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临床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

2021-03-10刘新宁

当代医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判断能力丁苯氯化钠

刘新宁

(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阜新市妇产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阜新 123000)

由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和脑区低灌注的脑血管疾病所致的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称为血管性痴呆,在脑血管疾病中发病率极高,主要发病于老年群体,病发后会增加患者致残率,是危害中老年患者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据研究表明,我国人群中血管性痴呆的患病率极高,每年大概1 000 人中有5~9 个人发病,血管性痴呆为斑片状智能损害,治疗后效果确切,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目前,对脑出血的预防、脑血流、脑供血及脑代谢的症状进行改善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主要治疗原则,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的适应证为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且在改善血管性认知障碍方面也有较好疗效[2-3]。基于此,本研究以常规治疗方法为对照,旨在探讨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于本院就诊的8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14 例,女26 例;年龄43~70 岁,平均年龄(62.15±3.78)岁;体重指数17~26 kg/m2,平均体重指数(21.31±1.53)kg/m2;病程 1~6 年,平均病程(3.74±1.03)年;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5例,初中及以上25例。观察组男25 例,女15 例,年龄46~70 岁,平均年龄(65.27±2.23)岁;体重指数17~27 kg/m2,平均体重指数(21.36±1.54)kg/m2;病程1~7年,平均病程(3.77±1.05)年;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3例,初中及以上27例。两组临床资料(年龄、基础疾病及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经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确诊;发病3个月内;伴有痴呆的临床表现;发病前无认知障碍。②排除标准:阿尔茨海默症;心肺功能障碍;其他精神病史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保护神经、扩张血管、对血压血糖进行控制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41,规格:100 mL,包括丁苯酞25 mg 与氯化钠0.9 g)静脉滴注治疗,每次25 mg,每天2 次,两次滴注时间间隔>5 h,每次滴注的时间≥50 min。两组均治疗30 d。

1.4 观察指标 ①治疗疗效判定标准[4]:患者生活可自理,思维、记忆及判断能力有明显改善为显效;患者生活基本可自理,思维、记忆及判断能力有部分改善为有效;患者生活无法自理,思维、记忆及判断能力无改善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采用简易精神检查量表(MMES)、临床痴呆评定表(CDR)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表(ADL)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能力、失智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MMSE评分越高表明认知能力越好;CDR评分越低表明判断能力越好;ADL评分越高表明生活自理能力越好[5-6]。③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心率减慢、皮疹、躯体不适等)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wo groups[n(%)]

2.2 两组CDR、MMES、ADL 评分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CDR 评分低于对照组,MMES、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CDR、MMES、ADL评分比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CDR,MMES and ADL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scores)

表2 两组CDR、MMES、ADL评分比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CDR,MMES and ADL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score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时间治疗前治疗后组别对照组(n=40)观察组(n=40)t值P值对照组(n=40)观察组(n=40)t值P值CDR评分2.25±0.54 2.29±0.55 0.328 0.744 1.61±0.46a 0.81±0.22a 9.923 0.000 ADL评分24.82±2.43 24.87±2.44 0.092 0.927 37.89±4.29a 47.51±5.97a 8.276 0.000 MMES评分20.53±2.07 20.57±2.11 0.086 0.932 22.87±2.09a 27.81±2.16a 10.395 0.000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Table 3 Comparison of adverse reaction rates between two groups[n(%)]

3 讨论

脑组织供血不足产生的脑血管病变是血管性痴呆发生的主要原因,易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功能衰退,此外,颅外大血管病理性变化及心脏组织发生病理性变化,对脑内血管产生间接影响,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性改变,最终使大脑功能全面衰退[7-8]。血管性疾病是一种高危疾病,常合并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精神行为异常、抑郁等症状,现已成为危害人类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的疾病之一。

目前,临床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药物较多,但均无法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而丁苯酞是一种多靶点抗缺血药物,可对神经细胞发挥保护作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丁苯酞是一种新型药物,主要药物成分为dl-3-左丁基苯酞,是一种经人工合成的消旋体,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脑卒中等脑血管疾病,其具体作用机制为保护线粒体结构的完整性和提高线粒体的活性,改善患者整体功能及缓解神经细胞的损伤,阻断缺血性脑卒中所导致的脑损伤;通过提高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及前列腺环素水平,提升抗氧活酶活性,从而防止微血栓形成,增加缺血区的血流量,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同时丁苯酞还能调节细胞内钙浓度,抑制自由基,同时,还能激活抗氧化酶的活性。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较高于照组,治疗后观察组MMES 及ADL 评分高于对照组,CDR 评分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说明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可以有效治疗血管性痴呆,且安全性较高。与尚芙蓉等[9]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治疗血管性痴呆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对患者的认知能力、判断能力、日常生活能力都有明显的改善效果。

猜你喜欢

判断能力丁苯氯化钠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氯化钠水溶液结构的研究
学生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论如何提高小学英语阅读
热油中的食盐为何不溶化?
如何提升财务会计的职业判断能力
关于提高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思考
一种过氧化物交联天然-丁苯绝缘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氯化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