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式教学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进展

2021-03-07杨欢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体验式课题情境

杨欢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重庆 401520)

随着医疗行业深化发展,高校护理课程教学、护理人才培养都有着较高的要求。体验式教学法经常被应用到高校护理专业课堂教学中,起到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呈现出一些问题,要在护理教学实践过程中细化探究体验式教学法应用现状以及进展,在提出策略、探索路径过程中改变应用现状的同时推动体验式教学发展进程,打造高效的体验式护理教学课堂,引领各层次学生进行多样化护理体验,同步提高护理能力、护理素养。

1 体验式教学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以及策略

1.1 体验式教学概述

体验式教学就是根据学生呈现的认知特征、认知规律,创设良好的课题情境,直观呈现、再现、还原课题教学内容,让各层次学生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深化理解课题内容的同时建构学科知识,获取课题情感体验的同时发展学科能力。体验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1],以课程活动为载体,强调理论知识、课程实践深度融合,满足高校护理课程教学实际要求,要在把握内涵、优势、特征、原则、要求等过程中将其科学应用到高校护理教学全过程,同步提高护理课程教学以及护理人才培养水平。

1.2 应用现状

1.2.1 缺乏良好的护理情境,护理内容安排不合理

体验式教学优势作用最大化发挥和设置的课堂情境、安排的课题内容深度联系。由于认识不深入、不全面、重视度不高等[2],体验式教学应用中缺乏良好的护理情境,引入到课堂情境中的护理内容不合理,单一化、难易度不适中,不具有层次化、系统化等特点,影响体验式教学功能作用发挥,不利于各层次学生在课堂情境中进行有效护理体验,护理课题内容理解不深入,护理课程学习效果不高。

1.2.2 课中教学方法不科学,合作探究实践力度不够

护理课堂教学高效展开离不开合理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参与,但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护理课中教学方法不科学,传统单一、滞后的方法手段仍然出现在护理课题教学课堂,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不多,各层次学生参与护理体验的程度不高。在此过程中,护理学强调理论知识讲解、章节课题实践结合,由于教学方法、护理情境有待完善,学生合作探究实践力度不够,不利于其在体验过程中深化探究、理解、应用护理知识的同时培养护理思维以及能力。

1.2.3 护理教学评价有待完善,课后护理实践有待增强

课堂评价、课后实践都是护理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护理体验式教学效果。护理课程知识繁杂化、专业性强、教学要求高等[3],需要在综合、细化评价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护理课题教学,但在护理体验式教学过程中评价有待完善,评价目标、方向以及流程模糊化,评价内容以及方法不合理,评价结果不准确、不全面,不利于及时优化护理体验式教学。此外,课后护理实践有待增强,课堂内外护理实践衔接度不高,线上以及线下护理体验力度不够,不利于各层次学生更好地将护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影响护理体验式教学质量。

1.3 应用策略

1.3.1 创设良好的护理情境,深化整合护理内容

多角度分析护理教材、教学现状、学习情况,深化把握体验式教学应用要求、现状、要点等,将体验式教学法高效渗透到护理课堂教学。在应用信息技术、现代设备过程中创设良好的护理情境,系统解读、深化整合的同时科学安排护理课题内容,将其导入设置的护理情境中,让各层次学生在情境体验过程中高效学习护理新课题知识。

以“呼吸衰竭”为例,教师要细化解析教材“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章节中“呼吸衰竭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课题知识点,将现代技术设备、体验式教学法同时应用到护理课堂,借助多媒体设备功能作用,再现临床上呼吸衰竭患者护理情景,创设图文并茂、声像具备的护理课堂情境[4],让学生在观看护理视频过程中仿佛置身于护理现场,直观体验的同时激起护理课堂学习欲望。教师可以通过再现的呼吸衰竭患者护理场景,和学生进行不同层次互动,活跃护理课堂氛围,展开“呼吸衰竭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课堂教学,在把握护理课程大纲要求、学生护理学习情况过程中围绕护理课题目标,对护理新课题内容进行合理化分层,深化整合和其相关的新旧知识,渗透到设置的护理情境中,比如,呼吸衰竭的概念、分类、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要点;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诊断方法、护理流程、护理对策等,丰富护理课堂内容的同时有着鲜明的层次。教师要在操作多媒体、设计传统板书过程中将体验式教学法贯穿到“呼吸衰竭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课题课堂教学,讲授课题理论知识的同时再现护理场景、演示护理操作,巧设难易程度明显的护理问题[5],让学生在情境体验过程中准确理解和呼吸衰竭相关的一系列知识点,思考、探析并解决护理课堂问题,高效获取护理新知识的同时提高护理学习兴趣度。

1.3.2 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加强课中合作探究实践

围绕体验式教学的内涵、特点、意义、研究现状等,优化护理课程教学的同时将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将学生作为护理课堂的中心,加强课中合作探究实践,让学生在构建伙伴式学习关系过程中更好地进行护理课题体验,深化理解的同时高效掌握、建构护理知识,提高护理知识层次以及护理能力。

以“原发性高血压”为例,教师要在解读护理课题内容的过程中以体验式教学为出发点,以学生专业发展为落脚点,深化引入护理课堂的教学方法,将多种合理化的教学方法结合,比如,案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任务驱动法[6],协调统一的同时有序展开“原发性高血压”课题教学。教师可以在应用仿真软件技术过程中将案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体验式教学法衔接,选择临床上具有代表性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护理案例,和“原发性高血压”课题知识有机整合,渗透到模拟的真实护理情境中,以护理微视频为导向,让各小组学生通过逼真的护理场景,共同探究、解析和课题相关的护理案例,在护理情境体验过程中深层次探究、讨论的同时提出解决方案,对比、修改的同时高效解决案例问题。教师要在补充讲解护理知识的基础上引入任务驱动法,结合护理教学软件设备,从体验式教学角度出发,设置课中护理实践任务。各小组学生要在讨论实践任务过程中探究、调整、明确护理思路、操作步骤、护理策略等,科学分工的同时利用仿真软件技术、护理硬件设施,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进行有效线上护理体验,在完成护理课题任务过程中获取护理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发展护理能力,顺利实现高质量课中护理教学。

1.3.3 深化护理教学评价,重视课后护理实践

针对现阶段护理人才需求变化以及护理专业课程教学新要求,在革新护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深化护理教学评价,在专业学生参与过程中多元评价护理课堂教学。教师还要重视课后护理实践,在分析评价结果过程中将体验式教学法高效应用到课外第二课堂,有效延伸课内护理实践,将线上以及线下护理体验融合,便于学生在多样化体验过程中活用护理知识,在学有所得过程中促进专业深层次发展。

以“急性胰腺炎”为例,教师要细化剖析护理课堂教学评价情况,特别是评价中呈现的各类问题,深化现阶段护理教学评价的同时强调多元化评价,明确护理课堂教学评价要点、流程、标准、内容,将自我评价、小组间评价、组内评价等方法结合[7],指引每位学生参与到护理教学评价环节。课内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和班级不同层次学生进行有效互动,共同多角度、系统化评价“急性胰腺炎”课题课堂教与学两大层面,比如,理论知识讲授、护理操作演示、课题知识掌握情况、课内护理实践参与度,在探讨、交流的基础上共同总结课内体验式教学,充分展现不同层次学生在护理课堂的主体地位,促使“急性胰腺炎”课题体验式教学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全面。教师全面、系统、深入探析课内体验式教学评价结果,在反思护理教学的过程中科学梳理、总结,以评价结果为切入点,将“急性胰腺炎”课题和“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章节前面“胃炎”“消化性溃疡”“炎症性肠炎”“肝硬化”等课题结合,深化整合各层面护理知识,筛选、提取具有代表性的病案,有效延伸、拓展课内护理实践,深度衔接护理课堂内外,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护理实践平台。教师要设置层次鲜明的课后护理实践任务,将线上体验、线下体验有机联系,让学生走进校内护理实训室、合作医院科室病房,进行线上模拟操作、线下参观学习等,进行多样化护理体验。学生要灵活应用“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章节学习中掌握的理论知识,包括护理技巧、应急处理方法等。结合临床表现、病情、诊断与护理要点等,科学护理各类消化系统疾病的病人,比如,胃炎、炎症性肠炎、消化性胃溃疡,高效完成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护理实践任务,更好地获取护理知识以及情感体验,将相关的护理知识学“活”。学生也可以通过模拟体验、真实体验,全方位、深层次检测自我,进行针对性强化训练,在学以致用过程中持续提升护理知识层次、护理操作水平,锻炼护理综合能力的同时培养护理职业素养。教师也可以通过跟踪、反馈、评价等,精准了解各阶段不同层次学生护理章节内容学习情况以及课堂内外护理实践情况,在改进、优化的过程中全面提升护理课程教学水平。

2 体验式教学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进展

体验式教学理论的提出以及在课程实践中的应用可以追溯到20 世纪40年代的英国。20 世纪80年代,美国教育学家在深化探究的基础上补充了体验式教学理论内容,为后来深化发展体验式教学理论埋下了伏笔。在深化发展、日渐完善过程中,体验式教学理论应用范围明显扩大,被频繁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就我国而言,20 世纪90年代中期,学者们对体验式教学的重要程度明显提高,开始系统化研究体验式教学理念,将其应用到多门学科教学中,比如语文、英语、体育[8],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体验式教学法在各阶段课程教学中,在实现有效课堂教学方面起到促进作用。体验式教学符合教育现代化发展中呈现的新要求,教育界对其的关注度、认可度、应用程度都在提升,已不断被应用到高校多门护理课程理论以及实践教学各环节,比如,基础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内科护理学[9],在理论知识、课题实践有效衔接过程中护理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高。此外,在多年发展以及应用过程中,体验式教学理论、体系以及模式不断完善,各方面优势作用也在不断显现。从长远的角度来说,体验式教学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但还需要在理论探究、实践探索结合过程中进一步完善理论、体系等,在深层次发展过程中更好地助力我国高校护理课程课堂教学,在理论、实践不断作用过程中实现高效的护理课程教学,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复合型护理人才,发展壮大护理人才队伍,为护理事业不断注入新鲜血液,更好地朝着信息化、可持续等方向发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体验式教学法应用到高校护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全面、深入探析应用现状以及进展,深入思考、系统总结的同时优化体验式教学法应用各环节,在发挥优势作用过程中持续改进护理教学质量,在理论、实践有机联系过程中提高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水平。从长远的角度来说,还要不断拓展体验式教学的深度、宽度、广度,在深化发展过程中更好地服务于高校护理课程教学,在护理人才保障基础上将我国护理事业推向全新的发展阶段。

猜你喜欢

体验式课题情境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