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族银饰及其文化价值分析

2021-03-07梁丹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14期
关键词:水族银饰纹样

梁丹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贵州兴义 562400)

水族主要聚居在贵州省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荔波县、都匀市与黔东南州等地。水族在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创造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服饰、饮食以及节日等独特的传统文化,其中银饰是水族具有代表性的民族特色文化。丰富多样的银饰文化表现了水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呈现出水族社会生活的内容。

1 水族银饰分类

“银饰通常指的是用银制作的身体饰物。银除了用于装饰身体,还用来装饰其他材料制成的物品,人们称其为‘银饰品’”[1]。水族在日常生活中会少量佩戴银饰作为装饰,但逢重要节日活动,就会佩戴多种银饰,以示对节日活动的尊重与重视。银饰的佩戴有不同的讲究,穿戴银饰已成为必不可少的礼仪环节,可见银饰在水族人民的心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水族银饰的种类主要分为头饰、颈饰、手饰和腰饰4 种,包括银头簪、银压领、银围腰等。

(1)头饰。

银头簪。这是水族女子传统头饰,一般为一股,也有多股。头簪样式多以蝴蝶、花鸟为主,少部分刻有凤凰图案,形巧精致,可以搭配其他头饰,通常起到固定发髻和装扮的作用。

银角钗。银角钗形似牛角,有大角和小角之分,左右对称。牛角尖缀以红色或绿色的银花作为装饰,这是水族女子标志性传统头饰的表现。银角钗上的牛角形象源于水族稻作文化。在农耕时代,牛是人们重要的劳动助手,这就使得水族重视耕牛,将它踏踏实实、勤劳肯干的形象融入有关民族文化内容之中。水族女子出嫁时都会佩戴银角钗,象征新娘的勤劳、善良。

银帽福。这是水族幼童的帽檐装饰。水族凡有幼儿的家庭,一般请工匠打造银帽福,样式多以罗汉、菩萨等形象为主,也有蝴蝶与鱼等图案,寓意消灾灭难、保佑平安。银帽福打造完成后,家中长辈亲手将其缝制于帽顶,再将其赠予幼儿。

银梳。银梳可分为纯银梳、镶银木梳两大类,如带有银菩萨与银吊链的银花梳、带有银菩萨与链包的银木梳。银梳纹样以蝴蝶纹、金鱼纹、花朵纹及菩萨形象等为主,用于装饰、固定较大的发髻,使其不易松散,同时使得发饰更加立体而美观。

(2)颈饰。

银压领。这是佩戴在胸前的饰物。“银压领极具水族民族特色,它具有装饰面积大,制作精良等特点,不仅外观别致,且佩戴后能使胸前的衣襟服帖,达到美观、实用兼备的效果。”[2]银压领花纹主要以龙纹、鱼纹、蝴蝶纹为主。水族女子出嫁时佩戴银压领,完美衬托出水族女子高雅、美好的形态。

银项圈。这是水族传统服饰的装饰物,分为大、小两种。大项圈重20 余两,小项圈重2~3 两。银项圈的佩戴场合不同,类别与重量也不尽相同,多用于水族男女婚嫁场合。

银扣。这是水族女子服饰的扣饰。4~6 颗不等的半球状的银扣用于水族女子上衣的衣襟口处,起到固定作用。

银吊饰。这是悬挂于水族女子颈部的装饰,常见的有双股或四股。其纹样多以蝴蝶纹、花朵纹为主。人们走动之间,银吊饰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引人注目。

(3)手饰。

银手镯。这是水族传统腕饰。银手镯通常分为大、小两种类别,按形状可分为六轮镯、扭黄鳝头手镯、龙头手镯、滚珠手镯4 种,装配以龙纹、凤纹、蝴蝶纹等多种纹样图案。银手镯在日常生活中成对佩戴出现。若参加盛大集会,人们就会佩戴多对,以示重视。

银戒指。这是水族妇女传统手饰。其样式简单,分为宽戒面、环形面两种,以蝴蝶、花草等花纹装饰。

银手链。这是水族女子常戴手饰,一般用银环将圆形、瓜果形、花朵形等银牌相连接。银牌上通常刻有蝴蝶与瓜果等图案,美观、大方。

(4)腰饰。

银吊包。这是水族女子的银荷包,分为牡丹纹银吊包、蝶牌银吊饰两种,造型小巧,方便实用,用于放置针线等随身小物品。

银围腰。这是水族女子服饰的装饰物。银围腰由绣片、银泡、银链与黑色土布一起缝制而成,通常缀以蝴蝶、花朵等图案,既简朴大方,又美观实用。

2 制作工艺流程

考古学发现表明,战国时期,我国就已经有了金、银器的制作工艺。中国各民族大都喜爱金、银饰品,因地域环境、生活习惯、审美追求的不同,形成独特的民间工艺,呈现出工艺精致、造型独特的特点,与节日庆典、民族习俗相融合,形成了独特风格。水族银饰的制作是水族传统工艺,制作工艺颇具民族特色。“民族传统工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态实践。”[3]水族银匠至今采用纯手工制作方式,制作过程共分为六大步骤:制作银胚、花丝工艺、錾刻工艺、炸珠工艺、焊药焊接和洗涤加工。制作工具主要有风箱、丝板、錾子等。部分工具由银匠根据实际需要而制作出来。通过一系列工序打造出来的银饰,形式多样,图案精美,形成具有水族特色的民间技艺风格。

(1)制作银胚。

首先将银料放置到坩埚中,再置于火上,待其熔化。有时为节省时间,会使用适量的硼砂,以加速银料熔化。锅内银料熔化成液体后,迅速将其倒入模具中,冷却,定型。趁余热将其取出,反复捶打,根据需要制作成银条或薄银片,以便下一步工序开展时取用。

(2)花丝工艺。

制作精细小件饰品时,最重要的是花丝工艺。这里需要用到之前准备的银条,将其作为底料。该制作过程主要有拉丝、搓丝、掐丝、焊接及剪胚,需要细致的打磨才能完成,十分体现工匠的高超技艺。第一步是拉丝。银匠将准备好的银条反复捶打,直至锤炼成大小均匀的银细条。此时将用丝板将银细条拉成细丝状。在拉丝的过程中,如果受力不均,就会导致银丝折断,这就表示拉丝失败。第二步是搓丝。拉丝完成后,将多股银丝合在一起搓成麻花状,直至细小的银丝由弯曲而变直。第三步是掐丝。这一过程更加需要银匠细致的技艺水平。先用镊子在搓好的银丝上小心地掐制纹样,掌握好力度很重要,稍不注意就会失败。第四步是焊接。以上过程完成后,将制作好的、带有纹样的花丝焊接起来。焊接时,将花丝用手按到银片上,尽量其贴合在一起,再在花丝纹样的转折处添加焊药,用火加热后焊接。此时掌握火候是关键。最后一步是剪胚,就是将制作好的纹样胚子剪下来备用。

(3)錾刻工艺。

錾刻是在制作圆形银片时所使用的工序。用锤子将錾子尖锐的一端对准银片,通过锤子的轻轻敲打,将纹样打制到银片上。这个过程只能一次性做成,若失败,将不能进行第二次。因此,银匠为了顺利施工,一般自制一套适用的錾刻工具。

(4)炸珠工艺。

炸珠工艺一般用于制作银饰的圆点装饰。首先将等距的银片剪成小线段,均匀地放到木炭上,用火将其烧熔后,对其进行猛吹,以形成圆珠状;再逐一焊接到银饰上,以作为装饰,相当体现银匠的工艺制作技巧。

(5)焊药焊接。

焊药是将零散的银部件焊接成为一个整体的关键元素。焊药多为银匠自制,焊药制作是按照合适比例的银和铜制作而成,可根据银匠自己掌握的需要来调整;银器焊接的过程中,焊接力度与焊药放置的多少都要掌握得恰到好处。焊接时,将焊药夹在需要焊接的两件银器中间,待加热后,焊药会熔化流入两件银器的缝隙中,以填补空隙,最后冷却连接在一起。这个过程不能有丝毫的差错,若失败,便要进行第二次焊接,就会产生不可避免的瑕疵。

(6)洗涤加工。

当一件银饰打造好之后,为了让银饰更加光洁,要对银饰进行洗涤与加工。先用硼砂将银饰上的氧化物清洗一遍,再将其放到准备好的木炭上烤,同样是为了清除银片上的氧化物,烤到一定时间后。将其放入锅内煮沸的硼砂水中反复煮,最后将其捞出,用清水洗净,再用清水煮一遍。

3 文化价值分析

水族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创造、传承与发展自身民族文化。银饰作为水族代表性的民族特色手工艺术品,在水族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承载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

(1)民族传统文化价值。

水族银饰的纹样主要有3 种,分别是鱼纹、龙纹、蝴蝶纹,其中使用得最频繁的是蝴蝶纹与鱼纹。水族视蝴蝶、鱼为图腾。相传在远古时期,天上出现七个太阳,大地干裂,许多人因此被晒死,而水族的祖先正是因为蝴蝶成群结队为他们遮阴才幸免于难。为感激蝴蝶的恩情,水族祖先把蝴蝶奉为吉祥之物,并将其形象刻在银饰或绣品上,随身携带,祈求庇护,蕴含了祖先崇拜与图腾崇拜方面的含义。水族崇拜鱼。“鱼是水族的图腾,水族是鱼的传人。”[4]水族认为,鱼能带来力量保护他们,因此存在鱼崇拜习俗。蝴蝶纹与鱼形纹的出现不仅源于神话传说,实际上水族在古代社会生活中因地制宜,依靠自己的智慧,就实施了鱼稻共生的生产方式。可见,鱼在水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影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离开物质载体是不可能产生的,也是不可能存在的。”[5]聪慧的水族人民将寓意平安吉祥的蝴蝶、鱼等图腾形象完美地复制到了另一个载体——银饰,透视出他们的审美观、价值观和智慧。在水族传统观念中,龙神信仰是存在的。这来源于水族民间故事。众所周知,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龙形象的出现象征着风调雨顺。在农耕时代,农业的丰收主要依赖气象等自然条件。在古代,龙是作为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对象,而龙形纹是龙的图腾形象。在中国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与文化认同中,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对龙与龙形纹产生了共同的文化认同,同时产生了少数民族独有的对龙形纹的改造性使用。所以包括水族在内的很多少数民族都有敬龙的习俗。水族银饰上鱼形纹与龙形纹的集中体现,表现了水族的祖先崇拜与自然崇拜的观念。在银饰打造时,水族将龙形纹与鱼形纹以及其他纹样穿插在一起,因此银饰样式多变,又丰富了龙的传统形象,同时也在水族银饰文化中体现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完美交融。正是因为这二者的完美利用与结合,使得他们保留了对银饰打造的传统工艺。精美的银饰在人们心中具有高雅、富贵的精神文化象征。

(2)民族历史文化价值。

水族银饰历史悠久,是千百年来水族人民智慧凝聚的结晶,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呈现水族人民独特的民族文化。其制作过程较为复杂,几乎每一件都是不可复制的精品。纯手工银饰承载的是水族的文化传统,独到的民族审美。银饰的使用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凡盛大节日必有盛装银饰相伴。水族人认为,佩戴银饰不仅有装饰美化的功能,而且能够达到庇佑与祝福的目的。幼儿戴的银帽福寓意其能平安成长、新娘出嫁时所戴牛角钗象征勤劳能干。银饰上大量的图腾花纹表达了水族祈求吉祥、美好的意愿,自古至今存在,说明水族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特点。

(3)自然生态文化价值。

“银器工艺在水族地区颇为流行。水族妇女佩戴的银角、银花、银簪、银梳、耳环、项圈、手镯、围腰链和大型的银器装饰品雅领,儿童帽子用的银佛、银扣、银铃、银片等需求量颇大,促进了水族地区银器工艺的代代相传与发展”[6]水族银饰是关于水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料,其中的头饰、颈饰、手饰以及腰饰等不同类型银饰的纹样,不同于其他民族的银饰品,因其打造过程的精致繁琐,凸显出水族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在打造过程中,水族银饰的植物纹、花朵纹是纹样创造的内容之一,也是重要的民族文化表现形式。水族对植物纹的喜爱源于本民族原始崇拜。水族的原始信仰呈现多元化特点。原始信仰表现了水族的万物有灵观念,使得人们在悠久的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祭祀大自然的文化习俗,如祭大树、祭巨石、祭水井等,久而久之形成了对大自然的感激与敬畏之情,成就了一种自然生态文化价值。这一观念也体现在日常佩戴的银饰中。水族银饰所刻的植物纹以植物纹、花朵纹为主,这与水族的居住环境有关。水族居住之地多处于高山密林间,最常见的植物便是花草树木,这样的环境给予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生存与发展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使得水族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自然取材于日常中常见的素材。原始崇拜使水族始终对自然保持着敬畏心理,所以他们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这也与党和国家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相吻合。“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是对中华文明生态智慧的传承,又完成了人类从依附自然到利用自然,再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跨越,赋予了新时代的内涵。”[7]由此可见,水族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生态文化理念仍然符合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要求,有助于推动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同时能够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4 结语

水族银饰经历水族历史发展过程的洗礼,已经成为水族传统工艺文化中的艺术瑰宝,凝聚着水族人民的智慧。水族银饰文化集中展现了水族传统文化价值、民族历史文化价值以及自然生态文化价值。新时代背景下,水族银饰工艺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发展,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猜你喜欢

水族银饰纹样
水族敬酒歌
瓷上莲 历代瓷器上的莲花纹样
《2020年杭州亚运会纹样设计》
银饰
藏族传统纹样中几何纹样的类型及其文化解读
上帝的水族馆
水族经典及其思想信仰
苗族银饰——大山深处绽放的美丽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
如何使氧化的银饰翻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