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高校智库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2021-03-08李海菊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智库江苏政策

李海菊

(1.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无锡 214153;2.江苏数字商业发展研究协同创新基地, 江苏 无锡 214153)

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积极打造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高端智库。同年,江苏省委办公厅、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江苏新型智库建设的实施意见》(下文简称《意见》),使江苏成为全国率先响应国家新型智库建设号召的省份之一,为江苏新型智库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奠定了基础。由于经济环境和政治制度等因素差异,各国对于智库的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境下,我国的智库主要是指以公共政策为研究对象、以影响政府决策为研究目标、以公共利益为研究导向、以社会责任为研究准则的专业研究机构[1]。按照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划分的智库类型,智库主要分为党政部门智库、社科院智库、党校行政学院智库、高校智库、社会智库等。依据机构统计数据,高校智库是中国智库最主要的类型,高校智库由于具有高层次人才密集、学科综合性强、学术研究氛围宽松等优势,相较于其他智库而言,更容易产生创新性成果。本文以中国智库索引(CTTI)2021年8月的高校智库数据和江苏各高校智库的官网数据为基础,对江苏高校智库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

一、江苏高校智库发展的现状

(一)江苏高校智库的数量分布

根据2016年12月公布的CTTI首批来源智库名单,以及2017年、2018年和2020年的3次增补名单,加上对首批来源智库名单的调整、勘误,CTTI现有正式来源智库848家,其中高校智库共572家,占比约为67%,江苏高校智库共有39家。但是,由于目前中国智库索引在线平台显示智库数量为730家,其中高校智库为471家,江苏高校智库为35家,所以本文分析的江苏高校智库不包括2017年增补的3家和2018年增补的1家,具体分布如表1所示。

从区域看,全省35家高校智库中的80%分布在南京,其余20%分布在淮安、无锡、徐州、南通、苏州和盐城。从高校类型看,江苏高校智库大都集中在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只有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1家。从本科高校智库校际分布看,江苏34家本科高校智库中有26家分布在“双一流”大学,其中16家集中分布在两所“世界一流大学”——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其余8家本科高校智库分别在淮阴工学院、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江苏警官学院、江苏师范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南通大学和盐城师范学院。高校建设智库具有明显优势,特别是一流高校的人才资源集中、学科门类齐全、基础研究力量雄厚、对外学术交流广泛,可以为开展战略研究和政策研究提供有力学术支持。

(二)江苏高校智库的政策研究领域

CTTI的智库基本信息显示,高校智库主要分为专业型智库和综合型智库两大类,江苏高校专业型智库共有20家,综合型智库共有15家。政策研究领域包括司法政策、安全政策、外交政策、国防政策、产业政策、农业政策、工业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高端制造业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环境政策、文化政策、高等教育政策、市场政策、消费政策、人口政策、能源政策、人事政策等。其中,研究产业政策的江苏高校智库最多,有11家;研究司法政策的有7家;研究安全政策的有6家;研究工业政策的有6家;研究金融政策的有5家,研究文化政策的有5家;研究外交政策的有4家;研究农业政策的有4家;研究其他政策的有3家。因为高校智库容易打破学科界限,搭建跨学科研究平台,所以研究内容通常会涉及多个政策领域。

(三)江苏高校智库的影响力

江苏高校智库各自的研究特色非常明显,既有基础性的学术研究,又有政策研究。除此之外,不同的智库还通过主办或者承办论坛、会议、培训的形式进行对外交流,广泛集聚智力资源,宣传智库成果,为江苏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而且江苏高校智库依托高校综合学科优势和学科特色,充分发挥高校人才集聚的作用,研究团队既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各学科学术人才,又基于区位、教育、经济等优势,聘请了各级司法和行政机关的公职人员,实力雄厚,研究成果具有极高的决策影响力、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例如,淮阴工学院苏北发展研究院的研究成果共获省部级领导批示32项、市厅级领导批示63项,成果转化为党委政府决策16项,成果应用推广7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候与环境治理研究院发表学术论文2000多篇;南京师范大学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举办的智库论坛、智库报告会、学术研讨会以及“中国十大法治影响力事件”的调查与发布等活动,受到中央及地方有关媒体的关注和报道。2018年的“高校智库百强榜”中江苏高校智库有14家,占比达14%[2],由此可见,江苏高校智库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但与北京、上海等领军地区的智库相比,还是有一些差距。

二、江苏高校智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国际影响力不高

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与公民社会项目”(TTCSP)编写的《全球智库报告2020》显示,2020年TTCSP全球智库数据库中列出的全球智库有11175家,从智库数量排名来看,中国以1413家位居第二[3]。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等8家中国智库连续3年入选全球百强智库榜单;在研究领域方面,中国多家智库在“国防和国家安全研究”“国际经济政策研究”“国内经济政策研究”“外交政策与国际事务研究”“国内健康政策研究”“社会政策研究”等不同单项研究领域入选了全球最佳智库榜单;在特殊成就方面,中国多家智库在“互联网应用智库”“政党智库”“最佳大学智库”等榜单中均占有一席之地。然而,江苏高校智库无一入选以上榜单。这固然与《全球智库报告》的评价指标、评价方法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与江苏高校智库的自身因素有关,尤其是前面提到的35家江苏高校智库中约43%为综合性智库,其研究领域大部分都在两个以上,甚至有的智库的研究领域达到13个之多,没有深度聚焦关键研究领域,难以形成国际核心竞争力。

(二)研究供给和需求不平衡

学术研究是高校的基本功能之一,而出思想、谋战略、提对策则是智库的根本功能[4],因此高校智库的功能还是以决策咨询为首。在进行政策研究时,部分学者没有意识到决策咨询报告与研究性论文的区别,没有做好从学理到应用的转化,所提措施的针对性、实践性不强,高质量成果少,致使研究的供给和需求不平衡。以某沿海发展智库为例,智库提交决策咨询报告150多份,19项获得政府部门领导批示,采用率约为12.7%。再如某公共安全研究院提交决策咨询报告100多份,被政府部门采用40多份,相对来说采用数量算比较多的,但采用率也仅为40%左右。而上海高校智库的决策咨询报告采纳率超过65%,这主要得益于上海高校智库依托高校优势学科进行重点布局,坚持战略导向和问题导向,围绕国家发展重大问题和地方政府决策积极建言献策。与上海相比,江苏高校智库的决策咨询功能仍有欠缺。

(三)数字化程度较低

在数字时代,高校智库的长足发展离不开数字技术的支撑。为了实现高校智库的资源共享,不仅需要建设高校智库公共管理平台,各高校智库也需要建设好自己的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目前,江苏高校智库还没有专门的网络公共管理平台,只能通过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查看各个高校智库的具体信息。35家江苏高校智库中仅有10家网站维护得较好,内容更新及时,这里面包含南京大学的7家智库。其余高校智库的网站有的根本打不开,有的数据更新不及时,内容还停留在几年前,有的菜单内容为空白,尤其是成果栏目下的著作、报告、论文等内容均为空白。同时,使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的高校智库更是少之又少,这就使得江苏高校智库间的信息很难做到互联互通,更难以实现资源共享。

(四)人员构成不合理

高校智库内部人员主要有固定研究人员、兼职研究人员、科研辅助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4类,不同类型人员的组成及比例会直接影响智库的发展,一般认为其比例应是1∶1∶1∶1[5]。目前,大部分江苏高校智库的成员都是由各共建或者协作单位的领导和专家构成,首席专家多为行政领导。在35家高校智库中,只有两家智库中有讲师职称人员,其余智库中无论是专职还是兼职人员都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且大部分都是教授。作为思想库,高校智库不仅需要各领域专家,同时也要配备好科研辅助人员,让专家们能够心无旁骛地撰写政策咨询和调研报告[6]。清华大学智库中心就设有很多办公室研究专员岗位和科研助理岗位;陕西省教育厅发文的《陕西高校新型智库管理办法》(陕教规范〔2018〕13号)也明确规定,智库的主要工作职责之一是培养高素质中青年学术理论骨干和学术带头人。因此,江苏高校也需要通过智库建设“以老带新”,助推青年教师成长。

三、江苏高校智库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国内国际协同创新发展

江苏高校智库在建设过程中应以多方协同创新为总抓手,发挥政府部门的职能优势以及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优势,构建政府机关、高校、科研院所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机制,形成校内外、省内外专家学者密切合作的良好局面。另外,江苏高校智库在“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中既要发挥好“决策高参”的重要作用,也要为中外交流搭建平台,还要输出有影响力的原创性智库产品,力争将江苏高校智库建成国内、国际“双一流”的专业化智库。所以,江苏高校智库在用好省内外、校内外专家力量的同时,还需要通过在国外建立研究基地、聘请国外专家担任团队研究顾问、开展国外研学、积极组织或参与国内外研讨会等形式,加强国内国际协同创新发展,实现与国外研究机构的有效互动,提升国际影响力。

(二)推动学术研究向决策咨询研究转变

近年来,江苏高校智库建设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相比,智库的决策咨询研究“不到位”“不解渴”的情况时有发生[7],江苏高校智库的研究成果仍存在应用转化不够、过于理论化等问题。江苏高校智库要以国家战略为导向,加强与政府部门及市场的对接,因为政府、媒体和公众等都是高校智库市场中的需求者和消费者[8];要增强政行企校的沟通与交流,增进研究人员对业界的了解,以便产出可应用、可转化的高质量研究成果;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发挥高校智库基础研究的优势,推动学术研究向决策咨询研究的转变,加强应用对策研究的针对性、前瞻性与科学性,积极服务政府决策和社会发展,将江苏高校智库打造成全国知名、特色鲜明的品牌智库,服务“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重大使命。

(三)建设数字江苏高校智库

当前,大数据正掀起一场影响深远的思维变革,深刻影响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使泛在、精准、智能、交互式的内容创新和服务成为趋势[9]。为更好发挥江苏高校智库咨政启民的功能,必须将“建设数字江苏高校智库”提上日程,多体系构建江苏高校智库的成果数据库、专家数据库、智库共享平台等,使江苏高校智库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迈进。借助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使江苏高校智库成果有效对接政府和市场需求,为决策咨询研究、学术交流、国际合作、人才培养等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服务。

(四)分层搭建后备人才梯队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两会期间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江苏高校智库要实现长远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必须壮大研究队伍,坚持以人立库、以才强库,既要利用好人才,又要培养好人才。要鼓励年龄、学历、资历不同的教师参与智库咨政研究和咨询活动,分层搭建后备人才梯队,尤其要重视青年人才、信任青年人才、依靠青年人才、善用青年人才,为青年人才发展营造良好生态。不同层次研究人员的参与可为江苏高校智库带来新的思想和观念,增强政策研究的活力[10],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智库江苏政策
政策
政策
数读江苏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助企政策
政策
江苏
微智库
微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