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统战视角下高校归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路径研究
2021-03-08朱纯欣
朱纯欣
(南京工业大学 先进材料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对统一战线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及重要指示。统一战线作为党的三大法宝之一,在任何时期都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当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工业革命与产业革命蓄势待发,统战工作的对象呈现空前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归国留学人员作为统战对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层次人才重要群体,在科学研究、创新创业、社会服务等领域发挥了重大作用,作出了积极贡献,具有较强的影响力。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中国在世界的话语权不断扩大,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展现出巨大的制度优势,归国留学人员比例不断攀升,掀起回国新热潮。留学人员回国报国已成为我国出国留学人员事业发展的新趋势。高校作为归国留学人员的集聚地、创新驱动的高地,如何在大统战视角下做好高校归国留学人员的创新创业工作,做到人尽其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实践价值。
一、新时代大统战工作格局的理念
(一)大统战工作格局的内涵
2015年,习近平同志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广泛力量支持。要坚持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牵头协调、有关方面各负其责的大统战工作格局,形成工作合力。2020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修订《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加强党对统战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形成全党做统战工作的局面,提高统战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就构建新时代大统战工作格局作出专门规定,明确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为新时代统战工作的对象之一,要求把统战工作开展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凝聚力量,汇聚人心。
(二)大统战工作格局的方针
习近平同志指出,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要正确处理好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这是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基本方针。一致性和多样性是辩证统一的,过多强调一致性或多样性是不可取的,会动摇统一战线的根基。在正确处理两者关系的原则上,关键是要坚持求同存异,既要不断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又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包容差异。[1]一致性要凝聚共识,筑牢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形成命运共同体。多样化要做到和而不同,善解能容,同时做到旗帜鲜明讲政治,同错误作斗争。这是习近平同志关于统一战线工作作出的重要理论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闪耀着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光芒,为新时代统战工作指明了方向,确立了方针。
(三)大统战工作格局的职能
新时代统一战线要充分发挥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根本职能,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围绕实现党的总路线总任务提供力量支持,履行时代赋予的新使命。既要聚友成军,调动一切积极力量,又要注重化敌为友,更好地实现和而不同、求同存异、聚同化异。着眼新时代统一战线成员思想和工作新变化,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利安人、以法诫人,坚持思想引导与真诚服务、包容多样与增进共识、广泛联系与重点对接、阶段突破与久久为功相结合,不断扩大统战工作覆盖面。任务更加繁重,责任更加重大,发挥好统一战线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的重要法宝作用,为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发挥作用。
二、新时代归国留学人员的新特点
根据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发布的《中国留学回国就业蓝皮书》,2019年我国留学回国人数35.35万人,是同期出国留学人数的85.41%。面对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上下戮力同心,取得疫情防控的阶段性胜利,在疫情大考大战之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展现出巨大的制度优势,中国展现出巨大的人才吸引力。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国博弈,东西交融,统一战线的工作呈现一定的复杂性、空前的广泛性、巨大的包容性、鲜明的多样性、显著的社会性等特点。归国留学人员具有特殊的群体特点,充分把握人才特点,释放人才活力,是做好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基础。
(一)群体年轻化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中国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在出国留学政策支持下,广大青年把握机遇出国留学。根据《2019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90后”(包含“95后”)海归已经成为就业创业的主力军,占比高达69%,群体普遍呈现年轻化。
(二)思想多样化
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背景的学生在全球化进程中聚集,存在不同的文化差异。在信息时代,全球互联互通、相互依存,青年思想灵活,在多元化价值观的影响下,呈现出思想多样化特点。
(三)专业前沿化
据国务院公布的《2025中国制造》计划,国家将以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作为基本方针,该计划所提及的重点发展领域主要集中在自然科学等前沿领域。大国博弈,逐步上升为科技竞争力的较量。根据《中国留学生白皮书》统计,商科、管理类、工科、数学和计算机科学成为最受留学生欢迎的课程,展现出学习专业的前沿化特点。
(四)思维国际化
《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20~2021)》显示,归国留学人员持续增加,拥有国际视野成为海归群体新的核心竞争力。中国已成为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数量增长明显。在中西方教育理念、文化背景等共同作用下,归国留学人员普遍具有较开阔的国际视野,拥有跨文化意识、语言和沟通技能。
(五)爱国情怀化
习近平同志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一带一路”倡议,推进教育对外开放,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深受祖国的感召,时刻关注着祖国的发展,厚植爱国情怀,凝聚强大力量。
三、新时代归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原则
(一)强统领、勇担当,坚持党的统一领导
统一战线作为中国共产党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体现在统一战线各领域各方面,紧扣凝聚人心根本,突出思想政治引领主线,锚定使命任务,勇于担当作为,提高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自觉,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统一战线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筑同心、增共识,筑牢思想政治基础
统一战线由于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决定统战工作是党的特殊群众工作和政治工作,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作为重要着力点,不断巩固共同的思想基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引导归国留学人员学深悟透习近平同志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持续推动理论学习入脑入心,将政治引领融入日常、抓在经常。积极引导归国留学人员筑牢意识形态屏障,不断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努力在春风化雨、潜移默化中凝聚人心,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三)建机制、强作风,完善体制机制
整合有效资源,树立“一盘棋”意识,既要坚持党的领导,发挥统战部门协调、增进共识、加强团结等职能作用,又要发挥归国留学人员联谊会、欧美同学会、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新侨创新创业基地等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创业平台的积极作用,形成全党重视、各方共商共建的良好局面。推动各级党委统战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不断加强统战工作的整体谋划和协调推进,科学推进大统战工作格局,真正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落到实处,推动形成全党重视、全社会支持统战工作的良好局面。
(四)抓关键、破难题,探索创新创业举措
坚持大统战的视角,紧跟时代发展需要,不断拓展工作范围的广度与深度,最大限度拓展统一战线覆盖面,探索归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思路创新、举措创新、方式创新。营造创新创业环境,积极主动同有关部门沟通配合,针对归国留学人员干事创业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深入调查研究,推动创业支持、社会保障等方面政策的完善和贯彻落实,将党的关心关怀传递到位,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学术环境和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更加有力地凝聚归国留学人员的力量和智慧,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通过创新创业平台等服务高校及地方高质量发展,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五)补短板、汇众智,畅通建言献策渠道
积极引导归国留学人员将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转化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行动。发挥好归国留学人员思想库、智囊团作用,通过多种方式,积极搭建建言献策平台,协调有关部门向他们通报情况、解读政策、解决问题,在知情明政中同频共振,深化认识,增强服务大局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六)凝人心、聚合力,坚持大团结大联合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团结是永恒的主题。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是人心和力量问题。人才是发展的关键,智力是创新的支撑。统一战线要充分发挥作用,就要聚焦主责主业,充分发挥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形成合力的职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从政治上健全制度机制,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在文化建设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大团结大联合。
四、大统战视角下高校归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的实现路径
统一战线部门应抢抓“一带一路”倡议、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战略叠加机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进一步凝聚人心、汇集众智、发挥才力、维护才益,延伸统战工作手臂、服务归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在聚集人才、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
(一)加强顶层设计,做好科技事业科学规划
坚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精神,加强顶层设计,坚持正确的科研工作方向,科学规划和指导科研工作。构建由党统一领导,分管领导、科研秘书、教授委员会秘书等四级联动的管理与服务队伍。增强队伍凝聚力、改革开拓精神和组织管理能力,团结协作,为促进科技事业发展,推动高校服务经济社会,为建设科技强国提供强劲动力。
(二)完善教授治学,推进教授委员会议制度
健全科研管理制度,管理工作规范、严格、高效,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高校归国留学人员高层次人才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中的作用。成立教授委员会,出台教授委员会章程,保证教授依法履行学术职责,建立民主管理与自主发展、自我完善机制,保障科研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民主化。
(三)坚定守正创新,扛起科技自立自强重任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并将“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列入2035年远景目标。充分发挥归国留学人员的作用,做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扛起科技创新大旗,引进顶尖科学家团队,形成大师领衔、中青年杰出科学家接续奋斗的良好科研生态,奋力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必须聚焦未来可能产生颠覆性和变革性技术的基础科学领域,强化重大原创性研究和前沿交叉研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养。[2]在后疫情时代,坚持基础研究不动摇,于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努力取得系列原始创新成果,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打造更多科技自立自强的中国经典。
(四)搭建交流平台,丰富载体共话发展
依托创新创业基地,丰富服务载体,举办国际研讨会,吸纳全球创新创业人才齐聚一堂,搭建平等对话、互利合作、共商共享的交流平台。深入推进科研育人、实践育人长效机制,全面落实“三全育人”。锻造科研品牌活动,持续打造大讲堂等高端公益讲座,举办学术论坛、安全知识竞赛、科研图文大赛等,旨在培养人才的科学素养与创新精神、安全意识与责任意识、文化自信与人文情怀。全方位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为归国留学人员搭建科研交流平台,增强创新创业活力,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五)树立科技典范,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重视科研新闻宣传工作,以“突出成果质量和贡献,弘扬科学家精神”为宣传重点,对重大科研成果及时做好宣传,旨在大力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展现极大的行业影响力,获得较高的社会美誉度。激励广大归国留学人员砥砺前行,科技报国,将爱国之心融入报国之志,传承科学家的优良作风和学风,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为科研攻关聚力,坚定创新发展自信,为我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