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教育结合学生管理的路径探究

2021-03-07李金辉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思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李金辉

(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21)

高校教育的过程中,为了不断提升人才的能力和素养,思政教育的关键性和重要性也日益明显,尤其是与学生管理进行结合,产生的作用更是十分明显。通过灵活、全面的思政教育,让其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从课堂中进行一定的拓展,与课程、学生管理、学生生活等多方面结合起来之后,才可以真正意义上让哲学走出课堂、走进学生生活,成为学生思想的一部分,为学生成人成才提供思想教育的支持和保障。在这样的情况下,思政教育对于学生管理带来的影响也日渐明显,思政教育不断的改革发展、积极拓展也具备着一定的关键性和重要性,只有迎合时代、满足人才发展与教育发展要求,才可以逐步提高,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为人才培养提供支持和保障,优化整体发展。

1 思政教育结合学生管理的作用

1.1 促进管理开展

开展学生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工作原则和思想指导,同时要注重人文性和对于学生的尊重,了解学生思想特征,才能取得学生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从而优化整体的学生管理工作效果,为后续的教学、管理等活动提供支持和保障[1]。可以肯定的是,现阶段学生管理面对着不同程度的挑战,其学生数量逐渐增多,学生管理的难度和压力也在不断增大,尤其社会开始趋于多元化、思想日渐多元化之后,在开展管理过程中如果不了解学生的特点,则很容易导致产生一定矛盾,学生配合程度也会降低。而通过思政教育方面的介入之后,学生管理的人性化可以得到明显的提高,最终管理的效果也相对更好一些,尤其通过相关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有效进行,可以为学生道德素养等方面的提升,让教育进行一定的渗透,促使相关教育得到一定的延伸和拓展,只有通过这样的方法和措施,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避免出现学生管理活动方面的效果和质量不足,影响教学活动等方面的开展,导致学生对管理活动抱有逆反心理。学生管理活动本来就需要根据管理对象方面的特点、特性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整,融入相应的教学内容,也同样是融入了人性化、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理念,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展学生管理的效果相对较好,影响也较为积极。由此可见,其自身第一个影响就是可以促使学生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为学生管理活动提供一定的思想方面支持,提升教学管理的水平,让整体学生管理效果得到强化,便利于后续工作开展。在这基础上,其自身也是思政教育、教学方面的延伸,通过这样的延伸,可以更好地对学生思想道德等方面进行培养,让思想教育走入学生管理和学生生活之中。

1.2 促进教学延伸

思政教育其自身本来就具备较强的灵活性,需要将相关理论进行一定程度的实践,才能发挥其自身实际价值和关键性意义,融入学生管理之中后,也可以实现思政教育向学生生活的拓展,有效实现教学方面的优化[2]。现阶段思政教育的开展需要具备应有的灵活性,同时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按照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方法开展,不能故步自封、一成不变。相反,思政教育是与时俱进的,不断提高的,而非是设定了预期标准和学科的顶点,然后反复循环,通过课堂讲授开展教育。更主要的一点在于,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拓展、发展,让其更加灵活的融入学生生活,了解学生思想,塑造学生思想,最后成为学生思想的一部分。通过融入学生管理之后,其教学活动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延伸,带来的影响也更加积极,有助于教学活动生活化的开展和进行,提升教学成效。尤其是在应对学生管理过程中的常见思想问题、思想特点,可以针对性地开展教育,让理论教学变为实际,为学生服务,为学生管理提供支持。这样的方法和措施可以促使学生学习更加真实,用思政的角度、观念去看待生活,对学生起到明确的思政实践教育作用,让知识用生活进行体现,回到原本的生活中。由此可见,二者的结合存在着一定的必要性,彼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以促进管理效果的提高,同样促使教育、教学得到不同程度的延伸。但是以目前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结合的特点情况来看,其自身现阶段仍然存在着很多的实际性问题,困扰相关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有效进行,带来了较为不利的影响。那么现阶段为了促使二者有效结合,还需要客观认识到问题所在,再积极进行一定的修正。

2 高校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结合现存问题

2.1 教育观念问题

以目前思政教育来看,其自身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投入相对较少,教学很少有创新,教学理念注重理论而不注重实践,不注重灵活的开展、多样的教学,从而导致教学方法较为陈旧,教学效果受到限制[3]。这一问题不容小觑,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刻板、生硬、以理论为主,缺乏实际的情况十分普遍,其发生率相对较高,严重威胁了整体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有效进行,产生很多不足。在具体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作为高校教育基础部分,很多教师注重的是课上教学,不注重教学方面的拓展,认为哲学知识只有在课堂上才可以系统性的讲解。久而久之,学生对思政教育也产生了一定认知方面的误区和不足之处,带来了很大的实际性问题,接受思政教育也仅仅是死记硬背,缺乏应有的全面性、多样性,教学效果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和不利影响。归根结底,产生这些问题最为根本、最为实际的因素就是教学观念问题,其自身不注重教学方面的拓展,教学效果也随之而来受到了较大不利影响,产生一系列问题。与学生管理活动进行结合,也经常是流于表面,走形式主义,缺乏其自身的内涵和内在,哲学思想应用于学生管理、辅助学生成人成才方面的专长没有得到发挥,产生了很多实际性问题。开展教育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在观念方面就存在着缺陷,没有充分深入了解学生,对学生的思想潮流不够了解,教育缺乏针对性,较为刻板、生硬的问题也就日渐突出,影响教学活动开展和学生管理效果。由此可见,教育观念的问题是最为根本、最为核心的问题之一,其自身也直接导致学生对思政教育接受程度不高,由于没有与时俱进,经常把时代变化下的很多问题归结于物质发展,而没有从哲学的角度去分析,积极去应对,产生了很多教学方法的不足。

2.2 教学方法问题

思政教育本身就具备着较强的灵活性和时效性,其自身是根据时代发展变迁不断进步的,那么在这一过程中,根据受教育群体的特点和思想潮流特点,教学方法也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整,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4]。但是现阶段看来,教学方法故步自封、缺乏拓展的问题十分明显,受于教学观念方面的限制,教学方法也没有得到及时更新,各种教学资源没有进行转化和利用,与学生管理结合之后显得十分生硬刻板,教学仍然是以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方式为主,这种方式从始至终贯穿课堂,贯穿思政教育。长此以往,教师不了解学生的思想潮流,思政教育与社会脱轨,与人才培养时效性方面脱轨,无法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看似是教师在主动讲授、讲解,并在学生管理方面进行指导和教导,但实际上教师陷入了被动的境地,学生也无法积极自主提高。

2.3 教学内容问题

教学内容需要不断更新和发展,同时形式也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多形式、多元化、多样式的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全方位覆盖学生的学习生活,才可以真正意义上实现全面的思政教育[5]。目前虽然多渠道地开展了思政教育,但是具体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出现了明显地注重形式不注重内在,比如说,通过线上教育等方法、渠道,这本来是十分新颖的教学方法,但是其教学内容没有进行更新,教学资源没有整合,形式主义、知识书本化的问题十分明显。在这样的情况下,其教学教育的可行性、内涵性明显受到影响,产生了很多实际性问题和不足之处。总的来说,问题的产生有多方面原因,需要客观认识,并积极围绕着学生管理特点,让二者得到有效的结合,促使其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优化,让学生管理的过程中有思政教育的参加和实践。

3 思政教育教学与学生管理的结合实践路径

3.1 转变教学观念

学生管理的过程中有思政教育的参与十分关键,但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思政教育还需要注重自身教学、教育观念方面的转变和调整,让其更加适应学生管理,满足学生管理的实际性要求,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引导[6]。不可否认的是,课堂教学仍然是思政教育开展和进行的主阵地,其自身占比相对较大,起到的作用十分明确,与学生管理结合的过程中,思政教育不能抱着课堂书本化知识教学的态度和模式,要注重观念方面的灵活、全面。在学生管理的过程中,思政教育更主要的是引导,将各种理论知识进行实践,促使思政教育等方面的知识服务于学生,让学生在生活中掌握和实践相关知识。只有通过这样的方法和措施之后,整体的效果和成效才可以得到明显的提高,相关问题才可以加以规避,避免出现较多的实际性不足,让教育的渗透和全面化发展出现形式主义的错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教育引导,还需要充分了解学生,学生管理活动的过程中了解、采取学生的想法和意见与建议,进行全面性的了解,并调动、鼓励学生的参与,充分实现管理民主,让思政教育的思想应用于生活中,让被管理对象进行自主的管理选择,改变教育生硬刻板、主动被动方相对较为固定的问题,让学生掌握学习和管理的主动权,从而调动学生参与思政、参与学生管理、接受相关知识的积极性。通过这样的理念转变之后,其自身的效果相对更好,带来的影响也更加积极,有助于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也让教学活动得到了渗透,思政知识得到了实践。

3.2 改革教学方法

思政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十分关键,要注重对各类教学资源的整合,融入不同的教学、教育渠道之中,只有通过这样的方法之后,才可以让各种教学和学生管理活动的开展进行更加顺利。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十分关键,要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法,学生方便接受的方法开展,比如选择线上平台,进行知识的拓展,利用网络资源将知识与思想对学生进行输出。同时,要建立一个平等交流、彼此互动的开放性平台,其平台学习氛围和自由性要加以保障,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从而让学生对学生管理积极配合,并在这一过程中传递思政知识,促使教育质量和效果的优化和提高,让教育形式与时俱进,与学生现有特点高度契合。

3.3 创新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不能一成不变,更主要的是要用学生周围的生活事件、社会现象去阐述、解释相应的理论知识,同时让思政教育真正意义上与时俱进,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应对既往常见的教学内容方面问题,现阶段要不断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其内容要具备着一定的引导性,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学生思想潮流,更加多元化的去进行解读,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实际的阐述相应的知识。通过这样的方法和措施,才可以保障教育形式的顺利应用,让教育形式更加具备自身的实际内涵,消除既往教学走形式主义的问题和不足之处。由此可见,要注重与学生管理结合过程中教育题材的选择,让二者有效地进行结合,促使整体教学质量和管理效果的优化,实现双方面的提高,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和管理效果,发挥思政教育在这一过程中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促使学生管理更加具备思政教育方面的元素,提升其管理的民主性和人文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高校思政课结合学生管理的过程中,可以促进管理效果的优化,促使教学得到拓展,应对现阶段常见的教学理念、方法和内容的问题,还需要通过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和创新教学内容的措施进行优化。

猜你喜欢

思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