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广东红色文化基因的传承

2021-03-08

文教资料 2021年22期
关键词:党史革命红色

杨 旭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政法系,广东 广州 510800)

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形成、发展过程中淬炼出来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追求,是其辉煌的奋斗历程,昭示着实现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这一最终奋斗目标。[1]红色文化是党辉煌奋斗历程的精神财富。红色基因是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宝贵的精神力量。精神所在是血脉所在,也是力量所在。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广东红色文化发展沉积,凝聚成英雄广东的红色基因。广东是马克思主义早期的主要传播地之一,是国共合作、工农运动、国民革命的兴起地。作为近现代革命的早期策源地,这里诞生了国内六个早期党组织之一的广东早期党组织、开革命统一战线先河的中共三大、中国最早一批苏维埃政权海陆丰苏维埃。广东拥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新时代探索广东红色文化基因传承,有助于更好地讲述南粤红色故事,弘扬南粤红色精神,赓续南粤红色文化血脉。

一、红色文化的历史渊源与时代价值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中华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一方面,红色文化有深厚的文化基因和思想来源,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思想是红色文化思想的理论源头,红色文化应放到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思想谱系中加以逻辑考证。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文化思想为红色文化思想提供了直接思想来源,红色文化应放到中国文化发展历史进程中加以考察。红色文化是老一辈共产党人革命实践探索经验的积淀升华,涵盖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民族主义的革命精神。红色文化凝聚中国文化的精髓,是我国文化自信的深厚根基。传承创新发展红色文化基因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

发展红色文化事业的价值目标在于文化传承。红色文化是党的精神血脉,只有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才能够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关于红色文化发展路径问题,习近平同志多次在关于发展红色文化的重要讲话中提到红色文化的传承。不仅如此,习近平同志还身体力行亲自推动红色文化的传播。2019年9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同志在河南考察时曾说过:“我每次到革命老区考察调研,都去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就是要告诫全党同志不能忘记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就是要宣示中国共产党将始终高举红色的旗帜,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先辈们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2]他还要求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

二、红色基因的创新引领与传承理念

习近平同志关于红色文化发展的思想是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最新体现。红色文化发展思想是顺应历史潮流的理论应答,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及人的发展理论提供新的理论供给。

红色文化传承思想成为现实,需政治上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好文化强国路线;精神上以坚定理想信仰为实际目标;经济上以发展红色文化事业为主要抓手,以运用红色资源为具体载体。“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2]

三、广东红色文化基因传承路径选择

(一) 以党史教育活动为契机,以党建为载体赓续红色血脉

面向党员以全面学习党史为重点,体悟红色精神。采取理论中心组学习、读书班等形式,分专题开展学习研讨。开展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党支部围绕学习红色文化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基层党史宣讲,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基层党支部书记围绕红色文化讲专题党课,以红色文化为载体开展专题组织生活会。结合工作实际开展红色文化专题培训,结合发展党员工作,强化对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的红色文化教育,组织专题教育,不断深化思想认识。通过党史学习教育传承红色文化,将红色文化寓于党史教育之中,将党建党史学习常态化、制度化,以常态化形式赓续红色血脉。

(二)将红色基因与课程思政相结合

红色文化、党史教育是高校教学与科研的理论前沿。将党史学习教育、红色教育与学科实际相结合,红色课堂同向推进党史学习深层次、全覆盖,进行红色宣讲,形成一批红色成果。

以《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 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中共广东历史百年大事记》《华侨、港澳同胞支援祖国抗战》《黎明之前:广州起义纪事》及广东红色人物传记、广东各中央苏区县简史、广东地市红色地图等书籍资料为依托,整理出红色文化基因课程思政要素,将红色教育作为红色文化基因课程思政元素的切入点与动力源。

构建高校学科红色教育课程体系,强化专业课程的价值引领与育人作用。“加强革命传统教育,传承红色文化基因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3]将红色基因与不同学科有机融合,弥合教师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视野局限,从历史文献中挖掘红色文化基因的思政元素,共同培育红色文化课程思政元素。探索切实有效的教学规律,赋予红色文化课程思政建设,推进红色课程体系理论的整体研究与具体课程教学设计研究,形成红色文化基因课程思政建设的“课程设计”模块,提炼红色课程思政教学范式,探索红色文化课程思政建设基本规律,构建思政课程与红色文化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路径。

(三)让红色故址成为激活红色基因的鲜活现场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和战争期间留下了许多具有标志性和纪念意义的旧居旧址。这些旧居旧址蕴含丰富的革命历史资源,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应重点发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红色精神内涵。

广东海丰红宫红场旧址,是以彭湃为首的共产党人领导海丰人民建立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的革命活动场所,是中国十三块革命根据地之一。梅州叶剑英纪念园拥有大量手稿、文稿、文献与实物史料,弘扬客家传统文化,融爱国主义教育于一体,充分展现出无产阶级革命家崇高的革命风范。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是“农民运动的摇篮”,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农民运动发展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还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作为“三大起义”之一的广州起义,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

考察红色故址风貌,充分挖掘文化元素,对于传承红色文化具有深刻意义。通过历史实物、照片、音频、视频及讲解感悟革命先辈的伟大与崇高;通过情景交融、情理强化,实现对红色文化和红色情感的双重认同。

开展“追寻红色足迹,赓续红色精神”的红色主题教育,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寻访红色地标、寻访英雄模范等系列实践活动。参观革命遗址遗迹、革命博物馆、纪念场馆、党史主题展览,走进红色乡村等,通过实地实物、鲜活讲解、互动体验,深切感悟党的百年光辉历程,深刻领会红色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通过研学旅行、主题教育、社会实践调研、实地参观红色景区,增强学习感观,以沉浸式体验的方式传播红色文化,切实增强红色精神教育的互动性。

(四)把红色文化传承与青年活动相关联

设计符合青少年认知特点的教育活动,引导他们发自内心树立红色理想。在活动中体现广大青年对红色文化的深厚情感,组织党史教育红色文化宣讲团,青年自发讲述党的奋斗历程、英勇事迹和精神,向革命先烈学习。组织“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红色+”系列主题活动,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充分挖掘和利用红色资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实践中培养青年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追寻红色足迹。

充分用好红色资源,发挥好“红色基因库”作用,依托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校外实践参观,追寻革命先辈的光辉足迹。组织红色访谈,访谈红色人物,挖掘红色故事,学习讨论交流学习体会。组织灯塔学习会、微团课大赛,讲述感人事迹、红色故事,开展团日活动、主题班会、红歌大赛、红色事件演绎等活动。举办“忆峥嵘,铭党恩”主题朗诵比赛,使广大青年从党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中汲取动力,从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中汲取营养,从党的历史经验与教训中汲取智慧。

举行“红心向党,朝阳阅读”读书月荐读活动,共读红色书籍,播放经典红色影片,组织集体观影方式,号召广大青年鉴往知来,砥砺奋进。在活动中凝聚青年红色文化精神,营造红色文化学习氛围,以体验式方式引起青年的情感共鸣,开展红色文化学习。

(五)发掘优秀红色文化作品,创新红色文化载体

积极营造红色文化教育氛围,通过校史馆、校报、广播、宣传栏、图片展览等,宣传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在“国家公祭日”“烈士纪念日”“国庆节”等重大节日期间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4]组织绘画活动,作品围绕喜迎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红色文化传播,以“红船起航”“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等为选题方向进行创作。记录党的光辉历程,传播红色精神,以艺术之美诠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鼓励红色文化方向项目研究,以科研实践加强红色文化作品的发掘,重点培育红色文化项目,塑造高质量红色文化作品,满足人们高质量红色文化需求。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充分挖掘岭南红色资源中的党史故事讲给大众听。组织征文活动,让广大青年在作品创作中折射出爱党爱国的热情,青年在征文创作中铭记党的历史、传承红色血脉,在正确认识党情、国情中进一步增强爱党、爱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六)运用互联网新媒体拓展红色文化的传播路径

创作网络文化作品,传承红色文化,大力弘扬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精神。创新红色文化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增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5]开展“红色文化基因”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面向青年开展微视频、摄影、海报设计、漫画等形式的原创作品大赛,运用文字、图像、音频、视频记录红色印记。用镜头记录,用视频讲述,让红色印记在青年学生的行走中焕发光彩、闪耀光芒。拍摄红色题材的照片,制作红色题材的视频,再现党的百年豪迈,表现青年一代的意气风发。

积极运用新媒体平台开发红色文化微网课,开展红色知识竞答活动、红色文化专项征集活动,深化对红色内容的学习掌握。制作党史学习教育新媒体宣传作品,通过“学习强国”广东学习平台等多方式多平台进行多样、实时、互动的信息传递,实现红色文化传播的大众化与生活化,扩大红色文化传承的辐射区与覆盖面,提高红色文化的引导力与影响力。

红色文化基因传承对于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红色文化传承,引导广大青年深刻感悟党的光荣传统和红色精神。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融入灵魂、化为行动,不断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青年对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猜你喜欢

党史革命红色
第一次学党史
红色是什么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红色在哪里?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追忆红色浪漫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