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问题驱动”教学策略探究

2021-03-11杨慧丽

天府数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问题驱动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杨慧丽

摘 要:从以前的算数到现在的数学,这种关于数字的研究一直都是一种逻辑性和思维性很强的科目,初中数学更是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逻辑辨别能力。“问题驱动”是一种由授课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做相关回答的授课方法。本文基于“问题驱动”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驱动;教学策略

现在的祖国繁荣昌盛,越来越需要创新型人才来构建可持续性发展的社会;课程内容也不断的进行革新,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我们要培养更多有较强思维能力,可以让自己主动性带动思考的学生适应当前的教育背景,在“问题驱动”这个教学策略中,将学生作为主体,大部分时间都是来推动学生进行思考,这种教学策略值得进行探究一二。

一、“问题驱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驱动”这种独特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上独辟蹊径,抛弃了过去数学课堂预习课本,课堂学习,复习中不断做题的基本教学方式。通过教师和学生一问多答的授课方式,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宽广,更活跃,更大胆。学生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在脑海中会不断地进行对基本数学知识的回想,基于这个回想不断的进行内容的升华,最终思考出最贴近问题的答案。这个教学方式极大地把握住了课堂最黄金的时间,以不断思辨的方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以一种积极活跃的态度参与到其中,帮助我们的学生以最短的时间进入到数学模式当中,而不是陷于对上节课内容的思考,或者是课间娱乐活动的“思索”。教师在授课之前对教学内容应进行充分的了解,提出对课堂重难点最有价值的问题,通过一问多答的方式让学生对课堂内容产生兴趣,对重难点有破解的动力,在“问题驱动”中完成对课堂重难点内容的消化和吸收,达到最优化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让老师和学生在欢快积极的氛围中完成各自的教学任务,老师可以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促进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了解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吸收程度,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学生可以对初中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自主性,主观性的思考能力,打下坚固的数学基础。

二、问题类型分析

不同的问题类型引发出不同的教学效果,通过多样性的问题引发同学不同方向,不同层次的思考,让思考内容变得更多样性,有一定的价值意义,这也是“问题驱动”教学方式的意义所在。

2.1启发性问题

数学教师通过设置启发性的问题,可以对学生稍作一些启发性的引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做提出问题者和引导者,问题的展开,讨论和归纳均由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在大部分的学生研究内容有所偏向的时候,教师再次进行略微地引导,把他们引导到正确的思考方向上。譬如,在浙教版九年级数学中二次函数的教学探讨中,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的同學需要包含全班各种学习能力的学生,每个小组的人员分布均衡,然后进行讨论研究。在探讨二次函数“y=ax^2+bx+c的系数a,b,c分别与二次函数的图像有什么关系?”的问题时,教师需要告知学生的只是可以通过改变不同的系数来观察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大小方向以及与x轴,y轴的交点位置等。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有效的分工合作,大致需要分工的项目为负责改变系数,绘制图像,整理图像信息等,然后一起进行研究讨论相关的问题,归纳出问题的思考结果。教师将所有组的结果进行归纳整理,进行有效的评价,然后给出正确的数学结果。在评价的过程中,让不同组的学生对各组的结果进行评价,给出自己组的观点,并进行讨论研究。这种启发性的问题可以极大的促进学生对内容的吸收和理解,且这种理解在脑海中是深刻性的,在以后面对百变性的题目都会以最快的,最准确的方式找出中心内容,达到一种“题虽乱我心明”的澄净心理。

2.2思辨性问题

学生通过思辨性问题,对教学核心内容进行不断的思考研究,不仅提升了自己对知识内容的理解程度,也烘托了课堂的活跃氛围,从侧面提高了自己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在讨论思辨性问题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学生气氛过于高涨的状态,学生们各抒己见,在讨论自己的观点时百花齐放,教师要强调对事不对人的讨论原则,对学生们积极活跃的态度稍加引导,不要把讨论课堂变成吵架现场,影响其他班级的上课环境。在开展这种思辨性问题的课堂时,教师要定制相关的规则,有一定的流程。例如,在进行小组讨论之后,每组选出两名代表,在进行各小组观点的PK。在PK中,小组代表队员依次发言,每人发言的时间限制在三分钟以内。所有的发言中要求文明用语,多用数学语言,可以辅助性的用图像画制,表格制作的方式来展现数学风貌。例如,在讲述浙教版数学简单事件概率一课时,各组的同学通过不同的生活经历,讲述不同的概率简单应用。分析并辨明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与应用情况。每个组可以出几道题目,让其他组的成员进行分辨是哪种事件,比如:打开电视,随便选择的频道是中央一台是哪种概率事件,太阳从西方升起是哪种概率事件,随便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又是哪种概率事件等等。通过不断的提出问题并做出解答的过程,让每个学生都能切实的掌握概率事件的基本内容,这种与生活实际结合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了解概率事件的应用,对概率事件有一个全面而充分的了解。不断的提出问题并进行思辨性的探讨对数学的学习很有帮助。

三、有意义的问题驱动

教师在课前设置问题时,要思考这个问题是否对学生有所意义。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应涵盖了这些方面: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学生的接受程度会更高,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将问题升华等。这些问题对学生理解课程内容有很大的帮助,而一个没有意义的问题不仅浪费了学生与老师的时间,而且脱离了数学大纲的基本内涵,对完成教学任务造成的失败后果不可设想。一个有意义的数学问题,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更自发性的去思考数学的内涵,引导他们在数学这个道路上越走越远。

结束语

“问题驱动”这种创新性的教学策略通过侧面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对数学投入更多的兴趣与精力,进行了有效的思考,对重难点的记忆更加牢固,以自己独特的思维对数学知识做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诠释。

参考文献:

[1]刘晓飞.基于问题驱动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的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07):75-76.

[2]王奇.从问题驱动角度分析初中数学教学策略[J].文理导航(中旬),2018(04):15+17.

[3]秦慧玲.基于问题驱动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的研究[J].数学之友,2017(02):13-14.

3655501908264

猜你喜欢

问题驱动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以问题驱动改进随机变量分布的教学
以计算思维为中心的数据结构教学方法探讨
“问题驱动式”生物高效课堂打造的做法
“问题驱动+能力提升”卓越课程建设与实践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