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九江山歌的社会功能及社会化创新研究

2021-03-07何小杰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14期
关键词:九江山歌民歌

何小杰

(九江职业大学,江西九江 332000)

山歌是人民在田野劳动或抒发感情的即兴之作。它具有内容短小、宽泛,节奏有力,情感质朴等特点。不同地区的山歌又具有不同特点。它的产生和传承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下进行的。

九江山歌是传唱于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城门、狮子、新塘、涌泉和城子镇一带的民歌形式,因为每首歌中只有三个音,也称三声腔、三音山歌。而柴桑区境内丘陵江湖居多,百姓以山地耕作和采莲打渔为主要劳动形式。在劳作时人民从简单的哼唱、歌吟、欢叫和狂热,十分有效地表达出劳动时产生的感情,体现出民歌文化社会功能的客观性。山歌是当地劳动人民在耕地劳作、红白喜宴、民俗节日时用来表达感情的主要形式。当地人民借用诗歌形式将劳动的辛苦、节日的喜悦和苦难后的期待抒发出来,久而久之,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精神文化。这种文化为当地农民百姓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也帮助了个人正确认识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和发挥个人在社会中的作用。

1 社会功能及社会化原理

社会功能是各种有助于社会对环境的调试或能满足人们社会行动需要的结果。文化是对具有一定社会共同性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起引导或制约作用的、由各种集体意识所形成的社会精神力量。文化从源泉上来自于社会的发展,是社会集体意识的产物; 从功能上有力的作用于人的思想和行为,对人的思想行为和行为方式起到引导和制约作用。

社会化是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每个人必须经过社会化才能使外在于自己的社会行为规范、准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这是社会交往的基础。从文化角度看,人的社会化是文化延续和传递的过程,个人社会化的实质是社会文化的内化。从社会结构角度看,学习、扮演社会角色是社会化的本质任务。帕森斯认为角色学习过程即社会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人逐渐了解自己在群体或社会结构中的地位,领悟并遵从群体和社会对自己的角色期待,学会如何顺利地完成角色义务,其功能在于维持和发展社会结构。

2 九江山歌的社会功能

2.1 知识传承功能

如《新打脚车步步高》“新打脚车步步高,郎是龙骨姐是枹。公龙套在母龙榫,母龙抱住公龙腰。叫声哥哥水来了。”山歌文字形象巧妙的描述水车的部件和各部件安装方法。后人从山歌中学会认识和使用劳动工具。如《牛娃对歌》“么事出世成又对,么事出世摆四方,么事出世坐中央?筷子出世成双对,酒盅出世摆四方,菜碗出世坐中央。”这是小儿的启蒙教育。如《天上乌云涌起波》“天上乌云涌起波,哪有山水不落河。哪有情哥不想姐,哪有情姐不恋哥。男女心思差不多。情姐门口一口塘,手拿搓板洗衣裳。双膝跪在搓板上,手打棒捶响叮当。不洗衣裳单望郎。”传播男女之间追求爱情的社会交往知识。

2.2 教化、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

九江县“三声腔”中的唱词,涉及的题材内容相当广泛、丰富,按当地文化工作者的分类,可分为以下几种: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情歌、生活歌、历史传说歌、儿歌等。这些都是劳动过程中山歌艺人对众人的赞美、劝说;对时事、世态的评述;对神灵的崇拜和祭奠;对儿女情长的向往和追求;对社会人生疾苦的控诉;并通过演唱不同朝代历史人物的经历,来树立为人处事的标准和道德素养的塑造,以及对童年生活的追忆等。其唱词均通俗易懂,对人物的刻画也非常的细腻鲜活,易于传唱[1]。如《世事歌》中“八十公公进花园,手攀花树泪涟涟。花开花谢年年有,人老不能转少年。再也不能比从前。树中百鸟四时鸣,二月花开满树枝。小心不管他人事,禁口缄言免是非。天色已晚我去回。”劝诫珍惜时光和谨慎为人。如《妹劝哥哥》中“妹劝哥哥莫贪花,贪花浪子败了家,起家犹如针挑土,败家犹如水推沙,日月如梭乱如麻。”教化世人勤俭节约。如《山歌好唱口难开》中“山歌好唱口难开,杨梅好吃树难栽。米饭好吃田难插,粑儿好吃磨难挨,好吃懒做咽糠菜。要唱山歌把口开,要吃杨梅把树栽。要吃米饭把田插,要吃粑儿把磨挨。要想富足靠勤快”教化世人勤快才能富足。

2.3 认识的功能

如《新打船儿走江边》中“说么大话拉么天,头无瓦来脚无砖。船头睏醒蓑衣盖,巴眼巴尽望青天。家中妻子别人眠。”可以认识到当时船工职业的卑微和生活的辛苦。从山歌当中认识到旧时的劳动背景,剖析社会下层现象,认识到人的本质在于社会生产关系。再如“发你胡说吐你言,搭你船来还你钱。娘家良田几百亩,婆家银钱几万千。靠你一只烂板船。”从嘲讽船工到夸耀身家,自然流露出对船工职业的不屑。“大姐莫嫌(我)烂板船,上走湖口下四川。干鱼腊肉是我吃,官家小姐任我眠。架船老板似神仙。”虽然船工阿秋式自慰自乐,吹捧自己见过世面,职业自由,但是人们都能从山歌中认识到旧时船工居无定所,四处漂泊,生活困苦,地位卑贱。也促进人们去发现这种社会现象的深层规律,激起劳苦大众反抗的斗志。

又如《看回情姐难上难》“情姐住在湖中间,年年涨水年年淹,心想搭船去看姐,又怕沉来又怕翻。看回姐来难上难。”这是在旧社会农村经常洪水泛滥,人民群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面对天灾无能为力的心理写照。

3 新时代九江山歌的社会化创新研究

3.1 九江山歌的社会化现状

人们一般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语言、规范、价值观等社会行为方式和人格特征,适应社会并积极作用于社会。在这个过程中,价值观是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上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一个爱国的社会人,首先必然是对本民族的文化的认可。要让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成为每个个体的价值观,离不开文化的传承和教化。民歌是这一地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熔炼而成的精神产品,同时也反作用于社会的精神陶冶[2]。九江山歌自然成为有效的价值观社会化的载体。

九江山歌在劳动中,激发劳动激情,减轻劳动疲劳;在农闲时,谈古论今,传播历史知识;在节日时,表达祝贺祈愿之情,增添气氛;在教育启蒙时,山歌又能传授各种知识,培养知书达理的素养。九江山歌采取当地语言语音,曲调简单,演唱程序没有定式,简单易学,张口即来。这些特点和社会功能在个人社会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特别少年儿童时期,通过大人长辈父母的传唱耳濡目染,很容易对山歌传达的社会文化产生认同感。

个人与社会相互作用,逐渐接受社会文化,掌握生活知识技能,使自己逐渐符合社会规范,扮演好各自的社会角色,塑造性格,这是个人社会化的内容。家庭、学校、媒介、同龄群体和文化是社会化的载体。当地政府要重视九江山歌作为核心价值观社会化载体的重要地位,不要把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束之高阁或流于形式,要切实的采取有效措施,广泛发挥地域文化在本区域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九江山歌目前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成立了专门的机构整理和保护九江山歌,并积极开发山歌在文化旅游中的作用。举办了山歌节,选送传承人参加民歌竞赛。但这些措施是远远不够的。丰富扩展传统民歌的内容,让民歌从形式和内容上都更贴近人民的现实生活,强化民歌的经济、娱乐消费功能,也是传统民歌向前发展的必然要求。传统民歌只有适应社会文化的变化趋势,充分发挥其时代功能,才能够真正地被传承和发展下去,否则,必然只能成为“消亡”的“传统”文化,成为博物馆的记录和收藏。只有把握好传统民歌社会功能的变化及方向,传统民歌才能在时代大潮中以新的姿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3]。

3.2 九江山歌的社会化创新路径

(1)积极培育九江山歌生存的土壤。

九江山歌的社会功能主要在农村发挥作用。目前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青壮年离开了农村,进入了城市,成了农民工。山歌的爱情交往功能逐渐退化。老年人和留守儿童成了农村的主要群体。老年人是九江山歌的主要传唱群体。少年儿童群体应该得到社会和政府的重视。知识传承启蒙教育功能需要充分挖掘。九江山歌的社会功能主要是农忙时节发挥作用。目前农村的收入构成也发生了重要变化。农村正在开展土地流转工作,大片山区丘陵土地改变了过去种植模式。机耕取代了手挖牛耕。激励劳动的功能也逐渐退化。政府应该鼓励并且引导人民群众发挥山歌在传统节日和红白喜事中的功能,强化山歌在现代佳节中活跃气氛促进交往的功能。

(2)创新九江山歌传播形式。

第一,山歌要写进小学生地方教材中去,为地方特色文化激发生机。小学生在地方民歌传唱中,可以学习文化知识,也可以产生对价值的认同,不断使个体社会化。第二,要采用当今受众广泛的新媒介。手机智能化、农村信息普及和时间碎片化的利用使得短视频成为最受欢迎的新媒介。要充分利用好这个媒介在山歌展示传播中的作用功能。第三,要结合当地秀美山水等地理特质和丰富的人文文化底蕴,开发九江山歌VR 资源,打好文化旅游牌,促进“大庐山”文化的发展。九江“三声腔”山歌作为九江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代表着九江地区特色,蕴藏着丰厚的文化积淀,无论是从宣传九江文化还是从认识九江文化来说,都起到了一个联结的作用,像一座桥梁,把游客深深地引入到九江来旅游[4]。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丰富历史文化旅游产品。传统历史文化旅游多以参观游览为主,缺乏主动参与、探寻历史文化奥秘的积极性。如在景区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研发一些虚拟场景、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让游客主动参与,利用交互技术形成互动,会大大激发游客兴趣。[5]

(3)九江山歌内容需要与时俱进。

原汁原味的九江山歌在历史长河的不同阶段发挥了必要的社会功能,在新时代里,山歌的内容要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发出有时代内容的新山歌出来。一方面,山歌要倡导和谐氛围,传播正能量,在新农村建设中和城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对传统歌曲要“吸其精华去其糟粕”。如《新打脚车四步头》“新打脚车四步头,架在西山大渠沟。油树龙骨茶树爪,枫树坐板活柔柔。车动江河水倒流。水倒流来浪花翻,社员硬叫水登山。你要不来我就赶,赶得青苗乐开怀,歌声笑语水中来。”这是20 世纪70年代末根据《新打脚车步步高》改编的,反映社员建设四化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如《一曲乡音迎你来》“登上庐山乐开怀,庐山美景惹人爱,远方朋友快上山,我唱山歌迎你来,我唱山歌迎你来。我唱山歌迎你来,友谊鲜花沿路开,仙人洞里迎泉水,含鄱口前观云海,花径香风醉心怀。五老峰上云雾飞,九天银河落下来,人说天堂仙境美,庐山比仙境更可爱,一曲乡音迎你来。登上庐山乐开怀,庐山美景惹人爱,远方朋友快上山,我唱山歌迎你来,我唱山歌迎你来。”通过改编填词,又把庐山旅游来宣传。另一方面,山歌要使用当地农村语言,内容要反映当地农民关心和关注的热点,特别是可以传达中央的“三农”精神,或者可以给农民释疑解惑的内容。特别是乡村振兴及城乡融合发展,需要实现从外出打工的“民工潮”到“返乡创业潮”的转变,以山歌作为宣传载体,更能得到乡亲们的认同。

(4)九江山歌既要内涵化发展,也需外延化发展。

九江民歌歌唱家徐嘉琪认为,传统与现代不应该是二元对立的,应该生活在一个时空。传统的“传”意思是传承下去,“统”则是能统合人的精神,这就是传统。九江山歌是九江民歌的一种,其他还有瑞昌的牛歌、武宁的打鼓歌、湖口的渔歌,以及都昌的“过山丢”,瑞昌的“隔山拖”,永修的“拖山歌”,九江的“隔山丢”,星子的“插秧号子”,庐山的“石工号子”等。过去,流传在乡村,山歌具有浓烈的乡土风味。方言体系差别大,“山歌不出乡,各有各的腔”“一去二三里,土语四五家。”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普通话的普及,传统民歌互相影响,虽然保持独有的特点和风貌,但也汇聚融合了其他民歌的精彩。九江民歌,有的地方受到戏曲的影响,变成了戏曲的腔调,这说明九江民歌与地方戏音乐关系密切。九江西北部,民歌受到湖北、湖南的影响、丰富,淳朴、亲切、田园风味浓厚;一个是修水的东部,民歌受到福建、广东的影响,高亢奔放,舒展抒情。因此担心非遗项目因创新而变得面目全非,也是多余的。要让“九江山歌”活起来,就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寻找和创造出当前农村百姓喜闻乐见、普遍接受的形式。况且,九江山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代表性项目,它的外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一方面是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就是文化的造物,是人类智慧的外显和人类创新能力的体现;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它的出现一定是过去时的,是经历了一定时期的发展历程的。同时,它又要继续发展,因而又是现在时和未来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环境也时刻处在动态的变化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应用虽然有可能改变社会,但社会本身更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起着根本性的作用,只有那些具有满足社会需求能力或潜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才会被人们实践应用,并因此获得继续生存的空间。那么,在新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当然可以自觉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既有形式或内容进行某种创新,实现某些突破,以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6]。

猜你喜欢

九江山歌民歌
悠悠的九江
山歌还要妹起头
山歌
九江丝弦锣鼓
长干曲四首(其二)
三百山山歌
苗山歌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