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

2021-03-11姚庆伟

天府数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姚庆伟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各种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家长和老师对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能力变得更加重视。但因为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小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发展受到阻碍,本文从小学生培养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出现的问题出发,对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做出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数学是学生学习生涯的重要课程,数学相较于其他学科需要很强的抽象理解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重视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把所学知识更好的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的提升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因此,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时应注意這一问题。

一、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出现的问题

1、缺乏良好的习惯

就目前来看很多学校中对小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都有不同程度的欠缺,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但很多小学老师因为学生的年纪比较小,就一味的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老师产生了依赖心理。导致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不会主动思考,一遇到问题就想寻求老师的帮助,这对学生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摸索前进,在遇到问题时及时把自己所学知识运用到问题上来,这样经过不断地练习与实践才能养成属于自己的真正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老师在培养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时要注意这一问题。

2、教学方法不新颖

现在虽然素质教育的口号越来越响,但受高考制度的影响,老师们的教学方式并没有过多的改变。在数学教学上很多老师都会沿用固定的模板,教授的知识往往随着考试题目而定,并没有根据学生的需求开展。老师在讲课时教授很多做题的模板,没有深入进行问题的探讨。学生往往喜欢在做题时套用固定的模板,造成学生思维得不到发散,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是浮于表面,并没有真正深入提升自己的解决问题能力。这种情况下学生遇到一般雷同性的问题便可以轻易解决出来,如果学生遇到其他新颖有变化的题目不能套用模板,就会让学生感到束手无测,甚至对自己所学过的知识产生质疑心理,不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更不利于学生数学的学习。

3、脱离实际生活

数学虽然需要抽象思维和空间思考能力,但和其它学科一样也需要联系实际生活,脱离了实际生活会让学生在接受知识时产生较大跨度的思想转换,不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但目前大多数学校的数学老师只顾学生数学概念的培养,并没有重视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能力,造成学生学习内容过于专业化。小学生年纪较小,理解力不强,对新知识接受过程缓慢,对专业性较强的词语有的学生会理解不了,这也会影响学生数学学习,更不利于培养学生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老师在培养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时,要把数学问题结合实际生活进行讲解,这样方便学生理解。

二、培养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

1、有利于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高

数学的学习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是非常困难的,这主要是因为数学的学习需要很强的空间思维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这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大阻碍。而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自己的学习问题,并通过老师的指导利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学生一步一步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数学素养养成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提高了学生学习接受知识能力并且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所以,培养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数学的综合素养。

2、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因为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没有发展完全,对较难的数学词语理解不了,所以目前大多数的小学数学教材都是从实际生活入手,引入数学知识。而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一方面需要学生掌握知识,另一方面需要能够让学生运用知识。比如,在学习测量这一章时,老师就可以在教授完学生基础知识后,引入一些实际生活问题让学生解决一下。像测量自己的身高看是否达到动物园的门票售卖标准,测量自己的房间为自己的房间设计出更大的空间,在合适的位置摆放物品等。这样不仅提升了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还能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把数学学习内容用到实处。

3、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兴趣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学生有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才会更加认真学习数学。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可以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提升数学学习的获得感,感受数学学习的魅力。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三、培养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策略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事半功倍,对学生学习非常有利。所以老师在培养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时要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在学生做题遇到困难无法自己解决时要给及时给学生引导正确的方向,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使用多种方法解决,培养学生开阔的思维;在解决问题时要引导学生注意题目中的细节,避免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眼高手低,出现低级错误;最后,在学生解决完问题时要给学生积极的回应,及时对学生的解决过程给出评价,让学生的解决过程得到重视。

比如,在学习加与减这一节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计算班级的同学的考试成绩,也可以让学生计算自己的成绩总和或者是自己成绩与其他同学的成绩差。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练习加减的计算还可以帮助学生清晰的看出自己与其他学生的成绩差距,让学生间形成一种竞争意识。

2、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只是单纯的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也是一味的接收老师传授的知识,很少对老师讲授的知识提出质疑。但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是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一步,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有所质疑,才能激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所以,老师在讲课时可以先让学生预习一下所讲的内容,然后再讲课前可以让学生把自己预习时遇到的难题和疑问提出来,师生带着问题共同进行学习。比如,在学习图形的变化这一节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这一节的内容,让学生对剪纸和图像的变化提出自己的问题,像对折时是否一定要对齐,剪纸描线时是否要画的很像等问题。老师可以带着这些问题在课上和同学们共同探讨,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一步。

3、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小学生的年纪比较小,对复杂高深的问题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如果一味的对学生讲授专业性较强的问题,会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所以,老师在讲课时一定要结合实际将数学问题实际生活化,便于学生理解。比如,在学习购物时,如果单纯的让学生计算可能达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老师就可以利用生活常识,带学生去超市,文具店等购物场所进行自主购物,锻炼学生的购物能力和元,角,分之间的转化。可以让学生使用自己的旧玩具和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开办学校的跳蚤市场,让学生自己进行购物体验。再比如,在学习乘法时,学生可能对直接学习乘法不太理解,老师就可以从最基本的方法入手,拿物品分类归纳,让学生从最基本的生活物件入手进行乘法的教学。举个例子,老师可以把作业本发给大家,英语作业本每人两个,数学作业本每人两本,语文作业本每人两本,问学生每人一共有多少本作业本。老师可以先利用加法让同学们知道乘法的来源,然后引导学生进行乘法计算,帮助学生理解解决乘法问题。

结束语:

小学阶段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可以提升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老师在培养学生数学解决问題能力时,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要通过让学生的预习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在学习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实际生活入手,设立具体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左姗姗.面向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D].扬州大学,2018.

[2] 蒋梦颖.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研究[D].安庆师范大学,2018.

[3]田素梅.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J]. 俪人:教师, 2014(15):44-44.

[4]张番伦.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J]. 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 2015, 000(004):78-78.

[5]邓履平. 浅谈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J]. 学周刊, 2016, No.283(07):89-89.

2283500783320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策略和方法
转换数量关系角色,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