学校着眼任课教师与学生的需要,以容易被忽略的劳动项目为切入口,设置了30个劳动岗位。任课教师进班上课时发现,教室中电脑没有开启,导致在开启设备的过程中浪费了许多时间,影响到了正常教学。教师在班会时将任课教师的烦恼转述给学生,经过讨论,学生认为上下课时及时开关电脑是一项重要的劳动内容,学校应该设定负责多媒体设备开关的劳动岗位,职责是负责上下课时的电脑开关工作。

2.岗位职责,用制度规范。制度是否完善取决于是否形成体系,可以以“心中有他人”的班级制度为引领,逐步完善具体的岗位职责。以“护眼卫士”为例,以温馨方式提醒学生遵守眼保健操纪律。经过职责的完善,护眼小卫士不再大声批评同学们,而是在有同学睁眼时轻拍其肩膀,确保了其遵守眼保健操纪律。

3.岗位竞聘,因主动到位。合适的个人劳动岗位是劳动实践的基础,而岗位竞聘有利于学生展示才华,充分挖掘其潜能,也会对学生日后在岗位实践中尽职尽责起到了基础作用。将劳动岗位选择权交给学生,学生可依据自身强项竞聘岗位,也可针对自己的弱项来选择岗位进行自我挑战。在岗位竞聘时利用仪式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例如,利用一节班会进行“人才市场”招聘,学生结合招聘书和自身劳动技能掌握情况准备应聘书,参加面试。岗位竞聘审核团由任课教师与家长组成,同时注重贯穿岗位契约精神,应聘成功后与每个劳动岗位负责人签订劳动合同,每个劳动岗位颁发聘书,学生佩戴自制名牌。岗位竞聘帮助学生明确岗位职责,在任务公开中集体监督,达到激发学生主动性的目的。

二、品:激发劳动精神

劳动过程也是品味的过程,而只有品味才能提高品质。学生劳动精神的形成不可能由外部的直接灌输而获得,必须通过自己的亲自体验,在参与实践中获得内心体验,品味感悟劳动精神的意义和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毅力品质。

1.发现一岗多能。劳动技能的多元是劳动岗位的精彩之处,一岗多能指的是学生能通过同一岗位的实践获得多种劳动能力的锻炼。以作业收发员为例:学生小A平时不善言辞,朋友不多,在担任小组作业收发员后,她与班级同学的交流多了起来,小A在与组员的长期磨合实践中,已经能够通过适切的言语表达来达到及时收发作业的目的,在私下活动时,也吸引了一大批同学与之玩耍,人缘极好。作业收发员的岗位帮助小A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

2.鼓励一人多岗。积极推进一人多岗制度,即同一名学生负责多个劳动岗位,在学习多种劳动技能的同时分担班级劳动事务,一人多岗是对学生劳动责任意识的挑战。以学生小C为例:小C担任多媒体开关使者,主要职责是及时开启、关闭多媒体设备,小C在开关多媒体设备的同时也会关注到教室电灯、电扇的开关状态,于是小C主动提出负责班级节电小能手岗位,负责电灯、电扇的电源开关。这样,小C一人挑战了班级两个劳动岗位,分担了班级劳动事务。在榜样小C的影响下,学生以一人多岗为荣,多名学生一人负责多个岗位,在多个岗位上倾入劳心,付诸劳力,潜移默化间提高了學生的责任意识。

3.实行一岗多聘。很多劳动岗位的工作难度较大,往往需要几名学生共同完成,实行一岗多聘,也就是同一劳动岗位聘请多名学生一起完成岗位任务。例如三位墙砖美容师,通过比拼如何又快又好将墙砖擦干净,在展现劳动技巧、比拼过程中互相学习:如何清洗抹布既省水又干净?如何更省力地将墙砖上的污垢擦干净?合作精神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基本素质的要求,劳动岗位不仅需要竞争,而且需要合作,更要敢于负责。同一劳动岗位的学生同时在合作中共同进步,以此推动班级劳动岗位长效发展。以五位“配餐大师”为例:由于学生在教室中就餐,五位“配餐大师”将配餐任务进行了分配,小D负责将餐点从餐车中取出分发给其他四位“配餐大师”,四位“配餐大师”将餐点分发给各自负责的组员。就餐完毕后,四位“配餐大师”回收组内餐盘,再次交到小D手中,小D负责将餐盘放入餐车之中由食堂阿姨带回食堂。通过五位“配餐大师”的合作,学生就餐做到了井井有条。

4.追求“以岗带岗”。以岗带岗指的是在某项劳动岗位上服务较好的学生,可带动另一名对这项岗位有兴趣的同学负责岗位,起到带动作用。以器材小当家为例:器材小当家主要担负篮球、呼啦圈等器材的运送、保管和养护责任。学生小E人高马大,性格冲动,经常与同学发生争执,他不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将自己游离于班级事务之外。但细心的器材小当家们发现,小E在他们运送器材时经常施以援手,对器材小当家的岗位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小当家们抓住时机,鼓励小E负责器材小当家的岗位。小E担任器材小当家后,经验丰富的小当家们悉心传授小E岗位技巧,小E在岗位上付出了诸多努力。在校运动会时,小E除了运送体育器材,还主动给运动员们送上矿泉水与毛巾,与拉拉队员们一起为班级呐喊助威,可见,小E对集体意识有了新的认识。

三、评:确立劳动愿景

新时代背景下,劳动岗位评价不能仅仅停留于对某一劳动行为习惯的判断,而是对学生劳动素养整体的判断。勞动岗位评价不仅使学生对劳动岗位有了更清楚、更明确的认识,而且为进一步开展培训、岗位考核、岗位聘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在岗日记:看得见的成长。在岗日记是学生在履行劳动岗位职责的同时每天在在岗日记中记录自己的工作状态、反思等,让孩子在自我记录、自我评价中成长。因为学生年龄较小,稳定性弱,相同的劳动岗位履职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兴趣渐弱的现象,在岗日记的自评旨在唤醒其主体意识,起到了良好的监督作用,同时让孩子看见自身的成长,起到激励作用,最终强化学生的劳动岗位责任。

2.换岗分析:在评价中体验。换岗是学生学习、挑战新劳动技能,从而成为劳动多面手的又一有效路径,是抓住劳动岗位轮换时机进行学生间的岗位互评。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们换位思考,以此形成对对方劳动岗位的初步认知,了解对方劳动岗位的技能技巧,以求快速进入新岗位角色。以水吧管理员小F和路队指挥员小G的换岗分析为例,通过平日的观察,小F认为小G作为路队指挥员有两大责任,一是整队时的职责,二是路队行进中的职责,小G在整队时一直能做到静、齐、快,但在路队行进过程中路队只做到了快,静与齐还比较欠缺,小F同时表示自己在接下来担任路队指挥员职位时会注意到这一点。路队指挥员小G在小F的评价中意识到了自身在履岗过程中不足之处,同时也对小F进行了岗位评价。学生在互评中体验对方岗位职责与履职的注意点,以此提高评价的实效性。

3.师长助力:关注劳动素养。借助教师、家长的力量阶段性介入到学生劳动岗位评价中来,可以起到及时地鼓励、督促作用,以此共同提升学生劳动素养。例如,任课教师会在学生在岗日记中进行评价,学生会根据教师的评价及时在岗位上做出调整。家长也会在在岗日记中及时评价鼓励,基于此,学生在家庭生活中也十分重视劳动技能的培养,希望以更熟练的劳动技能胜任班级劳动岗位,无形中对家庭劳动教育起到了督促作用。

4.媒介传播:弘扬劳动正能量。媒介传播影响着公众瞩目的焦点事件的发展和对社会环境的认知。通过微信、网络等多种渠道进行劳动岗位评价,可以形成一种认知劳动的正能量,对班级、家庭和社会形成积极正面的影响。在微博中,展现劳动岗位故事分享推送活动以及每月劳动岗位之星放榜活动,同时,通过家长的评价带动其他家长重视班级劳动岗位,参与了对学生劳动素养的培养。

聘、品、评三步曲三位一体,共同发挥作用,以求多方面促进学生劳动品质、劳动能力的形成,让学生最终达到劳动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晓波.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问题、价值与实践路径[J].中小学德育,2020(7):44-46.

[2]周丽.立足新时代,让劳动教育“落地生根”[J].教育家,2020(18):11-13.

(责任编辑:姜波)

猜你喜欢

三步曲小学德育劳动教育
中小学剪纸教学“三步曲”
小学作文批改“三步曲”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德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