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努力将文化自信融入高校课程思政教育

2021-03-08罗丽媛

文教资料 2021年19期
关键词:思政政治思想

罗丽媛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随着时代的发展,未来国家之间的竞争除了科技和经济以外,还包括文化自信。习近平同志曾在多个场合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及价值,明确表示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不仅是高校的责任,还是时代的重任。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人群,担负着光荣的使命。将文化自信融入高校课程,思政教育能够为学生文化自信教育指明方向,有效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一、将文化自信融入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一)高校思政教育课程中融入文化自信,能够培养学生的政治情怀

高校开展思政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国现在的思想政治方针及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必然少不了文化的融入,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并成为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及政治情怀。高校在开展思想教育课程时将文化自信融入其中,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培养他们的政治情怀,让他们全面综合发展。而且在高校思政教育课程中融入文化自信,能够很好地将文化灌输给学生,感知中华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学生爱上中华文化。将文化自信融入思政课程中,学生们会对思政课程感兴趣,对思政课程有好奇心,会顺着教师的思路学习思想政治课程,了解到中华文化中有哪些让人印象深刻的事迹及中华文化的美,培养政治情怀。

(二)文化自信是高校思政教育课程的基础

要提高当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教师需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及工作内容,文化自信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精神支撑,实现文化自信,就要将个体的力量聚集,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高校思政教育这门课程为学生传递着当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马克思主义理论,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接班人的重要任务。从某一个角度看文化自信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二者的出发点和结果都是相同的,如果在高校思政教育课程中忽视文化自信,就会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减半。大学生是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他们的价值观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大学生的年龄普遍在18岁到22岁,正是大学生思想观念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培养大学生的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开设思想政治课程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将文化自信融入这门课程当中,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正能量。高校学生学习思政教育课程时有文化自信,肯定也会有信心学好这门功课,了解到当前中国的思想政治方针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使命。文化自信是高校思政教育课程的基础,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高校思政教育课程效果会更好。

二、一些高校文化自信融入存在的问题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每一个人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着,大学生在文化方面必须有文化自信。只有树立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才能让大学生在信息化时代发展中不断提高文化判断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但是,部分学生对中华文化缺乏系统性的认识,文化底蕴较薄弱,未能正确地看待外来文化。一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多是一个教师和上百名学生在一个大的阶梯教室上课。虽然教师系统性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相关知识进行整理,但是学生很多,教师一个一个讲解,缺乏时间,导致学生似懂非懂。另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一些教师更加注重理论基础文化教育,只是强调理论知识多重要,不利于学生建立文化自信。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网络上一些不良信息跟风明显。大学生若缺失文化自信,面对有好有坏的信息,就难以判断和分辨。文化自信是理想的支撑,坚定的理想能够加强文化自信,两者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三、一些高校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一些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缺乏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做好一件事的前提。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产生好奇心理,帮助学生学习新的知识。上了大学,任何事情都是自主完成。思想政治这门学科的出勤率和成绩,不是很理想。所以,要努力提升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模式单一

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大部分高校老师已经转换了思想,不再受限于旧有教学模式,能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创新式教学。但是,部分老师,不习惯用现代的教学方法教育学生。高校教师上一节课,面对上百名学生。利用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只会使课堂教学达不到好的效果。思想政治课是必修的,是影响学生一生的学科。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氛围沉闷,降低了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效率。

(三)讲解思想政治相关知识内容时只重视理论知识

一些教师在讲解思想政治这门学科时只是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没有组织实践活动分析理论知识。在旧有教育方式的影响下,一些教师不知道举办思想政治实践活动对于学生是多么重要,给学生们传授思想政治知识仅停留在课堂上、教室中。虽然有的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但是还是在教室中进行有关活动,没有真正和生活联系。部分高校在思想政治实践活动方面重视不够,投入的资金不是很多,缺乏实践经验。

四、将文化自信融入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高校可以开设传统文化课程,让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大学生需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好的文化学生要加以使用,影响不好的就要正确对待。用优秀的中华文化培养当前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是非常正确的,可以增强大学生的文化主体意识。高校可以开设传统文化课程,让教师给学生们讲解中华文化如何博大精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介绍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还要重视中华传统文化活动,用丰富的文化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形成文化自信。

教师在讲解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可以穿插讲解一些历史上有名的爱国人物。在校园里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文化氛围中学习传统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紧跟时代步伐进行创新,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历史上那些值得借鉴的人物或事迹,并发表在校园网上,让其他人点赞或关注。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中国有哪些优秀传统文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教师不要受限于旧有教学模式,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教师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再受限于旧有教学模式。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革命文化,让学生们了解革命家们是如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的。学习革命文化,能够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让学生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进行创新发展的。在进行教育方法创新时,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们学习文化。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一些学生缺乏实践经验,不能正确认识外来文化。教师要作出正确的示范,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教师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时,可以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们观看一些有关思想政治及文化的影片或者短文,在手机上查找相关内容,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沉浸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学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学生们了解思想政治及文化的相关知识可以培养文化自信。

总之,文化自信融入高校课程思想教育中,对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文化自信,能够让学生在社会中正确分析事情。二者结合,可以让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更加深刻、透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重视文化自信培养。这样,可以为国家培养一批具有高素质、好品德的人才,为国家争光。

猜你喜欢

思政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