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适宜性生成课程建设初探

2021-03-08王彦

天津教育·下 2021年1期
关键词:适宜性幼儿

王彦

【摘  要】随着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开展,生成课程成为幼儿园课程中必须存在的课程方式,但是目前大多数幼儿园生成课程的开展因为多方面的原因而不能顺利进行。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但是如何帮助教师进行课程生成,如何开展适宜的生成课程活动,笔者首先从理念上帮助教师明晰概念,带着教师一起思考为什么要进行生成课程研究以及如何进行,以下是一些初步的实践与想法。

【关键词】幼儿;适宜性;生成课程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03-0064-02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urriculum gamification projects, generative courses have become a must exist in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of most kindergarten generative courses cannot be carried out smoothly due to various reasons. It is a question worth thinking about. But how to help teachers to generate curriculum and how to develop appropriate generative curriculum activities, the author first helps teachers to clarify the concepts conceptually, and takes teachers to think about why and how to conduct generative curriculum research. Here are some preliminary practices and ideas.

【Keywords】Young children; Suitability; Generating courses

一、明晰:什么是幼儿园适宜性生成课程

什么是幼儿园适宜性生成课程?这是一个合成概念,由幼儿园、适宜性、生成课程三个词构成。因此,要充分理解幼儿园适宜性生成课程的内涵,就必须明晰幼儿园、适宜性和课程这三个概念。1987年美国幼教协会提出了“发展适宜性”的概念,制定了“发展适宜性实践”的立场说明,还提出了发展适宜性包括年龄适宜性和个体适宜性。幼儿园生成课程的适宜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适宜幼儿的年龄和个体,一是适宜幼儿群体和活动即游戏,我们还认为生成课程也要有文化的适宜性。

二、思考:为什么要进行幼儿“适宜性”生成课程研究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要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课程游戏化“六大支架”中也提到,“从幼儿的经验出发,预设课程内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体现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体现即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幼儿正处于皮亚杰所说的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幼儿园的生成课程必须适宜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三、思考:如何进行幼儿适宜性生成课程研究

(一)聚力教师发展,建设专业团队

教师的理论水平、教育观念,领会生成课程的内涵和精神尤为重要。我们要把学习看成一项常规工作,建立学习机制,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采用个体自主学习、团队共同学习的方式,使教师各方面的能力得到螺旋式的上升。个人精读、园内共读、专家伴读,更好地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教育观念;外出观摩、跟岗学习、讲座培训、学后分享等,将新理念辐射给全园教师。学校应用《指南》《纲要》和课程游戏化的精神影响教师的观念,推动全园教师成长的步伐,努力建设学习性教师团队。

(二)聚焦教师观察,寻求课程契机

1.树立观察意识,掌握观察方法。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曾指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作为教师,要通过观察认识幼儿、分析评价幼儿,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幼儿实际发生的行为及其情境,这样才能在点滴中发现生成课程的契机。我们督促教师学《指南》、将《指南》制作成口袋书、开展《指南》知识竞赛,将《指南》当作理解幼儿的圣经,让教师借助《指南》正确理解幼儿的行为,让教师感受其变化和发展,让教育策略更为有效,也让生成的課程有效促进幼儿的成长,更加适宜幼儿。

2.减轻教师负担,将时间用于观察。自开展课程游戏化项目以来,随着我园课程游戏化的推进,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教师手写教案时的繁重负担。为了改变教师为完成任务而抄写教案的现状,我园在全县范围内首次采用了电子备课的方式,由各年级组对集体活动教案进行审议,研究出集体活动建议案,由各教师针对本班情况对建议案进行调整,以此减轻教师的负担,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用于观察,去做更有意义的事,完善幼儿的生成课程。

3.勤于反思总结,寻求课程契机。定期组织教师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讲述观察案例,使教师在讲述和倾听的过程中,与其他教师进行思想上的碰撞,反思案例中的关注点,对照《指南》,判断事件的教育价值 ,确定下一步的行动方案。当教师难以在瞬间进行价值判断或无法明确下一步活动的思路或框架时,可以先让幼儿就此事充分发表看法,满足幼儿主动参与的愿望,逐步寻找到课程的契机。

(三)关注课程审议,提升课程适宜性

1.坚持理论引领,注重观念更新。生成课程的审议作为教师交流与表达观念的重要形式,它的重要特征就是有理、有据。对生成课程理论的学习和对实践的总结是必须的,同时也是教师参与课程审议必要的条件和基础。在开展课程审议的时候,我们要多去思考幼儿可以“学什么”“如何学”“何时学 ”,这对于帮助教师明晰生成课程的设计与组织生成课程实施提供了基本的依据,让教育不单单只是一个活动,同时也拥有了思想。

2.直面教育實践,培育课程意识。生成课程离不开实践,而是与实践相伴相生。敏感地发现课程价值;合理地把握课程目标,开展适宜的教育内容;采取丰富、多样的途径和方法进行及时、有效的教育评价,这些都是笔者幼儿园在进行课程审议时必须关注的要素。课程的把握建立在专业的教师素质基础上,因此我们要求教师在设计课程时要借助理论来策划,在实施课程时有意识地运用理论来指导,审议课程时更要借助理论来审视,将教师的日常保教实践工作赋予研究的价值,推动大家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提升。

3.找准班本基点,推进课程生成。班级生活是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基地。该园的生成课程是以班级为基点,在班级中动态地孕育和生长。课程以幼儿为中心,同时幼儿园也要重视配班教师、保育员、幼儿乃至家长的参与,让课程与幼儿、幼儿园、家庭、社会互通,依据《指南》及幼儿具体情况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设计并实施活动方案,构建“心动”的课程,不断反思和积累。

四、结语

该园的生成课程初步尝试了将活动的生成点与幼儿的兴趣、发展的价值紧密相连,以班级为基本单位,以幼儿的内在需要为动力,支持课程的“计划不及变化快”,鼓励教师灵活地调整的一个动态的幼儿学习过程,研究生成课程的适宜性,强调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指南》精神的指导下,尊重幼儿的经验,跟随幼儿的脚步。希望此项研究的进行,能够帮助笔者所在的幼儿园和县域将生成课程的建设向着适宜的方向发展,摒弃不符合本地区的课程模式,将课程真正转化为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将死板的“教科书”式课程向开发有价值的、适宜的课程转变。

参考文献:

[1]刘慧敏,赵梓涵.利用“学习故事”方式开展幼儿教育生成课程的建设[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8(03).

[2]刘贵利.城乡结合部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初探[J].地理研究,2000(01).

[3]唐利平.幼儿园生成课程的内涵与建构——以贵州省适应性课程为例[J].学前教育研究,2013(12).

(责任编辑  李  芳)

猜你喜欢

适宜性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论建设用地适宜性与国土资源规划
某院心内科前列地尔注射液病历点评
基于GIS和AHP的避暑地产布局适宜性研究
锅庄纳入幼儿园课程的适宜性及策略研究
民间体育游戏促进幼儿健康教育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