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院2009—2019年住院患者死因统计分析

2021-03-09逯文巧

中国医院统计 2021年1期
关键词:顺位死因年龄组

王 建 逄 晶 逯文巧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病案室,250014 山东 济南

住院患者死亡病例统计分析是死因分析中的重要一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科研和临床价值,有助于我们了解当前疾病死亡的构成情况,找到威胁患者生命的主要因素,同时可以评价诊疗服务效果和制定疾病防控策略,为卫生政策的制订、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疾病干预的重要信息提供科学依据[1-2]。本文对某院2009—2019年出院死亡病例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死亡病例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为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供决策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某综合医院200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出院患者病案首页数据,病案首页信息均由临床医师填写并由病案科编码员核对录入,以主要诊断作为死亡主要原因进行统计分析。

1.2 方法

疾病及死亡原因分类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 的分类标准进行编码[3]。本研究中死亡病例先按照年度进行总病死率分析,病死率为死亡人数占出院人数的比例,再按年龄、性别等条件进一步分组分析。

应用 SPSS 26.0和R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描述性别、年龄的基本分布情况,并分析死因顺位构成和病死率变化。病死率变化趋势采用χ2趋势检验,定量资料变化趋势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住院病死的危险因素。所有统计学分析均采用双侧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住院患者人数及死亡患者人数变化趋势

2009—2019年某院住院患者及死亡患者分别为401 117例和4 508例,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5.09%和7.24%,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P均<0.001),两者呈现明显的正相关(r= 0.964,P<0.001)。住院患者病死率由2009年的1.72%下降到2019年的0.85%,年均下降0.07%,呈现逐年下降趋势(χ2=237,P<0.001),总体住院患者病死率为1.12%。男性和女性患者的住院病死率分别为1.35%和0.91%,男女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P<0.001),见图1。0~14岁、15~49岁、50~64岁、≥65岁年龄组患者住院病死率分别为0.05%、0.25%、0.80%和2.42%,以65岁年龄组病死率最高,各年龄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49,P<0.001)。

图1 某院2009—2019年住院患者分性别病死率变化趋势

2.2 住院患者死亡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经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性别、现住址、入院途径、治疗类别及手术与否是住院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65岁以上年龄组患者(OR=50.11,95%CI:30.65~81.92)、男性患者(OR=1.42,95%CI:1.34~1.51)、本省本市住院患者(OR=1.66,95%CI:1.52~1.82)、急诊入院患者(OR=3.42,95%CI:3.20~3.66)、单纯西医治疗患者(OR=6.67,95%CI:4.51~9.88)、未手术患者(OR=5.43,95%CI:4.70~6.28)死亡风险均增加。见表1。

2.3 主要死因顺位及变化趋势

2009 年至2019年住院患者死因排在前 5 位的分别为肿瘤(1 386例,占30.75%)、循环系统疾病(1 206例,占26.75%)、呼吸系统疾病(925例,占20.52%)、消化系统疾病(233例,占5.17%)、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184例,占4.08%);前5位死因病死率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P均<0.001)。进一步对各死因顺位进行分析,前5位死因中死亡比例最高的疾病依次为消化器官恶性肿瘤、缺血性心脏病、呼吸系统的其他疾病、消化系统的其他疾病和其他细菌性疾病;病死率最高的依次为独立(原发)多个部位的恶性肿瘤、肺源性心脏病和肺循环疾病、呼吸系统的其他疾病、消化系统的其他疾病和其他细菌性疾病,见表2。

3 讨论

3.1 流行趋势分析

随着人们对健康问题的日益关注和人口老龄化的进展及人群期望寿命延长,患病人群的群体日益庞大。2009—2019年该院住院患者人数增长迅速,年均增长率为15.09%, 同时死亡患者年均增长率为7.24%,住院患者年均增长率显著大于死亡患者年均增长率;住院患者病死率为1.12%,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这与近年来全国医疗质量的提高有关[4],也与该院医院管理者重视院区间医疗水平的差异和医院内涵建设, 加强院内培训学习, 提升人才布局的合理性及专科技术力量, 尤其重视重症患者的诊治等有关,较大的降低了住院患者病死率;同时也可能与群众就医意识提高,有病早诊断、早治疗有关。

3.2 住院死亡风险分析

对住院患者死亡风险分析发现,男性患者病死率高于女性患者,这与多数调查研究结果相一致[5-6]。可能与男女的生理特征、职业特点、承受压力等不同有关。65岁及以上年龄组病死率最高,与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各器官功能日渐衰退、抵抗力相应减弱的自然规律相符合,也可能与该年龄组人群年龄较大,疾病认知水平较差有关,应加强该人群健康知识水平的教育,积极开展老年人口的三级预防工作。本省本市的患者病死率较高,与患者就近就医有关,危急病人就近急救,自然在本市抢救,外省市来的病人通常不是病死率高的危急病人。急诊入院患者病死率高,与急诊入院患者通常是急危重病例有关。非手术患者病例病死率高于手术患者,一般非手术患者主要是一些内科疾病,应加强对内科疾病诊治水平的提高,同时对一些具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应适时开展手术。单纯西医治疗的患者病死率高于中西结合治疗和单纯中医治疗的患者,这提示医疗机构在对住院患者进行诊疗时,尤其是对于65岁以上老年人群,应根据患者病情尽快地开展相关中医诊疗措施。相关研究也表明,中医治疗在很多疾病的治疗中显现出优势[7-8]。这也可能与单纯中医治疗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患者一般不是急危重症病人有关,其病死率较低。

表1 住院患者死亡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表2 某院前5位死因顺位疾病分类及类目死因顺位与病死率顺位

3.3 死因分析

本研究表明,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是住院患者死亡的前3位死因,与国内相关研究一致。对肿瘤病例进一步分析显示,消化器官恶性肿瘤居于首位。相关研究也表明目前我国消化器官恶性肿瘤发病也越来越多,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疾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而不良的饮食嗜好和不良的生活方式及营养摄入不均衡,均是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9-11]。应提高人群对癌症预防筛查和早诊早治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切实降低癌症带来的社会危害和疾病负担。循环系统疾病死亡患者以缺血性心脏病为主,其中又以心肌梗死为主要死亡原因。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患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循环系统疾病的危险因素因素增多,同时不良饮食方式、不良生活方式等均可导致循环系统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相关机构应针对性地加强对死因顺位靠前疾病的诊疗工作,不断提高诊疗技术,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加强健康教育宣传,最大程度降低住院患者的病死率[12-13]。由于不良生活方式、环境污染等因素,呼吸系统疾病依然是住院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提示我们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降低病死率的同时,相关机构仍需重视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控制,特别是对危险因素的干预,以真正降低呼吸系统疾病对居民健康状况的影响[9]。

3.4 本研究的局限性

本研究只是利用某院的住院患者数据,不可避免地受该医疗机构级别、住院患者特点、诊疗水平等的影响,后续研究应尝试进行多家医疗机构的分析比较;本研究以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不能获得全居民死亡数据,不能代替该地居民死亡率,应注意本研究结果的应用范围。

猜你喜欢

顺位死因年龄组
《闹科场传奇》述介——兼及张懋畿死因
道光帝皇长子奕纬死因辨析
第二顺位最高额抵押相关法律风险及防范
抵押前顺位作展期是否要后顺位同意
对广东省成年男子BMI指数的分析
2005年与2010年河北省经济较好与经济一般城市成年女子健身程度的比较与分析
我国死因认定程序的反思与重构
某肿瘤医院2010-2014年恶性肿瘤患者死因分析
音乐和家庭都是第一顺位!两者才是他要的“爵式人生”
历次人口普查中低年龄组人口漏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