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尿酸、D-二聚体与不同类型脑梗死的关系

2021-03-08秦娜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纤溶二聚体尿酸

秦娜

(巴彦淖尔市医院神经内一科,内蒙古 巴彦淖尔 015000)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逐渐到来及现代人类生活节奏和饮食结构的变化,脑梗死患病率明显上升。众所周知,脑梗死具有较高的致残、致死率[1]。在2020年举行的第23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上,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的中国卒中报告中提到:在我国,每5位死亡者中至少有1人死于脑血管病,其中缺血性卒中约占82%,卒中已成为造成过早死的首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的脑梗死病因,但其发病机制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脂质浸润学说把动脉粥样硬化分为3个阶段,包括动脉内皮下脂质颗粒的聚积与修饰、单核细胞的粘附与转移、泡沫细胞的形成[2],其中涉及炎症、免疫、凝血等诸多因素。TOAST分型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普遍的的急性脑梗死分型,其是基于病因学的分型,近年来不乏有多因素对以TOAST分类为准的不同类型脑梗死影响的研究[3]。

本研究通过测定血清尿酸和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从而探讨脑梗死发病机制以及不同类型梗死之间各指标的差异,为脑梗死的诊断治疗和二级预防提供新的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试验组)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对照组)进行研究。依照TOAST分型将试验组分为LAA型、SAO型、CE型三组。

1.1.1 纳入标准

试验组要求为起病72h之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符合急性缺血性卒中诊疗指南(2018)中的诊断标准[1]。经神经内科专科医师诊查后确诊。

1.1.2 排除标准

排除颅内出血、肿瘤、动脉瘤;排除伴有中重度心、肝、肺、肾脏器功能异常者;排除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及下肢静脉血栓者。

1.2 方法

入院次日空腹抽静脉血测定血清尿酸和血浆D-二聚体,家属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评价指标

被检者需禁食大于12 h,晨起抽取静脉血5 ml于生化管中,2 h内送检血清尿酸,仪器采用日立公司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同时抽取2-3 ml静脉血于枸橼酸钠抗凝管中,送检血浆D-二聚体,仪器采用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多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D-二聚体和尿酸水平比较

试验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血清UA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2.2 不同类型脑梗死组D-二聚体和尿酸水平比较

LAA组较对照组的D-二聚体水平高(P<0.05);SAO组较LAA组的UA水平高、LAA组较CE组的UA 水平高、对照组较LAA 组的UA 水平高(P<0.05),见表2。

表1 试验组与对照组D-二聚体和尿酸水平比较

表1 试验组与对照组D-二聚体和尿酸水平比较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例 D-二聚体(μg·ml-1) UA(μmol·L-1)对照组 60 0.20±0.16 294.14±79.79实验组 96 0.47±0.89* 311.20±97.69

表2 不同类型脑梗死组D-二聚体和尿酸水平比较

表2 不同类型脑梗死组D-二聚体和尿酸水平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LAA组与SAO组比较,bP<0.05;LAA组与CE组比较,cP<0.05;SAO组与CE组比较,dP<0.05。

组别 D-二聚体 (μg·ml-1) UA(μmol·L-1)对照组 0.20±0.16 294.14±79.79小动脉闭塞型 0.63±1.33 358.62±111.09大动脉粥样硬化型 0.35±0.34a 284.30±72.88abc心源性栓塞型 0.39±0.23 249.19±62.21

3 讨论

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病史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可以进行实验室指标的对比。

血液动力学改变、血液粘滞度增加和脑血管的内膜受损是脑梗死形成的三大主因。血液粘滞度的改变基于凝血-纤溶系统的平衡紊乱[4]。人体内,当凝血系统被启动,凝血酶将纤维蛋白原水解后形成交联纤维蛋白,接着纤溶系统被激活,交联纤维蛋白被降解,形成了血浆D-二聚体,血浆 D-二聚体水平增高则提示血液处于凝血亢进状态,进一步会形成血栓[5]。在血浆中,D-二聚体敏感性很强,而且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不易被降解,所以在临床上,常把血浆D-二聚作为脑梗死发生发展的预警因素[5-6]。该研究表明,血D-二聚体水平在试验组中明显升高,说明在脑梗死急性期激活了凝血-纤溶系统,凝血亢进导致D-二聚体水平升高。

已有众多研究表明,血尿酸可能参与血脂和脂蛋白代谢的过程,其可以导致血脂代谢紊乱,胆固醇大量沉积于血管内膜,形成不稳定斑块,最终导致脑梗死的发生[7]。有文献报道,尿酸盐的微小结晶可能刺激脑动脉内膜,使其发生无菌性炎症,逐渐致使血管内膜受损,最终导致脑梗死[8]。还有研究证实,尿酸盐结晶可以导致血浆中的蛋白与红细胞膜之间的静电排斥力下降[9],促使红细胞表面大量吸附血浆中的蛋白,血液粘滞度大大增加,促使血栓形成导致脑梗死[10]。本研究比较了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UA水平的差异,提示无显著性,这与既往的研究不一致[10],分析原因可能与当地居民好食牛羊肉,喜欢高盐、高脂、高嘌呤的饮食结构,所以居民中高尿酸的现象普遍存在。

在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中,不稳定斑块破裂后血管内膜完整性受损,其中间组织接触血液后,血小板大量聚集在受损部位、凝血系统被激活,凝血-纤溶系统的平衡状态被打破,导致血栓形成[11]。本研究发现LAA型脑梗死D-二聚体水平较高,提示其对纤溶-凝血系统的影响较大。血清中尿酸结晶过多时会沉积于动脉壁造成物理损伤,导致炎症反应,从而使内膜受损,而CE型脑梗死栓子来源于心脏附壁血栓,较少参与此过程,本研究发现CE型脑梗死的UA水平最低,与其脑梗死类型可能相关。

猜你喜欢

纤溶二聚体尿酸
地鳖纤溶蛋白口服时间/pH依赖结肠靶向微囊的开发及评价
喝茶能降尿酸吗?
纤维蛋白原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术后出血患者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应用价值
尿酸值越低越好吗?
西北美食浆水或可降尿酸
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
芒果苷元对尿酸性肾病大鼠尿酸排泄指标的影响
VIDAS 30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验证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