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享发展理念视角下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建设与发展

2021-03-08谢细玲

文教资料 2021年22期
关键词:思政课育人思政

谢细玲

(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 思政部,福建 福州 350100)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发展理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继续提出“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让社会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因此,在共享发展理念视角下,将其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以共享发展理念为基础,全方位渗透到思政课的教学过程,按照“师生参与、师生享有”的原则,提高学生在思政课堂中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一、共享发展理念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意义重大

习近平同志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问题,必须要把立德树人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因此,在共享发展理念视角下,将其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堂,深化思政课的教学改革创新,进一步办好思政课具有重大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

在“大思政”课教学背景下,将共享发展理念融入思政课教学中,这不仅是对高职学院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一种探索与尝试,更是符合当下大思政课教学发展的趋势。在思政教学过程中,秉着“师生全员参与、全员享有”的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主,具体分析当下高职院校“00后”大学生的具体学情、思维模式、学习特点、生活情况,充分挖掘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案例,积极引导学生全方位参与思政课营造的共建、共享的教学情境,提升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

(二)有利于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

在高职院校日常思政课教学中,利用共享发展理念进行整合和搭建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以打造思政课与思政教师的亲和力。利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使学生真正吸收、理解教学的知识点,做到真知、真懂、真信,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入耳、入脑、入心。营造良好的思政教学氛围,让思政课成为一门被学生“真心喜爱”的课程。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获得感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要将共享发展理念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建设发展中,转变课堂传统教学模式,打破主要以教师传授知识的教学方式,坚持以生为本,积极启发学生辩证思考,引导学生共建教学情境,共享教学成果,让学生在良好的思政教学氛围下提高课堂的获得感。

二、共享发展理念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困境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建设共享思想薄弱

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在思政课建设中出现了思政课教师个体之间大都还处于一种“相互独立、各自为战”的状态,缺乏全局观念,缺少与外界进行课程教学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共享意识相对比较淡薄。一方面,虽然许多高职院校都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或思政课教学(研)部,但实际上大多数思政教师备课时仍然处于一种“单打独斗”的状态,独自一人完成备课、上课、出卷、阅卷等整个过程。思政教师之间相互沟通和交流较少,没有实现教学资源、科研资源等的全方位共享。这种淡薄的共享意识导致教师之间、学校之间的思政课教育教学资源很难实现共建共享,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改革与发展。另一方面,学校领导对思政课资源共建共享意识不够,认为思政课共建共享教育资源是思政课教师自己的事,应该由他们自己解决,加上一些高职院校没有严格根据全日制在校生总数,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设置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因此,许多院校思政教师队伍人数配备不齐,导致共享空间建设难度较大。

(二)思政网络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构建不完善

随着进入“互联网+”时代,网络思政课教学平台也随之不断增加,像学堂在线、雨课堂、中国大学慕课(MOOC)等,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但一方面,部分平台的许多优质思政课的材料只能浏览,不能下载;另一方面,部分平台未设置教育资源的共享模块,因此可共享的优质资源有限。同时,从“大思政”角度来看,一些高职院校内部没有构建统筹党委、团委、学工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多部门联合共建共享的网络教育资源,在学校官网、微博、微信公众号、官方抖音号等未单独设置由多部门共建共享的育人模块。

(三)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开展不够深刻

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实现共同组织活动、参与活动、完成活动,通过实践方式将思想政治理论内化于心,更好地进行自我修炼,这本身就是共建共享的过程。但由于高职院校思政教师队伍不大、人数不足、资金投入有限、理念意识不强等原因导致实践课开展不够深刻,效果不佳。同时,思政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缺少和学生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协作,加上大部分学生在整个实践过程中缺少自我思考、自我教育,未正视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使具体实践教学活动很多都流于形式。

(四)思政课与其他课程共享建设不足

习近平同志曾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发展,一方面是顺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提高思政教育的全方位性和实效性。实际上,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更侧重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因此在课程设置上更侧重专业课的建设。一方面,专业课教师通常认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主要在思政课上进行,其他课程更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另一方面,专业课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与挖掘思政元素的能力和思政教师还存在着一些差距,因此,开展“课程思政”教学难度比较大,思政课与其他课程开展共建共享活动仍存在很大差距。

三、共享发展理念下创新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发展路径

(一)加强共享意识,构建资源共享育人模式

共享发展理念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意义如此重大,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共享意识,重视教学资源共享。第一,可以采用以重点带一般、以公办带民办,全面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建设水平,充分挖掘、提炼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形成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思政合力系统,整合优势资源,构建区域思政课资源共享育人模式,加强资源的共建、共享。第二,以包课、包片、包校等方式建立相对固定的集体备课机制,开展教师试讲、听课、评课等活动,提高备课质量,增强互助合作的团体意识,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第三,推动高级职称教师或教学名师与中青年教师结对,在教学科研、学术交流、社会服务方面给予全方位指导,充分调动思政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增强思政课的理论性、针对性和亲和力。第四,建设优质的师生共享资源,提倡学生参与教师备课,教师参与学生活动,教师的备课资料、备课内容可以事先与学生交流沟通,让学生有所思考、有所准备;学生可以把自己所关注的热点难点告知教师,以便教师提高备课的针对性。

(二)完善共享平台,搭建思政网络教育资源空间站

在“互联网+”时代,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手机、平板等媒介进行网络平台学习。因此,要与时俱进地开发一些适于思政课教学的各种小程序和网络平台,这不仅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覆盖,还能有效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思维共享、知识共享,有利于构建思政课共享学习模式。同时,可利用周末理论大讲堂、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资讯平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重点难点网络公开课等网络平台,共享优质思政资源,壮大主流宣传,传播正能量。

(三)发展共享理念,打造优质思政课实践活动

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但由于各类教学资源分布较分散,集中度不高,加之各高职院校所处的地域环境、文化资源、发展状况等都存在差异,因此,打造优质思政课实践活动,必须要对本地区和本学校的实践资源进行全面了解、全面分析、科学归类及整合各类教学资源来丰富实践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同时,按照人人参与、人人享有的原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思政课的实践活动中来,通过分组的形式来完成实践任务,大致以7人左右为一组,让同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一起出谋划策、共同参与、一同完成,并在完成任务后对小组实践活动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将作为期末综合考评的依据。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共建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又可以拓展学生的认知视野,丰富教学内容,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各种活动的平台共享成长所带来的喜悦。

(四)共建共享课程,凝聚共享育人课程合力

高职院校思政课为了构建高校内部更大空间的教学资源库,应积极与其他专业课程相互合作,同向而行,通过各种现代化教育手段将思政课教学成果与其他学科分享,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构建共享育人课程体系。但是,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更偏向注重技术性人才培养,专业课设置较多。因此,构建共享育人课程体系,一方面专业教师应充分挖掘专业学科课程的思政元素,提高课程的育人功能;另一方面应加强教师教学方式方法共享、学生之间的思想观念共享、课程之间的建设共享等,形成一种强大的合力,共同建设“课程思政教育模式”,为立德树人服务。

四、结语

将共享发展理念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既充分把握共享发展的要求,又能结合实际推进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发展,不断提升思政教学效果,为社会培养出新时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

猜你喜欢

思政课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