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建设的路径探究

2021-03-07黄鼎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金课思政课理论课

黄鼎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无锡 214153)

2018年11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第十一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上明确把中国大学的“金课”的标准定义为“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这对作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目标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的课堂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是一项教育要求,也是一项政治任务。打造思政课的“金课”,就需要从关注学生的“抬头率”向关注学生的“获得感”的转变,就需要从关注教学手段和形式的改革向关注教育理念和教学内容的改革的转变,让思政课的课堂有温度、有触感、有质量。

1 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金课”的视角转换

近年来,思政课的教学改革成果突出。课堂教学充分使用超星学习通、雨课堂、爱课程等网络教学工具,充分运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开展翻转课堂的探索和实践,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出勤率、抬头率和点头率。然而,思政课教学形式创新的改革业已取得效果,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变革滞后于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创新的短板依旧突出,该讲的讲不透,该立的立不住,亟待完成从形式要新到思维要新的转变。思政课自身的发展规律、时代发生的重大变化、学生主体的发展变化都在推动思政课堂教学的新的思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这就要求思政课必须做到精准思政、注重实效,通过视角转换,突出“内容为王”,让课堂有温度、有触感、有质量[2]。

思政课课堂教学的视角转换,就是要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的“八个相统一” 标准和教育部建设“金课”的3 个维度,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消除学生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的疲惫感,用深刻的思想政治理论回答深刻的现实命题,实现思政课的宏大叙事与青年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深度融通。

要实现上述目标,思政课课堂教学的视角转换具体体现在以下3 个方面。

1.1 培养学生科学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提升自我对人生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知高度,以实现思政课教学的高阶性

高校的学习不是简单的求知,更重要的是高层次思维能力的训练,以实现独立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科学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是思政课“金课” 高阶性体现的根本。思政课不只是“讲知识”,更重要的是“讲方法”“讲使命”。具体而言,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着重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中两个思维的教学含量:一是帮助学生有效建构实事求是的辩证思维,二是引领学生坚实建构担当使命的历史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的原则,讲透思政课宏大叙事背后的历史规律、理论真谛和辩证逻辑,既要用辩证的学理思维讲清政治问题,又要用正确的政治导向引领学术表达。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通过严谨缜密的逻辑分析、通俗易懂的教学话语、生动鲜活的现实案例把课程讲到学生心坎里,融入学生情感中。

1.2 在教学情境构建的改革创新上下功夫,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的互动性、探究性和个性化,以实现思政课教学的创新性

思维要新,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提出的“六要”要求之一。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在完成了诸如“智慧教室”“移动课堂”“慕课”为代表的教育物理空间的构建之后,就需要在由沉浸式的教学体验、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分享型的师生关系和引导性的教育角色为特征的教学情境构建的改革创新上下功夫。“思维要新”是思政课教师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的重新审视。具体而言,思政课教学要由教学形式创新向教学内容创新的方向深化,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 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与现有教学内容实现整体地、深透地系统性创新,更好地反映课程的前沿性、时代性和先进性。

与此同时,思政课的教学不仅要着眼局部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更应着力整体课程教学设计的创新升华。教学设计应当关注青年学生的思想需求,回应青年学生的现实困惑,启迪青年学生的思维认知,做到内容上固本守正,方法上张弛有度,选材上贴合实际,形式上因地制宜。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构建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的创新情境。

1.3 引导学生将知识体系转化为价值体系,把情感认知升华为信念认同,培养学生知、信、行相统一的人格品质,以实现思政课教学的挑战度

与其他课程相比,思政课的挑战度不是单纯的学理深度和知识难度,而是对所学课程内容的领悟力。即对自身已有素养的完善和提升。思政课是一门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课程,它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学、思、用并举,在学习效果评价上做到知、信、行的统一,由此可见,思政课的终极目标在于品德润身、铸魂育人。

具体而言,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结合新问题、新实际,丰富教学内容,运用鲜活的生活叙事,不断提升内容阐释上教学视角的新鲜度,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思想对接。要注重启发性教育,通过设计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等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

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增强课程体系中教师的人格亮度。传道者首先要明道信道,讲信仰的人首先要有信仰。思政课教师不仅是讲授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求知的引导者,教师的人格魅力就是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思政课教师只有做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才能真正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消除学生浅尝辄止的固有刻板,助力其因敬佩心生追随,因信念志愿躬行[3]。

2 遵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规律,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态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个由教师、学生、课程资源和情境构成的教育生态系统。建设思政课“金课”,优化教学生态,应当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把教学内容改革放在课程建设的核心位置,以强烈的问题意识、问题导向,把结合学生实际、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打造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共同体,引导学生在学理层面完成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建构,真正做到教学内容入耳、入脑、入心[4]。

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生态,建设现代课堂,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探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规律,更新教学理念。

2.1 建立一个新的教学场域

思政课的教学过程是一个思想双向流动的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当建立稳固的呼应关系,课堂教学应当营造一种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的场域。

2.2 建立一个新的教学范式和学习范式,由此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建设,要坚持教师的主导地位。具体体现在教师对教材内容的主导性加工、对课堂教学的主导性把控和对教学设计的主导性安排上,教师更多发挥发挥引领、指导、组织、激励作用。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建设,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体现在激活学生思维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究学生接受的规律性。实现学生从个体学习向小组学习和现场学习、浅层学习向深层学习的转变。教师要眼中有学生,授课时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尊重学生,激发学生,回应学生,筑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紧密联结的学习共同体,是形成良好课堂生态的重要保障。

2.3 构建新的教学生态环境

随着教师教学范式和学生的学习范式的变化,教学的环境条件需要朝着更加精细化的方向发展。进一步优化网络教学平台,深入开展体验式、沉浸式教育,拓展社会实践的广度。教学环境设计要考虑学生的情感因素,在知识传递、互动讨论、评价反馈等环节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更好地实现知识和价值观的内化,从而打造更有深度、更有质量的课堂[5]。

3 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建设路径探索

打造思政课的“金课”,让课堂体现出时代感,让学生享受到获得感,在具体的实践中就要将传统讲授和翻转学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依托翻转课堂促进以师生协作、生生协作为表征的协作学习,深入开展课堂革命。

协作学习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强调用对话、商讨、辩论等多种多样的学习手段共同探讨问题,通过个体分享,实现集体学习。在协作学习的模式下,学生不再是单纯的“听者”,而是课堂上的“言说者”和“探究者”。相比于教师单纯地知识讲授,学生通过协作学习所感知到的教学环境更能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这一结论为教师的“金课”实践赋予了一种深刻的思想启迪,其可概括为一种“视角的倒转”,即从“教师的视角”转变为“学生的视角”。

思政课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于讲授已有的结论,还应该深入到价值层面,让学生认同思政课教学内容所蕴含的价值,以及这种价值背后分析问题的立场与方法。协作学习倡导积极沟通、合作共赢,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应当树立问题意识,师生共同提问题、论问题、解问题。用问题把理论与时代、课堂与社会、课程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有机地联系起来。这样的教育过程是以知识建构为基础、提升青年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旨在塑造时代新人的主人翁意识。由此可见,协作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要引导学生培养透析复杂现实的能力、把握问题实质的能力、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6]。

对于教师而言,要将课程的大目标分解为一系列的适应学生学习特点的小目标,推动学生学习小组的自主探究。协作学习旨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听讲—实践—反思—引申”的学习过程,深化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教师的角色要从传统的讲授者转变为价值的引领者,合理区分教师讲授与学生协作学习的课程内容。教师的授课必须勇于面对新的学生、新的讯息和新的未来,从人而非书本、从思维而非结论、从时代而非传统出发来开展教学设计。教师的课堂教学不是停留于对旧有知识的重复,而是在一个新的高度上推动学生思维的深化。在教师教学的基础上,促使学生就以往听过、学过、考过、以为已经熟悉的内容提问,通过反问—思考—解答的形式,压实原有教学中的缝隙与空虚,帮助实现思政课价值观入脑入心。

思政课“金课”建设的关键在教师,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不断进行自觉反省、自我扬弃和自我改造。思政课教师要有正确的政治立场,要提高政治站位,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教学环境;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支撑,用深厚学养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深邃之美、逻辑之美,用精彩话语阐释中国共产党的智慧之美,用鲜活故事呈现中华民族奋斗的力量之美;要不断更新自身的思维方式,面对正在不断深化的“课堂革命”,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深入研究课程与时代的共进关系,不断给予学生有深意、有新意的学习体验;要有不断提升自身的师德素养,要严格自律,“心”到场、“情”到位、“功”到家,提升精神境界、升华价值追求,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年学生的价值选择,真正让讲台成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坚强阵地。

猜你喜欢

金课思政课理论课
以本为本“金课”打造之精讲精练与发散思维在微积分中的应用举例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三线”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启示——以四川工商学院教改为例
基于“金课”标准的《管理会计》课程改革思考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探讨如何打造“金课”在中西医结合眼科教学上的实施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