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体兼备 快乐成长
2021-03-09郑艳芬
摘 要:小学时期是人一生发展的基础时期,是端正学生品格的关键阶段。在素质教育的倡导下,德育不断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体育课堂虽注重户外锻炼,但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亦是十分必要的。将德育行之有效地融入小学体育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拥有强健体魄时,兼具优良的意志品质。基于此,文章深度透视德育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现状,以实际教学中的事例为抓手,探讨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德育;小学体育;策略
小学生这一群体处于个人品性塑造的基础阶段,正如朱熹所说,童蒙时期要培养“圣贤坯璞”,只因幼童时代,其心无二质、接受能力强、精力旺盛,所以应对其施以良好的品德教育,为其一生打下坚实基础。德育不仅存在于室内课堂,亦存在于室外课堂之中,教师往往可以从体育教學中挖掘大量德育素材,例如,团结互助、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等,这些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培养有助益的作用。倘若体育教师只关注学生身体素质提升与否,而忽视学生内在品质的培养,那不仅浪费了体育课的优质资源,亦可能导致学生心理朝消极方向发展。因此,体育教师应重视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探索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融合德育教育,使之与身体的锻炼相辅相成。
一、 聚焦当下,透视德育渗透现状
(一)德育教育重视程度不足
在传统教育理念的深刻影响下,体育教学亦存在忽略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部分教育工作者对于仍然沿用单一的讲授模式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学生的训练和实践难以得到充足保障,导致学生逐渐对体育学科失去兴趣。同时,部分教育工作者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理念及教学指标的制约,忽略了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性,对于德育教育的渗透方式固化,缺乏创新,学生无法在体育实践中领悟德育的深刻内涵。
(二)德育教育渗透效果不佳
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对新鲜事物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于体育教学而言,如若教育工作者做好引导教学,不论对于体育教学知识的拓展,还是品格意志的提升,都具有很好的教学实效。但由于部分教育工作者在进行德育教育渗透时仅仅依靠体育活动,忽略了体育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子,缺乏针对性,学生对于德育教育的渗透容易出现厌烦心理,导致效果事倍功半。同时,部分教育工作者忽略生活元素是德育教育最好的渗透介质,将德育与生活的距离不断扩大化,学生的积极性深受打击,德育教育的渗透效果和学生的全面发展都不太理想。
(三)德育教育评价体系不健全
小学生的认识水平相对较低、逻辑思维尚未完全建立,情绪自我管理较弱,难以保持长久的集中注意力。而德育教育又是一个慢慢引导、逐步积累、厚积薄发的过程,需要教育工作者久久为功、不断引导,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深入学习和探索。但是,当前对于德育教学的渗透还未形成科学有效的引导体系,评价体系亦尚未完全建立,导致教育工作者心中难以界定德育教育的渗透标准,仅仅局限在传统体育项目的考查,对于学生的引导和评价不够全面,学生的成绩和德育水平也就无法完整呈现出来,教师的措施就难以具有针对性,从而影响德育教育在小学体育中的渗透效果。
二、 展望未来,探寻德育渗透途径
(一)转变固有思维,积极渗透德育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将增强学生体魄作为教育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更注重学生体育素质的培养从而忽略学生内在的品质教育,导致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一直得不到真正落实。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课堂的执行者,教师的教学观念直接影响着课堂走向以及学生的思想观念形成。所以,在体育课堂中渗透德育的第一步,就是教师应转变固有观念,将德育列入教育目标,在课堂中积极实施德育教育,让学生在快乐体育中不断塑造人格意志和规范言行举止。
例如,笔者在进行《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这一章的授课时,同学们整齐地坐在草坪上,笔者站在前面讲授一些体育健康知识。在讲到“饮水有益健康”时,笔者告诫同学们平时一定要多饮水,最好自己从家里带温开水到学校来喝,忌饮生水、冷水,运动后一定不要急着喝水,要等到呼吸平复了再饮水。随后笔者灵机一动设计了一个情景小剧场:课间休息时,同学们都拿出自己的水杯来喝水,只有小明去水房接生水来喝,这时碰到了同学小鹏,小鹏问小明为什么要喝冷水,小明说自己忘带水了,又口渴难忍。笔者向同学们提问,假如你是小鹏,你会怎么做?同学们纷纷答道:“我会把我的水分给他喝。”借此,笔者对学生说,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不能对同学漠不关心,应该团结友爱,同学们纷纷点头。
传统授课模式会阻碍教师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从而制约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有效渗透。但作为教师,应该主动走出“教学舒适区”,积极满足新时代教育的需求,转变原有思维,在教学中做到德智体美劳并重,积极渗透德育教育,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夯实基础。
(二)善于挖掘资源,实施有效德育
教学资源分为原有资源与生成资源,原有资源存在于课本中,生成资源是形成于课堂教学中。这两种资源对于教师而言都是无比珍贵的,尤其后者,能否准确把握利用课堂上的生成资源是检验教师能力素养的一个基本标准。因此,相关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关注预设生成,更要充分利用动态生成性资源,善于挖掘切实可行的德育资源,并将其有效融入体育教学活动中来,使德育教育言之有理、行之有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深受德育熏陶。
例如,我在进行《跑与游戏》的教学时,其中有一项任务是安排同学们进行往返接力跑的比赛,笔者将同学们分成十组,每组四人进行赛跑接力。同学们兴致高涨,每个人都跃跃欲试,比赛开始后,可以看出来同学们都在为了自己的小组能够取胜努力奔跑。其中有一个组的最后一棒选手,身体素质向来较弱,笔者暗暗为其担心,怕他难以完成任务,没想到,他撑着羸弱的身体到了终点。笔者把他叫到队伍前面,问他为何要坚持到终点,他说他是为了他的小组,不能拖大家后腿。于是笔者对大家说,在任何时候,我们不仅代表着个人,更是代表了一个集体,这种为了集体不懈坚持的精神十分可贵。同学们开始为那个同学鼓掌,在掌声中,他们明白了团体的意义。
仅仅停留于口头上的德育是苍白的,德育需要从实际生活中出发,方能令人信服。体育课堂中能够挖掘出许多德育素材,能否及时发现并行之有效的运用,对于教师而言,对于德育教育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相关教师应该慧眼如炬,善待生成资源,随时而教、随地而教,将德育教育渗透进每一个体育教学活动环节中,让学生深受洗礼,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
(三)定期反思教学,总结改进德育
教学的进步离不开教学的反思与总结,教师唯有自省才能知不足,知不足方能知困,而后自强。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种教学创新,教师可借鉴的经验较少,唯有自己不断摸索,不断创新渗透方式,才能进一步优化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实效。所以,这就需要教师要经常的进行自我反思,总结优缺点,改进不足,发扬先进,为日后的德育教学开展积累丰富的经验,优化德育教育实效。
例如,在进行《韵律活动和舞蹈》这一课的教学时,需要同学们分组表演“小火车舞”,笔者将同学们分好组后,每个小组都投入到紧张的练习中。下课前,笔者举行了小组比赛,并评选出了名次,课后笔者发现,那些名次靠后的小组成员神情十分沮丧,甚至对名次较好的小组有些敌视。笔者将这些同学叫过来询问他们为什么如此沮丧,他们纷纷回答因为他们给自己小组丢脸了。闻言笔者对他们说,有赢必有输,输了并不可耻,下次努力就好,不可因为输赢而排挤敌视自己的同学。这件事后笔者进行了自我反思,回想起以往的课堂上经常强调集体荣誉感,从而忽视了平常心的教育,才会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
教学是一项双边活动,如船遇水,不进则退。因此,教育工作者应时刻关注德育教育在小学体育中的渗透效果,效果是否覆盖到每一个学生,是否出现偏差,要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有不当之处,及时修改更正,并总结经验教训,这不论对于知识的传授还是德育教育的渗透都能积累下丰富的经验,促进教师自身教学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最终又反馈到德育教育的渗透实效。
(四)完善评价体系,优化德育渗透
当前,由于尚不具备科学完善的德育评价体系,导致很多教育工作者在进行德育渗透的时候缺少遵循,导致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效果大打折扣。且德育教育的评价不同于学科成绩,不能将其数据化,内容又相对单一,导致德育教育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相关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德育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一方面,德育教育的评价主体要更具多元化,不能仅仅局限于校内,可以将家庭、社会等角色都纳入其中。对于学校而言,评价是多向的,可以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亦可以是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于家庭、社会方面,其评价更具多样化,可以通过家长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开展,广泛收集相关德育教育开展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德育教育的评价方法要更具多样性,对于周期评价而言,可以通过周评、季评等方式开展;对于评价主体而言,自评、互评等方式都是极具公平、公正的方式;对于评价方法而言,可以通过直接与间接相结合、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确保评价体系全面、科学、系统。同时,应建立相应的激励评价机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激发其自主性和积极性,确保德育教育的渗透更流畅、更高效。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教育中,应贯彻“教书育人”四字,不可偏废。教师应将德育贯穿整个体育教学之中,在强健学生体魄的同时使其品德也得到滋养。小学阶段是人生的基础阶段,教师务必要时常渗透德育教育,为其一生的长久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佐宁.新课改下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探究[J].考试周刊,2020(54):121-122.
[2]戴磊.简论小学体育课程中的德育渗透[J].青少年体育,2020(6):30-31.
[3]周峰.体育课堂“三结合”——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与探索[J].体育风尚,2019(10):174.
作者簡介:
郑艳芬,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石码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