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以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1-03-08高胜男

文教资料 2021年19期
关键词:党务学生党员校企

高胜男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一、引言

我国高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高校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必须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接班人为目标,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加强高校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教育。高校学生的思想特点决定了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主要方式是思想政治教育。本文主要针对我校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开展调研及对策研究,坚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全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学生党员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党员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一些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状况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现状,笔者调研了本校部分学生党员群体(本校发展学生党员指标约为100人,调研对象为50个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的相关情况。调研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大部分是各基层学院的翘楚、各专业的佼佼者,但其中一些学生在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乃至预备党员阶段,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理论基础薄弱、思想水平不够高、党性修养有待提升等问题,以下总结存在的共性问题。

(一)学生主观问题

学生主观问题主要表现为部分学生态度不够端正、身份意识不够强烈及缺乏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等方面。

在笔者的调研中,95%以上的学生在总结入党过程中对照合格党员标准的缺点和不足时,都提到了理论学习不够、思想认识水平不高等问题。部分学生对于党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不足,“四史”学习不够。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党的最新会议精神、方针政策和国家时事热点疏于关注,没有做到理论储备的及时更新和吸收积累。由此可见,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对理论学习的兴趣不足,参与不高,缺乏积极主动性,没有做到主动学习、勤于学习、不断积累、善于思考,仅仅被动学习、浮于表面;一些学生身份意识不强,思想政治的敏感性不够,没有以合格党员的高标准、严要求约束自己,没有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和党性修养,更好更快地向党组织靠拢。

(二)教育载体形式问题

教育载体形式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形式不够新颖,内容较枯燥乏味、不具时代性、缺乏吸引力等。

在调研过程中,关于如何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有哪些方法和途径,总结学生们反馈的学习方法和途径发现,当下学生党员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主要有:以学习强国APP、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新媒体,学校党校开设的培训班,学院党组织开展的党课和党员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开设的思政课等。可见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途径并不匮乏。然而,当下的党员教育内容比较传统、单调,多是理论学习、文件传达、政策解读,单向的照本宣科式灌输对于新时期思想多元、个性鲜明的学生党员而言,与其学习和生活实际已相差甚远,没有太强的吸引力。因此,如何更好地应对信息时代,利用好新媒体作为新的思想主阵地;如何更好地整合、盘活现有的各类途径资源,形成思政教育体系;如何提高党性教育的吸引力和针对性是十分值得探讨的问题。

(三)基层党务工作人员问题

基层党务工作人员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缺少专业的基层党务工作人才队伍,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强的党务工作者配备不足等方面。

以笔者学校为例,学生党支部书记均由辅导员担任。虽然由辅导员担任支部书记,基本可以做到对学生党员的思想引导和质量把关,但辅导员一般都身兼数职,每天工作繁杂,难免分身乏术,顾此失彼。在学生党建工作上,往往停滞于完成学生党员发展的指标任务层面,学生党员教育流于形式。部分党务工作者缺乏系统专业的党务知识,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甚至有个别党支部书记心存应付和侥幸思想,责任感缺失,墨守成规,不敢创新,造成了学生党员思想教育薄弱的问题。高职院校基层党建队伍的激励保障机制不够健全,影响基层党务工作者的积极性。

(四)顶岗实习阶段教育空缺问题

顶岗实习阶段教育空缺问题主要表现为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接续性。

作为长三角地区唯一一所轨道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我校学生多会参加区域内相关企业单位的顶岗实习。实习阶段,学生离开学校,分赴上海铁路局、南京地铁等各岗位,实习地点分散、难以集中,离开了老师的管理监督,远离了组织生活,学习和工作时间产生的冲突,容易形成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和管理的“真空期”,实习党员的党性教育缺乏延续性。虽然我校与上海铁路局、南京地铁等单位有定向委培学徒班、地铁订单班等联合培养项目,为伙伴单位定向培养输送了大批优秀专业技能人才,学生党员更是其中的出类拔萃者,但目前的合作仍然更侧重于业务合作方面,主要局限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实训、顶岗实习等方面[1](57-60),综合来看校企党建共建方面仍大有可为。然而,当前的校企合作忽视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几乎空白,学生党支部跟实习党员的沟通渠道存在障碍甚至滞后,不利于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的培养、监督和管理[2](19)。

三、强化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

(一)整合资源,打造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1.灵活运用新媒体平台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要求,运用学生互动社区、主题教育网站和“两微一端”等网络新媒体,创建网上党建园地。因此,要充分重视微信公众号平台这一新媒体“生力军”的建设。①在微信公众号中开设思政主题教育专栏,创设互动式思政教育阵地,在学生党员中征集他们感兴趣、认为有意义的内容作为公众号思政推文素材。②根据我校微信公众号“铁小微”团队的成功经验,可以培养优秀学生微信制作团队,让学生党员制作微信内容,引导他们借助新媒体平台定期推送更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思想政治教育专题,有效传播党的先进思想,讲好党的峥嵘历史,树立党的光辉形象,让推送内容和呈现方式更令同龄人喜闻乐见,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带动更多的学生感受先进政党的生命力,以青春热血唱响时代主旋律。

2.加强马院思政课教育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旗帜鲜明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①思政理论课教师要信仰坚定、学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强化责任意识,以党建为引领,将思政课作为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抓手,融入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成为其中的重要一环。②要建立思政教师一对一对接基层院系学生支部党建工作制度,积极参与学生党建活动,为学生党员上专题党课。建立思政教师与辅导员和班主任定期联系、思政教师与学生党员定期谈心谈话制度,了解学生党员的思想现状,以便在接下来的思政课中有针对性地做好理论讲授和思想指导。③搭建师生互动助学平台,开展学生讲思政课比赛,由学生自己做教学设计、讲思政课,思政老师做指导教师、担任评委,在教学相长中既能锻炼学生的专业素质,又能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

3.建立三级培训体系

从我校党校的实践经验出发,高职院校可制定三级培训制度,建立初级培训—入党启蒙教育、中级培训—积极分子培训和高级培训—发展对象培训三级培训体系。高职院校负责中级和高级培训,开办党校线下培训班和线上培训课程,统一培训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将初级培训权限下放至各基层院系党组织。基层院系党组织要注重做好入党启蒙教育。通过邀请榜样老党员、优秀毕业生党员举办讲座,开展师生间的专题座谈会、主题茶话会,实地参观校史馆、博物馆、纪念馆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做好学生尤其是一年级新生的入党启迪与引导。基层院系党组织要持续抓好学生入党全过程培养,功夫下在平时,教育毫不懈怠,为学校、为国家培养输送一批批专业知识扎实、综合素质良好、党性修养高的优秀学生党员。

(二)提高基层党务工作者的整体素质

习近平同志2018年5月2日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深刻指出,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3](63-66)因此,要加强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提高基层党务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党员队伍。

1.优化创新组织结构,加强基层党务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辅导员的重要作用。依据守信念、重品行、有本领、敢担当、讲奉献的要求,按照《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注重从优秀辅导员中选拔学生党支部书记,合理选配支委会成员,做到班子成员分工明确,充分发挥整体功能,对不称职的党支部书记及时进行调整。[3](63-66)扩大学生入党培养人队伍。除辅导员和班主任外,由专任教师党员参与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工作,由高职院校党委出台相关办法,认可专任教师培养入党学生的工作量,在绩效考核中兑现,达到“三全育人”要求,提高学生党员的培养质量和工作实效。

2.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党性修养

基层党务工作者要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精准掌握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决拥护并践行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和综合素质,以高超的理论水平指导学生党建工作。《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指出,对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和其他委员的培训应当突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政策、基本知识及党务工作基本要求、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规党纪等内容。[4](224,246)因此,高职院校组织部门要建立定期党务工作培训制度,着重开展党务工作者理论知识、业务能力的专门专业培训,注重培养责任意识和创新精神。

3.完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激发基层党务人员工作活力和内在动力的有效途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提出:“推动学生党建工作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落实职务职级‘双线’晋升办法和保障激励机制。”党务工作者激励机制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举措:一是发展空间。高职院校要畅通基层党务人员的职务晋升渠道,组织部门要注重从表现突出的一线党务工作者中提拔选用干部,把党务工作作为培养、储备人才的重要平台之一。[5](121-122)二是考评制度。制定更科学、全面的量化考核评价制度,将基层党务人员的党建工作列出独立明确的考核指标,根据指标合理划分工作量和工作绩点,这样更能激发基层党务工作者干事创业的动力和激情,更好地开展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等党建工作,确保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

(三)校企党建共建,联合培养党员

新时期的校企合作要在思想道德、政治素养方面共同育人。校企合作要加强党建合作共建,实行校企联合培养党员模式,形成全链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实现学生党员校企教育的无缝衔接、自然过渡。

1.校企双方党支部共建合作

①校企双方党支部要共同商议制订学生党员培养教育内容,在学生实习期间,把党性教育和企业文化教育有机结合,让学生从思想深处加深对党的认识,了解企业文化,提高思想觉悟、党性修养和职业素养。②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加强交流互通,及时掌握学生党员的思想动态及实习情况,让他们在思想上和工作上得到指导和帮助,感受到校企党建的携手培养和深切关怀。

2.实行校企两个“一对一”制度

(1)在实习单位,要注意选派党员甚至是劳模作为带教老师,对学生党员进行一对一带教指导。他们不仅能在业务能力、实操技能上对学生党员进行专业的技术指导,而且能随时跟踪掌握他们的思想变化,为他们进行及时的心理辅导和答疑解惑。更重要的是,他们一生都在工作岗位上发挥着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诠释着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能够在实习带教过程中发挥对学生党员的思想启迪和升华作用。

(2)学校辅导员和专职教师作为学生的入党培养人,在学生实习以外的时间负责一对一跟进指导。要通过微信、QQ等新媒体手段定期向学生党员传达党组织安排的学习内容,通过视频微党课、线上集中学习等方式,及时传达上级精神,不断加深思想认识。要密切与学生党员及实习单位的联系,随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及实习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疏解他们思想上的障碍、心理上的困惑、情绪上的波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即将走上的工作岗位上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党员的榜样作用。

四、结语

一些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仍存在实际问题。高职院校应将思政教育看作大学生党员成长过程中的必要环节,利用现代化的新媒体教育手段,增强学生党员思政教育的灵活性。要重视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教育和党校专题党课培训两个侧重点,建立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新时期的高职院校党务工作者,需要认清社会发展的形势,不断提高党务工作水平和综合素质,进一步创新学生党员的思政教育方式。此外,校企双方在为顶岗实习的学生党员提供多样化的实践平台与机会的同时,还要注重脱离校园、步入社会的学生党员的思政教育和把关。如此,就能促进新时代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和思想道德水平不断提高,保证新发展学生党员的质量。

猜你喜欢

党务学生党员校企
市政府召开党务会议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大力推进地方党组织党务公开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感受参加党务干部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