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兵工精神怎样融入大学生就业观教育
——以沈阳理工大学为例

2021-03-08

文教资料 2021年19期
关键词:兵工价值观精神

满 博

(沈阳理工大学,辽宁 沈阳 110159)

沈阳理工大学(简称“沈理工”)在70余年的办学历史中,始终坚持以服务国防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扎根于具有浓厚文化底蕴和光荣革命传统的辽沈大地,传承中国兵工精神、铸就国防特色,熔铸成“爱国奉献、自强不息、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沈理工兵工精神。这种精神已积淀成沈阳理工大学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核心文化价值。沈理工兵工精神为学校人才培养和学生正确就业观念的培育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一、兵工精神融入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必要性

(一)“爱国奉献”是大学生就业的价值准则

爱国奉献精神表现为对学校的热爱、对国家的热爱、对人民的热爱,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也是社会发展的精神力量。爱国奉献的时代内涵应该既包括情感的又包括理性的。从情感角度来讲,表达的是一种深深的爱,这种爱深深根植于对民族同胞、对国家政治和对民族文化等的认同中。从理性角度来讲,是将对国家的热爱情感不断地价值塑形,最终形成一种符合理性要求的价值认同。一旦确立这种价值认同,就会把爱国热情转化为积极奉献。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应该是具有爱国情怀和奉献意识的,统一职业价值和社会价值。

(二)“自强不息”是大学生就业的前进动力

自强不息要求学生具有发奋图强、勇往直前、争创一流的品格,要求学生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懈怠。马克思说过:“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整的坦途,只有不畏劳苦沿着峻峭山路攀爬的人,才能达到光辉的顶点。”这句话形象地表明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努力奋斗,吃苦耐劳,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同时在提升自己的过程中,学生应该不过于依赖客观环境,从主观努力,勇于战胜缺点,奋发向上。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应该是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不懈奋斗的思想,能够迎难而上和发奋图强。

(三)“求真务实”是大学生就业的基本要求

求真务实要求大学生依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不断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求真务实就是从小事做起,点滴积累,这才是求真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在日常工作中要学会从一件件具体的事情做起,从一项项细小的工作抓起,做精做细,并善于在实践中总结和思考。这样长期积累,就会有收获,达到认识规律、把握规律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的理想境界。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应该是具有脚踏实地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意识,能够深入学习和认真思考。

(四)“追求卓越”是大学生就业的奋斗目标

追求卓越要求大学生学会发挥自己的长处,并善于磨炼自己的长处。运用自己的思想、身体和情感追求潜能极限。不论失败还是成功,都只“追求卓越”,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学生应建立自信心,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充满力量和激情,坚持有始有终,合理利用身边的资源,从经历中获得学习和成长,最终使自己脱颖而出。卓越不是一个标准,而是一种境界、一种追求,关键在于把自身的优势、能力及所能使用的资源发挥到极致。

二、大学生就业观念中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偏离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多种因素作用下,一些大学生存在重视个人发展、轻视社会价值实现的问题。他们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只关注自身发展和现时利益,强调个人应首先努力创造条件丰富和充实个人生活,之后再考虑服务他人、服务社会、服务国家和服务人民。爱国情怀欠缺,奉献意识不足,导致在进行就业选择时,多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和社会要求高,对自己要求低。选择的工作地点更倾向于经济发达和环境良好的沿海地区、一线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对国家实行的各项大学生基层就业政策不了解,也不感兴趣。同时受不良社会环境影响,存在功利思想,造成个人职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偏离。

(二)不懈奋斗思想和吃苦耐劳精神欠缺

一些大学生从小过着较优越的生活,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导致其即使意识到许多祖国艰苦地带和基层岗位需要人才支援,也因为担心偏远地区生活环境、基层岗位工作环境及工作强度和薪资待遇而不愿意选择艰苦的基层工作。同时,在学校学习期间,一些大学生认为大学文凭已经是囊中之物,学习动力不足,甚至有些学生把大量的时间放在做兼职上,导致专业知识学习不精。因此在大学生就业观形成过程中,我们应着重培养大学生不懈奋斗的思想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三)就业目标和职业规划理想化

当前部分在校大学生仍旧抱有传统的就业观念,比如:找工作要专业对口,青睐公招、事业单位或国企,倾向薪资高、前景好的行业,愿意选择发达地区,等。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这种“学而优则薪高”的传统就业观念在今天并不现实。在“没有最难、只有更难”的就业时代,如果学生职业目标过于理想化势必导致在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时出现较大的心理落差。还有一部分高校毕业生在大学时期没有科学合理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一直都处于走一步看一步的状态,期望学校能够推荐工作或者等待用人单位上门招聘,没有充分利用好在校时间开阔视野,参加社会实践,主动观察社会,尽快适应社会。选择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更是寥寥无几。

三、兵工精神融入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路径

(一)结合“爱国奉献”加强价值观教育

价值观教育包括职业价值观教育和社会价值观教育。

(1)职业价值观是人生目标在职业选择方面的表现。可通过兵工精神促进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发展与建设,求真务实地做好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处理好职业价值观与金钱的关系、与兴趣的关系、与名利的关系等,教育学生应该从社会和国家的角度进行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和选择职业目标,鼓励学生将个人利益与社会国家利益相融合,更好地践行爱国奉献的兵工精神。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各行各业都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工作者。可以用榜样的力量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处理好就业时薪资待遇、工作环境、个人兴趣、职业声望之间的排序和取舍问题,鼓励学生向榜样看齐,毕业之后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建设祖国。

(2)社会价值观教育不仅需要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师和辅导员对学生加强理论引导,还需要社会各阶层和学校各部门联动,营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为学生汲取社会实践资源和经验提供便利,充分发挥实践在社会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比如:带领学生参观兵器博物馆,讲解校史校训,让学生感受到一代代沈理工人为传承兵工精神做出的努力;利用微博、易班等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传播兵工故事、宣传兵工精神,让学生置身于精神熏陶的环境中,达到全面育人的效果。此外还可通过兵工精神专题讲座等形式,邀请老一辈兵工人宣讲兵工精神,鼓励并引导学生将兵工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人不可能离开社会生活独立存在,个体只有在工作中为社会做贡献才能实现职业价值。当然,我们不提倡只尽社会责任,不考虑个人所长,这是个人的损失,更是社会的损失。大学生应将个人职业价值和社会价值有机结合,这才是最正确的就业观念。

(二)结合“自强不息”加强苦乐观教育

苦乐观教育可从课程教育和社会实践两个层面进行。

(1)思政课程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在思政课堂上使大学生了解新时代中国的国情和民情、机遇和挑战,增强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引导他们将青春理想融入伟大的“中国梦”中。同时对典型事迹如“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最美乡村教师”“最美大学生村官”等进行广泛宣传教育,以此培养学生面对挫折的乐观心态和在困难中成长的积极心理素质,将自强不息、甘于奉献的就业观念深植在每个大学生的内心。就业指导课程除了教会学生求职技巧等方法论知识以外,还应该结合本校大学生就业的真实案例,广泛宣传优秀毕业生的先进事迹,发挥学生榜样的引领示范作用,唤起大学生坚守初心、自强不息的情感价值共鸣。

(2)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苦乐观教育从校园到社会的延伸。苦乐观不仅要在学校中学,还要到社会和基层中学。首先,可以由高校为大学生搭建平台,开展校企合作。每学年一次,利用一周左右时间组织大学生到企业或工厂进行劳动实习。让他们在实习过程中切身体验基层工作者的辛勤,体会劳动者的收获感和成就感,认识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懂得珍惜和感恩。其次,在寒暑假社会实践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去基层农村或返回家乡,调研农村、家乡的发展情况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用所学的知识为其发展献策献计。还可以组织学生去红色教育基地,重温红色经典,传承红色基因,让他们学习和感受老区人民在革命和发展的历程中形成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更好地践行新时代大学生的初心和使命。

大学生要正确面对就业过程中的各种困难,适应艰苦的基层工作环境,追求将青春梦融入中国梦。通过课程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学生能够将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兵工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兵工精神。

(三)结合“求真务实、追求卓越”加强职业规划教育

职业规划教育应该分三个阶段进行:基础教育阶段、职业目标引导和素质教育阶段、职业技能培养阶段。

(1)基础教育阶段可以作为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一部分,主要是做好就业形势教育和职业意识教育。让初入大学的学生了解就业现状和趋势,确立大学时期的奋斗目标,树立积极学习的态度;明确不同职业的具体要求,增强专业学习动力,培养求真务实的精神;明白社会职业存在激烈竞争,良性竞争是促进发展的前提,要树立追求卓越的意识。

(2)职业目标引导和素质教育阶段的内容主要包含职业认知教育、职业目标确立、职业经验积累和综合素养培养。首先,可以开设职业心理学课堂,教会学生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在充分认识自己的基础上,根据个人能力倾向,结合社会发展需要,科学合理地确立职业目标。其次,组织学生参加工厂实习或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习实践中积累职业经验,提高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等。最后,引导学生参加英语、计算机、执业资格等的学习和考试,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积极进取、追求卓越,全方位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3)职业技能培养阶段的内容主要是鼓励学生积累专业科研经验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其一,学校可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鼓励大学生配合专业教师开展专业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充分体会到科研过程的严谨性,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精神。其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因为就业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学生经过大学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但为了更好地匹配职业要求,应该学会自我反思,查找身上的不足,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体现沈理工人追求卓越的兵工精神。

中国人民兵工精神是一代代兵工人前赴后继、浴血奋战、无私奉献,用献血和生命铸成的,是我们党的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1953年以来,作为“兵工七子”之一的沈阳理工大学虽然几经更名,但与人民兵工的血肉之情从未割裂,兵工情结从未割舍。为党为国培养具有兵工精神的优秀人才一直是沈理工人努力践行的光荣使命。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欣逢盛事,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更是沈理工人的奋斗目标。因此,将兵工精神融入大学生就业观教育是沈理工人的责任,是新时代社会和国家的需求,有助于学生坚定爱国奉献的理想信念,养成自强不息的高贵品格,坚持求真务实和追求卓越的科学精神,指引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的社会价值观和就业择业观念。

猜你喜欢

兵工价值观精神
我的价值观
虎虎生威见精神
老兵工精神永放光彩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纪念人民兵工创建85周年暨《人民兵工精神》图书出版发行座谈会召开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