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武术的文化特征初探

2021-03-07余可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14期
关键词:中国武术内核武术

余可

(沈阳体育学院研究生部,辽宁沈阳 110102)

1 中国武术文化的几个发展阶段

中国武术文化形态的发展有超过2 300年的历史,与其他国家的武术发展历程有着完全不同的发展经历和文化底蕴,无论是从传承的时长种类还是应用的范围来看,中国武术文化都是一种极具代表性的中华文化的具象体现。很多国家也有自己民族的武术门类,但使其发展时间门类以及在新时期的活力,都远不如中国武术这边源远流长。在了解中国武术文化时,首先要对其各个阶段的发展历程和当时所注重的精神内核进行剖析和分解,达到更好的认识,能够从一个全面宏观历史性的角度,来理解和把握中国武术的发展脉络[1]。

1.1 第一阶段

中国武术发展的第一阶段是基于一种本能的自保意识进行的攻击厮打状态属于一种原始的武术,它没有类别体系的划分,完全是依靠个人的直觉和经验来进行操作,这一过程在各个文明都有普遍的存在反映了当时生产力落后以及文化传承能力有限的大历史背景之下,武术这门文化所体现出的局限性和原始性[2]。彼时武术的发展目的和内核仅仅是出于保护自身的利益,或者是夺取他人资源所进行的一种有别于传统争斗的,更具有目的性和杀伤力的动作组合。

1.2 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是随着部落和国家这一概念的产生,武术文化开始与军事文化相伴,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内需的战斗,人员数量也不断增多,为了提高部队战斗力,就需要对普通的厮杀打斗进行规范化,使其能够根据效率并能够在统一的指挥之下达成既定的效果。在武术发展的第二阶段,武术文化与军事文化高度绑定,其主要目的是以规范市民行为的方式来提高信息传达的效率和操作效果的可控预期伴随着军事发展和战争规模的扩大,武术的种类也根据不同的军事技术要求发生了更为具体的分类,各类武术的脉络和门类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第一次产生了分支。需要注意的是,在第二阶段,由于文字或语言已经相对成熟,所以对于武术的一些概要已经能够进行简单的记录和传承,在这一阶段武术的传承不仅是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也可以通过跨代记录的方式覆盖更加广泛的范围,并且在更长的时间内对内容进行保留[3]。

1.3 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是武术文化开始完善体系内部建设的过程,在这一阶段武术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已经总结出了丰富的经验后,人们通过对这些经验进行积累和总结,形成了更具系统性的文化传承模式,而且此时随着文字的出现对于需求概要的传承更加便利,覆盖的范围更加广泛,流传的时间更长,覆盖的学习者数量更多[4]。各种武术门类根据前人的经验积累,形成了系统性的发展脉络,总体呈现宏大具有活力,覆盖范围广,细分详尽的特点,与以往的武术文化发展相比,该阶段的发展状态更加完备,是武术完备形态的阶段。

1.4 第四阶段

随着清廷的没落,传统的封建社会土崩瓦解,武术在近代发展又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在社会背景发生巨大变动的同时,武术的内核,武术追求的目的,以及武术的发展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阶段被称为武术发展的第四阶段,该阶段很多西方文化开始逐渐渗透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西方之间的思想碰撞时有发生,一方面通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经验积累,使得西方在体育方面与我国传统文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在鸦片战争之后,西方文化以一种更高层次的姿态,进入到普罗大众眼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严重的冲击,这种冲击是全面性、系统性的,几乎所有的传统文化都受到了此次冲击,民族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认同感严重受损。武术文化的发展也开始有意识地朝西方文化靠拢。更多的武术参与者开始参考西方的竞赛形式,对武术的比赛方式进行调整和改进。现代武术文化改良运动就是在那一时期开始的武术现象,从过去单一的传统文化变为要同时面对中西方两种体育系统,在不同文化的思想碰撞之下,产生了很多文化的冲突和融合,这种复杂的情况一直延续到建国之后,是当时社会发展实际动态的一种缩影,体现了那个时代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丧失之后,对于传统文化不信任而是以一种带有歧视的角度来进行的,虽有失偏颇,但确实也对我国传统的武术文化发展和传承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5]。上文所提到的那些矛盾和冲突,也会随着社会发展的动荡程度加剧,不断强化。

2 中国武术的文化特征

2.1 国内外对比分析

与其他国家的武术相比,中国武术中含有非常丰富的植物性思考,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极具特色的哲学特点,中国武术的指导思想源于古代哲学中的天人合一的概念,这里的观念是道家哲学本体论的一种具体体现,他们认为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互连接的,人的发展和行为应该遵从自然的选择,在自然运转过程中恰如其分地进行相应的操作,实现天人感应达成较好的平衡,使人与自然之间能够保持和谐的状态[6]。武术作为一项强身健体的活动,本身就会给人的精神和身体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中国武术文化中有很多带有哲理性的内容,天人合一的观念是武术文化中一个非常基础,但又很根本的内核,它直接反映了中国武术文化与其他国家武术文化之间的区别,也集中表现了我国传统文化智慧,将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核以另外一种形式进行了展示。

中国武术文化对于不同时节,不同季节,不同时令都有不同的规定,其最终的目的是使得进行武术修行的人,其所做所为能够符合事实变化的规律,能够遵循自然发展演变的规律进行配合,达成和谐的相处状态。此外,从“天人合一”思想引发出“圆”与“空”的观念,是人对天地自然特色的领悟,因而也是武术最佳方式与境界。圆则灵活多变,空则轻灵无阻,圆而又空则做到活泼自如,循环不息。故不少拳种以圆、空为基本架势与手法,如峨眉拳和太极拳等均以圆、空为技击特色。特别是太极拳更是汲取了“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易经》)和“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等太极哲理而产生的。

2.2 技击性

技击性同样也是武术这个门类能够存在的一个核心,武术的功能性有很多,既可以陶冶情操也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进行相应的竞技表演活动,具有功能性,教育价值,哲学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通过以技击性为动作设计原则形成的各种攻防技术动作来实现,基于具体的操作和行为,将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融会贯通,以一种更加直观全面的方式来进行展示,是向外人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便捷方式,而且武术文化本身也能够强身健体,在过去这样的功能使得武术学习者络绎不绝,在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武术传播的范围[7]。随着西方规范的体育竞技规则的引入,关于武术的发展和经济也成为近代中国武术文化具体操作的两种不同的方向和风格,两种风格基于其目的性的区别,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走向了不同的道路,但是无论是竞赛形式还是套路表演行程,在企业文化发展的脉络中都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灌输。

2.3 学习武术的作用

由于武术练习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并且定期进行的训练科目,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起到健身的效果,因此随着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于自身的生活水平和身体健康有了更多的关注健身功能,成为近几年武术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8]。中国武术长期以来都有观察自然提升体质的功能,而过去这一套理论是基于传统医学的基础上进行的。中国传统的武功理论是以中医的阴阳五行说经络学说为依据来展开的,根据中医的相关理论人之一身,“惟精气神” 为三宝。精气神三者是相互联系的,“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精生于气,气化于精,精化于气,气化于神”。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外圆内方外圣内王的精神内核,经过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和不断的陶冶,在武术文化中也有具体的表现。我们希望通过练习武术,一方面提高体质,并掌握具体的攻防技巧和技术动作,另一方面也强调内部素养的提升,最好的武术学习状态是内外兼修,既能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又能够学习到哲学内核,让习武之人能够在应用武术技巧的过程中有方向,有节制,有目的,有倾向性地进行相应的行为。学习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实际上也是学习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精神内涵,完全是基于传统知识文化的内容来进行改进和发挥的,因此在学习武术的过程中必不可能去完全规避哲学思想和传统文化的影响[9]。在进行中国武术文化各阶段发展历程的调研过程中,需要对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动态,以及武术在这一阶段发生的变化进行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加真实全面地反映武术在各个阶段所发挥的效果。

2.4 武术娱乐性的引导

除了竞技性的武术内容之外,无数的分类中还包括一种娱乐性的武术,这部分的武术传承主要是希望学习者在进行习武的过程中,能够同时获得身体和心理上的满足和愉快。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武术,但是这部分人在进行武术学习的过程中,更多的是想要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来掌握武术文化中独有的文化内核,并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这也是当代武术发展必须要依赖的内容。人们在对武术进行观察和观赏时,能够从中得到艺术性的享受,因此武术与杂技,戏曲,舞蹈影视等多种文艺形式都有广泛的交集和接触。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和社会整体的变化,那种攻击性强的武术方式已经逐渐地被放弃,更多的是一种防守自卫的形式来进行内容的筛选。

3 结语

中国武术的传承,在近些年得到了全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一方面是武术传承本身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如果能够让武术这门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种类加入世界通用的类型中,那么无疑会对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得到有效的提升,从发展历程和总体规模来看,中国武术的文化内涵经过多次的迭代已经相当成熟,可以集中反映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猜你喜欢

中国武术内核武术
多内核操作系统综述①
强化『高新』内核 打造农业『硅谷』
中华武术
活化非遗文化 承启设计内核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中国武术“元问题”的历史思考——《中国武术思想史》评析
Linux内核mmap保护机制研究
中国武术有哪些派别
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