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航天企业经营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评价体系研究
2021-03-11张梦梦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
张梦梦 /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
张岩琛 /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
刘济洲 /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
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是对项目的决策水平、管理水平、投资效果等方面的全方位回顾和科学评价,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项目后评价工作能对项目发展形成较好的反馈,有利于提升现有项目的投资效益和管理水平,并对后期项目策划有所启发,因此在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领域逐渐受到多方的广泛重视。
我国国有航天企业除了完成科研生产任务,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也是非常重要的任务和目标之一,随着民品业务在国有航天企业中占越来越大的比例,经营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数量和比例也在不断增加。经营性投资项目呈现领域分散和逐渐多样化的趋势,因此,开展科学高效的后评价工作,不仅可以提升项目的投资效益,更可从多个维度综合审视项目决策、准备、实施、运营等工作的实际效果,及时发现项目的建设以及运营管理中存在的不足,进而在后续的项目运营中采取相应的对策,并为未来其他项目的立项决策等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以提高国有航天企业资金的投资效益,提升项目投资和管理水平。
相较于国外,国内的体制、投资模式以及管理模式存在较大差异,项目后评价的研究和实践工作起步较晚。虽然我国学者开展了一定的理论研究,在交通、水利、石油、钢铁等行业的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中均有一定的实践。但目前暂未形成针对国有航天企业投资项目 固 定、 科学、权威特点的后评价体系,后评价工作未形成统一标准,仍处于探索阶段。为此,笔者针对评价对象的特点,综合运用文献法、专家法、AHP- 模糊评价等方法,构建了系统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后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某公司具体案例从决策、实施、运营等多个维度对投资项目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通过专家咨询衡量验证了评价结果,提出了相关措施及建议,以期为项目后评价工作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较于国外,国内的体制、投资模式以及管理模式存在较大差异,项目后评价的研究和实践工作起步较晚。虽然我国学者开展了一定的理论研究,在交通、水利、石油、钢铁等行业的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中均有一定的实践。但目前暂未形成针对国有航天企业投资项目固定、科学、权威特点的后评价体系,后评价工作未形成统一标准,仍处于探索阶段。为此,笔者针对评价对象的特点,综合运用文献法、专家法、AHP-模糊评价等方法,构建了系统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后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某公司具体案例从决策、实施、运营等多个维度对投资项目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通过专家咨询衡量验证了评价结果,提出了相关措施及建议,以期为项目后评价工作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评价方法的选择与指标体系的构建
1. 待评价项目特点
目前,国有航天企业经营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普遍具有行业跨度大、专业覆盖面广的鲜明特点,同时其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也具有一定的国防科技工业特色。对于投资项目本身,不同的产品属性会带来不同的建设和经营特征,如传统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就有着明显不同的项目特点,对其项目的评价侧重点必然不同,因此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要通过指标和合理设置指标权重来兼顾不同类型项目的特点。此外,国有航天企业经营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还需要兼顾国家利益,项目的社会性、政治性等独有的特性,涉及指标的权重必须重点考虑。建立后评价指标体系不仅需要遵循基本的项目管理原理、现行财会制度等,还应当充分全面、系统、科学地考虑上述特征,并尽量增大可直接量化指标的比重,减少人为干预,同时结合航天企业管理模式和各阶段文档与数据情况,充分考虑可操作性。
2. 梳理主要评价指标
通过对某国有航天企业经营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全过程的总结与分析,结合座谈、咨询等调研方式,对影响项目质量的各关键因素进行整理、筛选,归纳出具有代表性的后评价指标共计4 项一级指标、12 项二级指标、48 项三级指标(见表1),基本涵盖项目过程管理、财务、技术水平、社会影响、环境影响、项目可持续性等多项内容。
3.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在项目后评价的过程中涉及大量的模糊现象、复杂现象和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因此在综合评价时,需要定量化处理复杂因素。采用专家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实现定性到定量的转化,邀请工程实践和理论研究方面的专家,采用比率标度法对相同层次下不同的子指标进行对比评分,确定同层次下对比的子评价指标之间的重要程度,并要求结果能够通过一致性检验,最终获得各综合评价指标的权重。
4. 主要评价方法
应用常规的评价方法可以较大程度地定性分析项目整体情况,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定量分析较少,容易受评价人员的主观因素影响,较难形成定量的科学全面的评价结论,各同类项目也较难进行对比分析。而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评价体系具有鲜明的定量化评价优势,通过建立指标体系和引入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就可以从定量分析的角度对项目进行不同维度的评价,有利于不同项目间的横向对比,而且也可从已开展的多项实践中验证该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基于评价指标及权重,分别对各子体系包括过程评价子体系、效益评价子体系、影响评价子体系、目标与可持续性评价子体系制定独立的评价原则及评分标准,并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获得各三级指标单项评分,最终形成完整的评价结果及项目综合评分。
二、实践案例分析
某公司为国有航天企业,主要开展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技术及管理咨询、研发、生产运营、投资等业务,目前主要从事光伏电池的生产与销售,是航天某光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光伏电池片—组件—光伏电站系统集成的产业链。公司出于扩大产能加速航天光伏产业发展的目的,建设了150MW 太阳能电池片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项目主要建设相关厂房及生产线。
表1 航天企业经营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
续表1
依据后评价指标体系和权重确定方法,可以获得建设项目后评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列表,通过应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法,聘请行业内相关领域管理专家以及技术和经济专家对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评判,可计算出各个分析指标的综合权重,形成适合此类型项目的评价指标及其权重。
在获得各指标权重的基础上,对项目指标进行评价,采用10 分制。A 级为优,评分为8 ~ 10 分;B 级为良,评分为6 ~ 8 分;C 级为中等,评分为4 ~ 6 分;D 级为差,评分为0 ~ 4 分。根据各三级指标的评分细则,专家根据现场深入调查及文案资料核实后的结果,对上述表格中的相关要素内容进行指标的定量打分(1 ~ 10 分),综合专家评分并平均计算后获得相应评分结果(见表2),其中该建设项目后评价的综合评分为 7.17。依据事先设定的评判原则,该项目应被评为B 级,表明项目建设和运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评价结果中财务经济指标较差,明确显示了该项目的缺陷。
通过评价结果得出了本项目基本特征。一是本光伏项目的建设是根据国际、国内市场需求情况决策立项,按照国家法律和上级单位管理制度进行规范管理,完成了150MW 太阳能电池片的建设内容,项目在投资、进度、质量和安全等方面的控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二是项目采用国内外先进工艺设备,投产后的运行情况总体平稳、设备运转正常,产品技术指标经过考核均达到和优于设计指标值、配套的公用工程满足各装置的运行需要,实现了工程建设目标、技术水平目标、社会效益目标和项目总体建设目标;三是受全行业亏损的影响,未能实现预期经济效益目标,投资收益低于预期,但目前生产基本正常。
通过考察项目实际情况,本项目严格按照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相关规定开展立项、可行性研究和审批工作,决策流程规范、决策科学。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上级单位的发展战略。项目实施过程中管理规范、严格,较好地实现了投资额、进度、质量和安全等方面的控制。
此外,项目暴露出建设方和决策方仍然对宏观政策和市场变化带来的风险认识不足的问题,因光伏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经营充满了高风险。而且,受国内外宏观政策和市场的变化影响,对企业经营活动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产品价格变动较大,市场仍呈现供大于求的格局,经营期财务评价指标远低于预期,产品仍将持续低位运行。因此,要提高管理水平,降低成本。同时此类项目在后续论证过程中需对市场风险引起足够重视,做好相关策划,尽可能提前对此类风险防控措施进行预案。
表2 某经营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评价指标评分表
续表2
通过专家座谈和评审等方式,本项目后评价结果获得各方一致认可,认为通过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定量分析,项目后评价工作客观完整地反映了项目实际情况,对后续相关评价工作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国有航天企业经营性固定资产项目的后评价工作仍处在探索和优化阶段,但现有大量其他行业实践表明,提升投资效益对于指导项目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一种较为科学且实操性强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实际应用能够客观评价项目投资效果,并有效揭示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在后续的项目管理实践中,建议结合项目后评价工作继续推广和普及该方法,并进行不断检验和完善,探索其优势和局限性,提升科学性和适用性,通过大量的案例实践逐步完善和发展现有评价体系,切实发挥投资项目后评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