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主任建构班本德育课程能力的系统审视

2021-03-08张志强

中小学班主任 2021年1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建构

张志强

[摘要] 班本德育课程是基于班级实践,旨在立足学生实际,塑造班级文化,培养学生实践智慧,打造班级特色的系统化的教育方案和体系。本文从班级劳动教育课程为例的实践研究出发,发现并提炼了目前班本德育课程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思考与解决方法。

[关键词] 班本德育课程;建构;劳动教育

德育课程力是班主任的核心素养之一。目前德育的大趋势就是德育课程化,班主任的核心竞争力很大程度就是取决于班本课程的高下。因此,对每一位班主任而言,班本德育课程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一项挑战性任务。

朱永新教授认为,所有的教育问题,里面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教师。谁站在讲台前,谁就决定教育的品质;谁站在讲台前,谁就决定孩子的命运。教师是所有问题的出发点,教师是课堂的生发点。作为班主任老师来说也是如此。班主任应是班本德育课程责无旁贷的研发者、实践者和执行者。

班本德育课程是基于班级实践,旨在立足学生实际,塑造班级文化,培养学生个性,培育学生实践智慧,打造班级特色的系统化的教育方案或体系,是国家课程、校本课程的必要的有效的补充。

怎样做好班本课程呢?笔者试图以班级劳动教育为例,谈谈劳动教育班本课程设计与实施。

一、发现与提炼问题

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们会看到有些学生不会打扫卫生或打扫不够认真,甚至有学生逃避劳动,劳动委员检查卫生不仔细,或责任心不强等问题。我们也可以和学生一起发现问题,列出班级劳动教育问题清单。发现不同于看见,发现会持续关注,并进一步深入研究问题进行提炼课程目标。

发展学生劳动素养,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这是劳动教育的课程总目标。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将目标细化、不同学段、不同班级、不同学生劳动教育目标应有所不同。

二、思考与实践研究

发现并提炼出相关问题后,还要主动思考与探求。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检索阅读与劳动教育相关的文献资料,如广州教育局出台的《劳动教育大纲》、教育部前不久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苏霍姆林斯基谈劳动教育以及网络上一些劳动教育实例等;通过一些网络视频课讲座,了解一些学术动态;或者找一些同行进行教研探讨;还可以向专家请教指导。

根据问题或研究需要,挑出我们所需要的,从中找到研究方法、找到理论支撑,形成基于班本的劳动教育课程。班级劳动教育课程主要包括校内劳动、家庭劳动和社会劳动等三项。

学校班级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培养学生劳动能力的关键场所,能有效培养学生对班级和学校的责任意识和公德意识。校内劳动教育课程具体有日常卫生打扫、养花种植、图书管理、班级超市经营等方面内容。

这一课程中,班级劳动委员是班级劳动教育的重要角色,承担着课程设计任务,但仅靠劳动委员一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班级的校内劳动事宜是由劳动部团队具体负责,劳动部又有部长、副部长和干事等,各有分工又相互协作。制订劳动公约、设置劳动岗位、明确每日劳动常规、安排卫生打扫人员、拟定学期劳动任务单等,全部交给劳动部负责。劳动部每天有专人负责班级卫生的检查、记录和反馈,采用团队内部轮换的方式,充分锻炼每一个人的管理能力。

当然,班主任一方面要信任学生,相信他们的能力,另一方面也需要必要的指导与点拨,促使他们更快成长。从最初的卫生检查总不到位,再团队商议制订完善卫生检查表格,明确卫生打扫岗位标准;从固定打扫人员到卫生岗位轮换制,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班级每一项劳动岗位,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劳动能力。

家庭生活日常也包括重要的劳动资源,能够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和习惯,增强家庭责任意识。家庭劳动教育课程主要有生活事务处理、家政学习(家居清洁、收纳整理、简单烹饪等)等。我们的学生要会照顾(种植养殖、照顾老人等)、会操作(洗衣机、电饭煲等家用电器)、會自理(烹饪、收纳、清洁等)。所谓自理,我们梳理了三大系列,即烹饪系列:洗菜择菜,做面食烘焙、做家常菜等;收纳系列:整理书包、书桌、衣柜、房间,叠衣叠被等;清洁系列:扫地拖地、洗晒袜子和衣物等。

这一课程中,家长委员会起着关键作用,让家长们参与课程项目设计,拟出家务劳动技能清单,进行筛选,拟定阶段性目标。每一位家长既是家庭劳动课程设计的参与者,又是检查者、促进者。

自主设计的班本课程中,所有的评判标准都需要行动主体自行设计。评估中的维度、指标、信度、效度等等,不是出于班主任主观判断,而是基于资料和客观信息的判断。像班级层面的劳动教育课程主要采用“学生自我评价+班级卫生部评价”,班级卫生部对同学日常劳动有检查有记录,基本能客观反映同学日常班级劳动状况,还记录参与非日常劳动情况,如帮助图书馆整理书籍、打扫校园卫生、参加校园义工活动等。

三、整合与利用资源

班主任要以研究者的姿态,整合和利用与劳动教育相关的资源,如前面提到的相关理论和制度、他人已有的成果等,看是否切题,是否有价值,能否给我们以启示和思考。

人更是重要的资源。课程育人真正落地的关键之处不在于课程本身,而在于“人”。构建适合班情的劳动教育班本课程,需要班主任的顶层设计,更需要学生、家长的参与,需要社区及社会力量的支持。多方协作才是班本劳动教育课程的打开方式,比如学生层面的班会教育、劳技展示等等。

班会教育。劳动教育主题班会,围绕劳动是什么、为什么劳动、怎样劳动,让学生懂得劳动的意义和价值,以及自己要承担怎样的劳动任务;学生观看微视频《疫情之下的责任与担当》,了解医护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和快递小哥工作的忙碌艰辛;带领学生参观改革开放成果展,领会“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的道理,继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

劳技展示。定期开展劳动技能展示,搭建展示劳动之美的舞台。入学初劳动教育的重点是整理课程,学校整理书包、整理抽屉,在家整理书房卧室,以创造整洁的学习环境,也是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于是“书房卧室秀”应时而生。逢年过节时的“我的拿手菜”等,也是班级的传统固定项目。

四、总结与课程迭代

班本德育课程是新生事物,可研究的空间很广泛。它像一根扁担,一头挑着教师的专业发展,一头挑着学生的生命成长。对于刚刚接触班本德育课程的班主任,建议可分三个阶段学习研究,一是模仿践行,二是学习反思,三是创新发展。班主任在理论经验的基础上,用课程的思路做德育,发现整合班级课程资源,提升德育课程力,开发设计适合班情的班本德育课程,促进师生的共同生长。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建构
建构模型 探求最值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祖辈学堂:幼儿园隔代开展家庭教育的实践建构
建构游戏玩不够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