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学生理想、自尊与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2021-03-10王亚洁
张 灵 王亚洁
(绍兴文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一、问题提出
心理健康一般包括积极的情绪情感和消极的情绪情感,也包括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核心是自尊和主观幸福感[1]。自尊是一种个人价值判断,是指个体对自我所持的肯定或否定态度。青少年自尊发展,从初一到初三青少年的自尊水平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2]。自尊水平与学业抱负、事业抱负、事业满意度有极其显著的正相关[3],说明青少年自尊水平和青少年是否有坚定理想信念密切相关。
幸福是描述个体最佳体验和功能的心理概念。幸福感能促进青少年快乐成长,快乐成长则有助于化解青春期面临的问题和矛盾,对青少年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与其他群体相比,年轻人追寻目标的水平与幸福感的关系更为密切,他们更渴望获得个人成长[4]。青少年的幸福观,对幸福和痛苦的看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他们的理想,有研究表明,21.95%中学生把自身的发展或者自身所取得的成就作为人生的最大幸福[5]。
理想是个体依据客观现实条件,对未来美好期望的心理状态,它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体现[6]。理想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近年来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重视。关于理想的结构研究,国内主要有要素论和层次论两种观念。1981年中国课题调查组进行全国调研,从理想心理发展的角度把青少年的理想维度分为四种类型:没什么理想、理想不坚定、理想就是职业、具有远大理想等[7]。以后研究基本上都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和拓展[8-10]。理想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性别、年龄、是否独生子女、兴趣、自我效能感等。姚本先等认为影响青少年理想形成的因素,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来分[11]。不同的学习动机、成就动机的中学生理想发展也存在显著差异[12],男生更多地提及职业和婚姻/家庭目标以及与自我有关的担忧,而女生更多地提及与家庭安康有关的目标和教育担忧,且预期教育和职业目标发生的年龄较早[13]。
综上所述,青少年学生理想发展呈现动态发展趋势,理想发展与个体性别、年龄有关,理想发展与青少年学生自尊体验、幸福感都显著相关,但已有研究主要从青少年抱负水平、职业理想、未来取向某一方面关注与青少年自尊或与青少年幸福感的关系,而关于青少年理想与自尊、幸福感的关系的系统全面研究较少,并且样本量也不大。本研究拟以在校青少年学生为被试,探讨青少年学生理想与自尊、幸福感的关系,以期从个体的理想心理发展方面发现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的实证依据。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我国5个省份10所学校1 737名在校青少年学生采取整群分层抽样进行调查,共发放2 000份问卷,收回1 737份有效问卷。其中,男生909人,女生828人;初一212人、初二337人,初三329人,高一251人,高二244人,高三364人。
(二)研究工具
1.中学生理想调查问卷
采用自编问卷,五级评分,包含六个因子,分别是自我理想、职业理想、社会理想、生活理想、道德理想和学业理想。本研究中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0[14]。
2.自尊量表
采用Rosenberg的自尊量表,四级评分,从非常符合到完全不符合,得分越高,自尊水平越低(Rosenberg,1965)。本研究中该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69[15]。
3.幸福感量表
采用Campbell编制的幸福感指数量表(Campbell et al,1976),七级评分,此量表包括8个项目组成的总体情感指数量表和一项题目的生活满意度问卷。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1[16]。
(三)研究程序及数据处理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问卷以现场调查、邮寄的方式收回,严格按照要求将数据进行录入,最后对数据作统一分析处理。采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一)青少年学生理想与自尊、幸福感的相关
为考察青少年学生理想与自尊和幸福感是否有关,探索青少年学生理想与自尊、幸福感的关系,采用相关分析(见表1)。分析表明,青少年学生自我理想、生活理想、道德理想和学业理想与自尊呈非常显著正相关(p>0.05)。而职业理想、社会理想和自尊水平相关不显著(p<0.05);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与青少年学生自我理想、职业理想、社会理想、生活理想、道德理想和学业理想都呈显著正相关(p>0.05)。即青少年学生理想水平越高,青少年学生自尊水平和幸福感越高。
表1 青少年学生理想与自尊、幸福感相关
(二)青少年学生理想与自尊、幸福感的回归
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考察青少年学生理想的各个因素与自尊、幸福感的关系。首先,将人口学变量作为第一层次变量引入回归方程;其次,将理想引入回归方程,检验引入理想后对自尊与幸福感的解释是否有显著提升、检验理想各因素对自尊与幸福感的解释是否存在显著提升。从(表2)可以看出,在控制了人口学变量后,理想对自尊的贡献增加10.9%,对主观幸福感的贡献增加12.2%,对生活满意度的贡献增加9.6%,这些数据表明青少年学生理想对自尊、幸福感都有显著的预测作用。青少年学生自我理想、社会理想和生活理想对自尊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而职业理想、道德理想和学业理想对自尊预测不显著。青少年学生职业理想、生活理想和学业理想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而自我理想、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对主观幸福感预测不显著。青少年职业理想、生活理想、道德理想和学业理想对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而自我理想和社会理想对生活满意度预测不显著。
表2 青少年学生理想与自尊、幸福感的多元回归分析摘要表
四、讨论
(一)青少年学生理想有利于自尊形成和发展
研究结果发现,青少年学生自我理想、生活理想、道德理想和学业理想都和自尊呈非常显著正相关,而职业理想、社会理想和自尊水平相关不显著;青少年学生自我理想、生活理想和社会理想对自尊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而职业理想、道德理想和学业理想对自尊预测不显著。职业理想和社会理想和自尊相关不显著,说明在中学时期青少年关注更多的是自我、学业、道德和生活方面的发展。理想影响青少年学生的自尊体验,Peter等选取中国高中学生(海南和香港)为对象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结果发现,中国中学生职业决策、职业障碍与职业理想显著相关,职业理想水平越高、自尊水平越高、感知职业障碍越少[15]。同样,自尊对青少年未来取向规划过程产生重要影响,青少年形成积极的自身评价与正面的情绪体验,即更高的自尊水平,进而更多地关注自身未来发展的方向,并认真探索及尝试[17]。因而,重视青少年学生理想发展既有利于青少年学生生活、学业和社会各方面协调、平衡、和谐,也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自尊发展。
(二)青少年学生理想有利于提高幸福感水平
从个体心理学角度分析,科学的理想、有价值的理想充满着高贵和难以形容的人类智慧。如果生活没有理想,那么,生活就会是单调的、空虚的,没有意义的。当我们感到生活丰富、快乐、有满足感、有意义,那么,这些都是理想赋予的。实现理想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我们的满足感。当生活中遇到困难和痛苦,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实现我们的理想,理想就会给我们动力,推动我们向前发展[18]。
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与青少年学生自我理想、职业理想、社会理想、生活理想、道德理想和学业理想都呈显著正相关。青少年学生职业理想、生活理想和学业理想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而自我理想、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对主观幸福感预测不显著。青少年学生职业理想、生活理想、道德理想和学业理想对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而自我理想和社会理想对生活满意度预测不显著。理想可以提高人的主观幸福感,作者通过对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理想目标是构成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预期的理想和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19]。青少年理想与生活满意度具有明显的正相关,与积极情感具有明显的正相关[20]。
五、结论
青少年学生自我理想、生活理想、道德理想和学业理想都和自尊呈非常显著正相关,职业理想、社会理想和自尊水平相关不显著;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和青少年学生自我理想、职业理想、社会理想、生活理想、道德理想和学业理想都呈显著正相关。青少年学生理想对自尊、幸福感都有显著的预测作用。青少年学生自我理想、生活理想和社会理想对自尊具有正向预测作用。青少年学生职业理想、生活理想和学业理想都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青少年学生职业理想、生活理想、道德理想和学业理想对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即青少年学生理想水平越高,青少年学生自尊体验和幸福感越强,青少年学生理想发展有利于提高自尊和幸福感,促进自我同一性协调发展。理想作为个人工作或生活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在多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对理想的研究应该再往更深入更广泛的领域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