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00后”大学生文化认同的现状与对策

2021-03-08刘玉欣

文教资料 2021年19期
关键词:思政政治传统

刘玉欣

(鲁东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烟台 264025)

大学生的文化认同,起着增强民族凝聚力、创造性地发展和创新性地转化中华文化,以及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目前,各国国际贸易来往复杂,“多元”成为全球化过程中一种新的文化特征。“00后”大学生肩负着振兴中华的重大责任,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和弘扬者。“00后”大学生的文化认同,不仅关系到自我修养,而且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乃至中华民族的兴衰成败。因此,加强学生思想政治课程教育和情感关怀,提高学生对主流文化的认同,对构建学生正确的文化认同,至关重要。

一、“00后”大学生文化认同存在的问题

面对外来不正思想的冲袭,“00后”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总体上积极向上,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当前,一些“00后”大学生文化认同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部分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缺乏信心。第二,部分学生领悟不到中华文化的精粹。第三,部分学生对主流文化认知不足。第四,部分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接受度不高,参与性不强。

5G时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浪潮,给“00”后大学生带来了不同文化符号的冲击。一些“00”后大学生,在面对外来文化冲击的过程中,不能够很好地发扬本国文化。一方面,中国文化软实力正在努力增强的过程中,中华文化魅力难免体现不足,加之思想政治课程教育过程中对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讲解,往往不到位。另一方面,进入新的社会发展阶段,部分“00后”大学生面对外来负面文化缺乏抵抗力。

“00后”大学生,受到中国优秀文化熏陶的途径,一般是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但是,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表现出较弱的参与感。一些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效果欠佳,难以向学生完整地传递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独特的价值和美丽。

梁启超认为:“信仰是神圣,信仰在一个人为一个人的元气,在一个社会为一个社会的元气。”[1]“‘00后’生长在一个文化、价值多元的时代,他们对传统美德和社会主流价值观认同度较高,但是由于受到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多元文化冲击的影响,‘00后’的价值认知和人生追求存在着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趋势。”[2]部分“00后”大学生的文化认同,能顺应主流思想,但还是出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的淡化。

大学,是百家争鸣的地方。然而,一些“00后”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渐渐失去兴趣,更关注外来事物。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应该很好地处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

二、“00后”大学生文化认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导致“00后”大学生文化认同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元的,可以从学校、家庭、社会等角度分析,也可以从经济、政治等角度切入,或围绕网络、社会、心理学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思政课程的教学效果、“00后”大学生的情感认同及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方式四个角度入手,进行解析。

(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新。对于社会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状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密切结合实际。当外来不良文化以各种“新包装”的形式出现并不断利用新媒体向学生注入其思想时,一些思想政治教育,还是以旧有的方式进行。“00后”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缺乏一定的辨别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有针对性,针对社会发展的需要深入剖析,增强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民族自信心,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认同。

(二)思政课程教育教学效果方面

近年来,教育出现了某种功利化现象。部分高校,重视成绩和知识教育,忽略学生的人文情怀,不利于引导“00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应该注重思政教育课程的时效性。目前,部分高校思想课程在传授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从“00后”大学生的角度,给予大学生参与感。特别是“手机不离身”的时代,应将学生的关注点转移到课堂内容上。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传递,若不到位,将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接受程度和自我认知力。

(三)学生对主流文化情感认同方面

新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人民的思想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的主流文化。“00后”大学生,需要客观、积极地加以领悟。但部分学生,对主流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理解不深。处于自我世界构建期的“00后”大学生,对于现实的认知,更注重自我感受。“00后”大学生,有一定的自主性。但若无正确价值判断的引领,则易迷失方向。情感的产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情境。环境创造如果不到位,会影响学生对主流文化的认同度。

(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

随着时代发展新要求,以及党和社会发展新需要的提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已然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中的一部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在思政教育中有着引领作用。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价值,是培育学生的精神土壤。然而,部分高校工作者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力度不足,植入力度不到位,教育手段比较机械。

三、提高“00后”大学生文化认同的对策

“00后”大学生文化认同不仅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效果有关联,还与自身的情感认同息息相关,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的方式密不可分。因此,应从这四个方面出发解决“00后”文化认同出现的问题,提高“00后”大学生的文化认同。

(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质量,增强学生自信心

应创新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深入地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提高“00后”大学生的文化素养,陶冶道德情操。在高校教学过程中根据新时代“00后”大学生的特点,选取与其思想水平相近的教育内容,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增强学生与时俱进的能力。课程内容要根据社会热点解答学生的问题,积极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体验。正因“00后”大学生个性彰显,新时代的思政课堂教育才更应该紧密联系时代发展的脉搏,与社会时代热点难点有机融合,突出思政课程的教育意义。另外,要格外重视其他课程的思政功能,不仅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教育内容的首要地位,还要把各个课程与思政教育课程紧密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育人功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增强思政课程教育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参与感

增强思政课程教育的教学效果,可以培养“00后”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准确把握“00后”大学生的精神与心理需求,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思政课程的理论性强。教育工作者可以采取多形式教学,例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师生处于线上线下状态,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可以将一部分自主权授予学生,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热情。思政工作者可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侧重于实践,现实案例与情感教学可融为一体,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展示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高校应改革传统的教育理念,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基本任务,克服“分数至上”的毛病,多给予“00后”大学生人文主义关怀,增强学生参与感。

(三)提高学生对中国主流文化的情感认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要提高“00后”大学生对主流文化的认同,应该积极构建大学生的情感世界,针对“00后”大学生的性格特征,规范和完善学生的理性思维,为身处于新思想前沿的“00后”大学生创造良好的主流文化环境,给予其正确的价值引领,激发学生对我国优秀文化的求知欲。当前,一些“00后”大学生存在抗压力低的情况。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着重注意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讲授,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自信心。注重学生内在品质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修养。“不畏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00后”大学生加深自我认知,提高主动性与自觉性,就能提高对主流文化的情感认同。

(四)创新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的方式,提高学生兴趣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极重要的教学任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正是学生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课程。面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高校思政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当前高校工作者应该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在课堂上展现信息化教学,创新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多样化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比如:优秀传统文化论坛辩论赛、优秀传统文化宣讲小能手、大学生下乡宣传优秀传统文化等,提高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与自主性。同时,高校应多加建设优秀传统文化的品质课程,传递优秀文化中的人生哲理和精神力量,激发“00后”大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

四、结语

“00 后”大学生作为民族的未来,必须关注其思想状况。我们要努力寻求提高“00后”大学生文化认同的对策。一方面,高校应努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内容、教学效果,努力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00后”大学生的感染力和感召力。“高校开展思政教育,能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和价值观,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使其更快地融入到社会中。”[3]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对中国主流文化的情感认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根据“00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给予大学生正确的情感关怀。同时,创新优秀传统文化走进课堂的方式,提高吸引力和学生的兴趣。

猜你喜欢

思政政治传统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