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改革探析
——以《居住空间室内设计》课程为例
2021-03-07金彩美赵明芝
金彩美,赵明芝
(1.上海城建职业学院,上海 201499;2.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上海 201900)
1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
长期以来,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孤岛化”的窘境,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学往往“两张皮”,不能融会贯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开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局面。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有序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师生头脑,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该校“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华丽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综合素养课、专业教育课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中,所有课程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构建全员、全课程的育人体系[1]。
2 《居住空间室内设计》课程思政改革现状
随着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越来越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对学生的意识要求,教育观念发生转变,同时为了提高专业技能,课程思政开始走入大众视野。将课程思政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技能相结合,以学科素养为主,课程思政为辅,进行相应的核心价值塑造,在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思政教学的渗透,展开思政育人的教育模式。
2.1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现状
高职院校学生年龄处于18~22 岁,还处在青春期的大学生虽然生理上日趋成熟,但他们的思想却尚未定型。自1999年我国高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的教育改革以来,学校录取门槛降低,生源质量也逐渐下滑,尤其是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文化成绩相对较低,他们中有较多一部分人自由随性,学习动力不足。另外,很大一部分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普遍较好,而自我意识较强,缺乏责任心、吃苦耐劳和勤奋拼搏的精神,他们不喜欢枯燥的专业理论课和思想政治课,缺乏广博的知识底蕴和美学素养,也缺乏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意识。而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社会上的道德败坏、嫌贫爱富、唯利是图、官商勾结等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导致一部分的学生价值观扭曲;另外,国际间的竞争以及网络社会的发展,多元性的文化交流也给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带来了冲击等,这些复杂因素给高职院校的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2.2 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笔者对沪上室内装饰行业相关企业做了调查研究,设计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总体评价为以下几点。
(1)高职环艺学生的文化素养、道德修养和专业素养与本科生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与市场要求相差甚远。
(2)对岗位的期望值过高,现实与回报失衡,导致企业人员流动性大,不利于企业的良性发展,更不利于设计师自身的发展。
(3)急功近利、心态浮躁,为了拼业绩而高速低效地完成设计工作,导致设计含金量不高,长此以往,设计师的创新性极速下滑。
(4)设计思维定式,缺乏创新能力,设计方案很难得到业主鉴赏,直接损害企业利益。
(5)养尊处优,缺少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工匠品质。
由于近几年高校扩招导致包括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内的各专业就业人数上升,就业市场需求近乎饱和,受疫情影响今年的就业形势比以往更为严峻。很大一部分室内设计师来自行业对口的各大高校的学生,还有一部分设计师来自行业相关的建筑专业和艺术设计专业,国内的室内设计行业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当下,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压力倍增,只有具备内外兼修的职业素养,才能适应市场需求个性化及工作内容复合化,从而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
3 《居住空间室内设计》课程思政改革内容
为了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高职院校环境艺术专业的教育结合,应把重点放在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将《居住空间室内设计》 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课程教学与改革中,如何为社会培养出专业技能和良好品行于一身的优秀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
3.1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
《居住空间室内设计》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主要指导学生对住宅的室内空间进行规划与设计,综合了房屋建筑学、人体工程学、美学、心理学、工程制图等多门学科内容,是设计与施工、艺术与技术交叉融合的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并非纯粹的艺术创作,也不仅是一门科学技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居住空间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趋势;掌握国家相关的设计规范和准则;掌握居住空间室内设计原理、方法和步骤;掌握居住空间的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 能够运用专业图纸语言和形式美法则表达设计想法。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具备室内设计行业相关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居住空间室内设计》课程要求学生具备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工程制图习惯及艺术创新能力。工程图上的每一个尺寸都要准确,每一个结构都要正确,并且按时提交每一个时间节点任务,否则就会带来极大的工程隐患。对图纸负责,就是对自己、对业主、对设计单位负责,在课堂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社会使命感。
居住空间室内设计传达了设计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总是带有特定的文化色彩和魅力,文化总是带有历史的色彩,设计者应在历史的发展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并加以创新,拓展经济适用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形成当代设计的中国主题。加强对未来设计师的思想品德教育,不仅是对人才技能的提升,也是通过思政育人促进整个室内设计行业的良性发展[2]。
3.2 深挖课程思政育人元素
《居住空间室内设计》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必须根据专业课程特点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育人元素,践行融合策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作用,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3]。
3.2.1 融入世遗和非遗文化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且源远流长,古代传承下来的文化遗产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罕见、无法替代的财富,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的价值,更是为后人提供了精神和行为的风向标。在教学中融入北京四合院、山西晋中民居、皖南民居、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等我国不同地域的传统民居建筑与室内陈设艺术,以世界文化遗产教育促进学生民族文化素养和美学素养的养成。欣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明式家具制作技艺、漆器髹饰技艺、苏州缂丝织造技艺等中国传统美术和传统技艺,了解我国传统民俗风情和礼仪文化,感受我国明清鼎盛时期传统室内陈设艺术的光辉魅力,促进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尊重和认同,引导学生思考中国自信从何处来[4]。
3.2.2 充分利用课堂实训
(1)思政案例一:观看央视纪录片《故宫100》。
通过课堂中引入每集6 分钟的短纪录片节目,聆听一百座中国古建筑的命运,呈现明清故宫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可以了解故宫的众多非开放区,如皇家私密空间、宗教场所以及一些传统的宫廷建筑工艺。通过一百个建筑空间故事,建构一个故宫的全息建筑影像系统,以既富现代感又多样的方法,把紫禁城建筑的功能、意象及美学价值演绎,进而推动中国文化中的普遍意义,面向世界,使学生产生文化共鸣,从而唤起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
(2)思政案例二:保护中国文化遗产的先驱——梁思成与林徽因。
通过对中国传统建筑及其室内陈设艺术的分析,引入对近代中国建筑学术发展有着卓越功勋的梁思成先生的生平介绍。《图像中国建筑史》一书的创作更是离不开先生严谨扎实的治学态度和矢志不移的精神意志,正是基于这种践履笃行的精神,才能蔚为大成。他在《图像中国建筑史》一书中精心绘制的建筑图纸,是公认的古典作品世界级制图标准,他向世界通俗解说中国建筑,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足可见其伟大的爱国情怀[5]。他在建筑领域的伟大成就与他严谨治学、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积极面向现实的态度是分不开的。了解梁思成与林徽因的生平事迹,使学生们感受先辈们扎实的基本功、广博的艺术涵养和宏大的学术视野,了解作为未来的设计师所应当具备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明确今后学习的目标和方向。
(3)思政案例三:匠人精神。
居住空间的设计与绘制要具备逻辑性和严谨性,要严格遵守国家相关的技术制图规范标准,哪怕是一条线、一个标注,都要精心画好,因为设计图纸上的小小错误将会引起施工问题,从而导致工程工期延误,甚至整个项目工程失败的严重后果。设计是严肃的,是一丝不苟的,是精益求精的,不能急躁地完成设计任务,此过程中需要学生反复练习、检查和修改图纸,初步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并逐渐渗透工匠精神。整个设计过程分为数个时间节点,设计内容由简到难,学生必须按时间节点提交相应的设计任务,从而养成他们良好的时间观念,提高学习效率[6]。
(4)思政案例四:家装和建材市场调研。
学生自主选题,自由组队,每队人数3~6 人,对所选设计主题进行分解并细化,确定题目讲述的逻辑框架,发挥团队力量获取与所选主题相关的知识,给出科学、系统、合理的结论。学生全程参与调研各个环节,通过思考分析,查阅文献资料,实地调研,动手实践等诸多环节的参与,锻炼学生系统、全面的思考能力、分析总结能力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勤恳的学习态度合和一丝不苟、吃苦耐劳的劳作精神。最后通过调研汇报交流和点评,分享各组团队调研成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专业志趣,养成学生理性的评判思维和良好的心理素质[7]。
4 结语
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就业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用人单位也对高职环艺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专业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人文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同时也能提升教师个人的政治觉悟,为社会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