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对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电切术后复发的效果观察#
2021-03-08廖灿
廖灿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妇科,江西 南昌 330000)
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polyps,EP)是妇科的常见病,主要是由子宫内膜过度增生引起,以育龄期到绝经后的女性为高发人群,其中长期妇科炎症的女性患者更易出现子宫息肉,临床表现以月经不调、腹部疼痛、经期延长、不规则出血、白带异常等为主,一般可根据患者症状、妇科和、超声等检查,初步诊断,再由病理检查可确诊,并与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癌等鉴别。临床多采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进行治疗,能通过观测息肉位置准确切除膜息肉,但EP极易复发,复发率高达50%[1~2]。
因此如何减少复发率已成为妇科研究的重点,以往报道[3]显示屈螺酮炔雌醇片配合宫腔镜电切术治疗EP可改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复发率较低,其中屈螺酮炔雌醇片是一种由屈螺酮和炔雌醇组成的复方口服避孕药,不仅具有较强的抗盐皮质激素活性,还能通过抑制排卵和改变宫颈粘液性状发挥作用[4]。但长期服用会出现恶心呕吐、乳房疼痛、身体乏力等不良反应。据相关数据显示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后给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其预防复发的效果优于口服避孕药屈螺酮炔雌醇片,同时还能控制患者月经量及子宫内膜厚度[5]。基于此,本研究将我院采取宫腔镜电切术的6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进一步分析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的优势,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江西省妇幼保健院2017年5月至2019年12月确诊的6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根据术后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与对照组(24例),其中观察组平均年龄(39.27±3.57)岁,平均病程(1.45±0.51)年,平均孕次(1.21±0.18)次;对照组平均年龄(39.38±3.13)岁,平均病程(1.47±0.43)年,平均孕次(1.20±0.20)次。两组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均符合宫腔镜电切术适应症[6],其且临床资料完整详实;②无生育要求;③患者及其家属同意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严重精神意识障碍;②伴有恶性肿瘤或严重传染病;③对本研究药物过敏。
1.2 方法
对照组术后给予屈螺酮炔雌醇片(国药准字J20171071,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规格:(屈螺酮3mg+炔雌醇0.03mg)*21片)口服,1片/d。观察组术后行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国药准字H11021378,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规格:6片)置入患者宫腔内。两组均治疗21d,同时还应使用抗菌药物口服治疗,以预防感染。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清血红蛋白水平,采用超声检查观察子宫内膜厚度,值子宫内膜分为基底层和功能层的总厚度,采用血液检查测定性激素变化,包括卵泡生成激素(Follicular hormone,FSH)及黄体生成激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月经情况由月经失血图评分(Pictorial Blood loss Assessment Chart,PBAC)量表[7]根据每张卫生巾的不同血染程度进行评估,其标准为轻度(1分):血染面积<整张卫生巾的1/3;中度(5分):血染面积占整张卫生巾的1/3~3/5;重度(20分):血染面积基本为整张卫生巾;并记录两者术后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收集数据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数据用例数(%)表示,进行X2检验。以P<0.05为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2.1 两组PBAC评分及子宫内膜厚度比较
与术前相比各组月经失血图评分(PBAC)、子宫内膜厚度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为显著(P<0.05),见表1。
2.2 两组血红蛋白及性激素水平比较
与术前相比各组血红蛋白均改善(P<0.05),且观察组更为显著(P<0.05);与术前相比各组卵泡生成激素(FSH)及黄体生成激素(LH)均降低(P<0.05),但两组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子宫内膜厚度比较
表1 两组子宫内膜厚度比较
注:与术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子宫内膜厚度(cm) PBAC 评分(分)术前 术后12 个月 术前 术后12 个月对照组 24 1.53±0.37 0.72±0.17△ 9.18±2.30 6.37±2.01△观察组 36 1.52±0.35 0.55±0.13* 9.25±2.14 4.52±1.43*t — 0.106 4.383 0.120 4.169 P — 0.916 0.000 0.905 0.000
表2 两组血红蛋白及性激素水平比较
表2 两组血红蛋白及性激素水平比较
注:与术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血红蛋白(g/L) FSH(mIU/ml) LH(mIU/ml)组别 例数术前 术后12 个月 术前 术后12 个月 术前 术后12 个月对照组 24 84.36±7.98 108.45±9.85△ 5.38±1.33 3.19±1.02△ 3.66±1.21 2.63±0.41△观察组 36 85.45±8.32 115.42±11.52* 5.36±1.31 3.14±1.13* 3.65±1.08 2.52±0.32*t — 0.505 2.429 0.058 0.174 0.033 1.165 P — 0.615 0.018 0.954 0.862 0.973 0.249
2.3 两组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比较
观察者术后子宫内膜息肉复发3例,复发率为8.33%;对照组术后子宫内膜息肉复发7例,复发率为29.17%,二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X2=4.500,P=0.033)。
3 讨论
EP是由于子宫内膜局部某些内膜细胞对雌激素的过度敏感造成的一种过度增生所导致的,表现为子宫腔里面单个的或多个的光滑的物体,长短不一可引起不规则的阴道出血而导致不孕,一般可通过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
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与药物治疗,其中临床常用药物如屈螺酮炔雌醇片,其具有极强的孕激素活性,可减少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降低FSH及LH水平,使子宫内膜进入分泌期,达到修复受损子宫内膜,减小子宫内膜厚度的目的,进而防止内膜增生、息肉复发、癌变等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长期服用可能会出现恶心、乳房疼痛等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治疗效果[7~8]。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作为一种新型“T”形节育环,是目前临床运用较多的子宫腔内高效孕激素的缓释系统,以低剂量稳定地释放左炔诺孕酮,大约可每天释放20μg左炔诺孕酮,有效期较长,可有效发挥强效抑制子宫内膜作用,可使子宫内膜对雌激素的敏感性降低,阻止内膜增生,进而减少炎性物质释放,一般可用于避孕、月经过多、痛经及预防子宫内膜增生等。
本研究中将其用于EP可通过调节子宫内膜合成蛋白产生刺激,促使子宫内膜变薄,再通过不断释放左炔诺孕酮的方式改变宫腔内环境,降低炎性物质浓度,进而预防复发,此外还不会抑制卵巢排卵和分泌性激素功能[9~10]。
经本研究发现观察组在改善PBAC评分、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术后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也低于对照组,表明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用于宫腔镜电切术后治疗效果显著,不仅有利于改善月经量及子宫内膜厚度,还能预防息肉复发,且不影响性激素水平,相对于屈螺酮炔雌醇片安全性更高[11],患者接受度也更高。
综上所述,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用于宫腔镜电切术后治疗效果显著,不仅能改善子宫内膜厚度及月经恢复情况,还能提高血红蛋白水平,降低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