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某市医护人员社会支持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1-03-09张晓红张传猛
张晓红 张传猛 俞 萍
1 泰州市人民医院门诊部,225300 江苏 泰州;2 泰州市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225300 江苏 泰州;3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护理部,225000 江苏 扬州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自出现以来,引发全球关注。该病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1]。医护人员是战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中坚力量,应对他们予以更多的关心和保护。社会支持是个体能从社会所获得的,能有效缓解负性情绪及应激压力,进而提高社会适应的重要指标[2]。有研究表明,良好的社会支持是维持并促进个体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3-4]。本文通过网络调查,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医护人员的社会支持现状,并对低水平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医院管理者制定提高医护人员社会支持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20 年1月至2月,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抽取泰州市6所二级以上医院707名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18岁的医生或护士;(2)从事医护工作1年及以上;(3)研究对象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研究。
1.2 调查方法
借助信息化平台,无接触无纸化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问卷星”软件制作电子调查问卷,被调查者点击链接即可填写问卷,本次调查平均填写时间(339.40±50.76)sec。共发放问卷707份,回收有效问卷694份,有效回收率98.16%。
1.3 调查工具
(1)基本情况调查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医护人员的年龄、婚姻情况、受教育程度、职业、家庭人均年收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心理、睡眠状况等。(2)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该量表由肖水源[5]编制,共有10个条目,总分65 分,≤22 分为低水平社会支持,23~44分为中等水平社会支持,≥45分为高水平社会支持。本研究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 Cronbach′sα系数为0.793,KMO 为 0.766,P<0.001,说明量表较为适用。
1.4 质量控制措施
(1)采用匿名调查,遵守保密协议,数据仅科研所用;(2)问卷设置IP地址,每人一份;(3)问卷若有漏项无法完成提交;(4)研究员人工筛查无效问卷,保证调查质量。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定性资料采用频数(%)表示;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单因素分析的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3组及以上比较使用方差分析。以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单因素为自变量,以是否为低水平社会支持为因变量,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元影响因素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研究共纳入69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的医护人员,其中男性58人(8.4%) ,女性645人(91.6%);平均年龄(34.60±9.14)岁;523名(75.4%)医护人员所在医院级别为三级甲等医院,516名(74.4%)医务人员工作单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定点收治医院;517名(74.5%)为已婚人士;572名(82.4%)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
2.2 社会支持量表调查结果
社会支持量表总分(35.20±7.33)分,与国内常模(34.56±3.73)分[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5)。其中主观支持维度得分(17.55±3.93)分,客观支持维度(9.78±3.19)分,支持利用度维度(7.87±1.93)分。社会支持总分处于低水平、中等水平和高水平的医务人员分别为21名(3.0%)、594名(85.6%)、79名(11.4%)。
2.2 不同特征医务人员社会支持量表各维度比较
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职称高、家庭人均收入高、已婚的医护人员,其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维度、客观支持维度得分均高于其他人员(P<0.05);无新冠肺炎恐惧感、无自觉无用感、睡眠质量高的医护人员的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维度、客观支持维度、支持利用度维度得分高于其他人群(P<0.05);不同性别、职业的社会支持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支持利用度维度上有差异(P<0.05);是否为一线科室、不同文化程度的医护人员其量表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客观支持维度有差异(P<0.05);所在医院等级、是否为新冠定点医院,其社会支持各维度和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医务人员低水平社会支持影响因素分析
以社会支持得分高低为因变量,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变量赋值见表2。纳入标准α=0.05,排除标准α=0.1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已婚为低水平社会支持的保护因素(OR=0.25, 95%CI: 0.10~0.62);自觉无用感是低水平社会支持的危险因素(OR=2.59, 95%CI: 0.93~7.19);睡眠质量高是低水平社会支持的保护因素(OR=0.34, 95%CI: 0.11~1.00)。见表3。
表2 变量赋值表
表3 医务人员低水平社会支持影响因素分析
3 讨论
3.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医护人员社会支持现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医护人员社会支持现状总分为(35.20±7.33)分,与国内常模得分(34.56±3.73)[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5)。同时,85.6%的医护人员社会支持处于中等水平,11.4%的医护人员处于高等水平。该得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医院管理者在疫情下努力营造安全的工作氛围,积极开展培训抗击疫情,提高了医护人员的主观支持;同时政府部门供应生活物资充足,医院统筹医疗资源合理,客观支持相对较好[6];国家予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医院相关政策指导也提升了医护人员的支持利用度[7]。
3.2 医护人员低水平社会支持影响因素分析
本研究结果表明,婚姻、自觉无用感、睡眠质量是医护人员社会支持得分的影响因素。已婚的医护人员获得的社会支持来源更加稳定,当遇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其良好的家庭支持能够使其迅速适应环境的改变,以获得较高的社会支持。自觉无用感较强的医护人员,不会积极去寻找情感求助。因此,应密切关注医护人员的情绪状态,也可通过心理健康培训及经验分享提高其成就感。抗击疫情期间应引导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从而增强自我效能去寻求社会支持,具备胜任抗击疫情的工作能力与信心,并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疫情下医护人员长期处于高压、高强度的应激状态,36.4%的医护人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导致个人抵抗力及工作效率降低,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影响,这与赵浴光等[8]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由于政府部门、医院管理者以及全民的努力,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多数医护人员获得了应有的社会支持。应重点关注未婚/离异、自觉无用感较强、睡眠质量差的医护人员,为其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维护并促进其身心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