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家庭教育影响因素和应对策略研究

2021-03-07阳步芳朱虹李越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14期
关键词:教养子女青少年

阳步芳,朱虹,李越

(成都师范学院,四川成都 611130)

科技日益创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互联网的发展和变革直接改变和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网络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实用工具,为我们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会不可避免地产生负面影响。其中,青少年网络成瘾则是典型的因为对互联网的过度使用或不良使用而造成的社会性问题,而父母教养方式则是青少年成瘾的重要影响因素[1]。

1 网络成瘾概念以及行为特征表现

网络成瘾的概念最初是在1994年由美国心理学家格登博格所提出。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简称IA),是指在无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其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按照金伯利的观点,网络成瘾的特征包括“耐受性增强”“戒断症状”“社交学习与社交等社会功能受到严重影响”“上网频率高出事先计划”“企图缩短上网时间的努力总是以失败告终”“花费大量的时间在与互联网有关的活动上”“虽然意识到上网带来的严重问题,但仍然投入大量时间上网”。网瘾人群的具体行为表现为对网络过分依赖,自制力不强,精神萎靡,并且投入大量的精力或者是金钱在其中,从而获得心理上的一种充实感和满足感,并沉溺在虚拟世界中无法自控,严重的甚至会出现与世界脱节的现象。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于2005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次网瘾调查行动,调查结果显示13~17 岁的青少年网民中网瘾比例高达17.1%,初中学生网瘾现象严重。如今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问题愈发严峻,并且其影响因素涉及众多方面,家庭是青少年重要的活动场所和教育场所,在子女的身心健康成长过程中,家庭起到了关键性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所以重视家庭在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作用显得极其重要[2]。

2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家庭教育环境因素

2.1 亲子关系疏离

家庭是子女成长过程中最早接触的教育场所,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情感和爱的培养对个人具有社会化的意义。单亲家庭或父母忙于生计而无暇顾及子女的家庭容易存在亲子关系冷漠的现象,父母与子女缺少有效沟通,并且在亲子关系疏离的家庭中,父母往往忽视了子女的心理成长以及情感需求,只单方面进行物质的补偿和满足,却并未给予子女充分的理解和关爱,彼此不理解不体谅,长此以往,势必会造成亲子间沟通障碍,形成一道无法化解的隔阂。因为在家庭难以获得想要的关爱,再加之人际交往圈有限,对外界的探知渠道主要是通过网络媒介,部分青少年在对父母的逆反心理作用下会将更多的注意力从学习转移到网络中,因此低成本而高包容性的互联网环境便成为青少年发泄情绪、释放自我的首选之地,虚拟世界娱乐的多样性与“人文关怀”能使使用者感受到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得到的快感和满足感,相比于有社会经验的成年人来说,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自制力差且好奇心重,他们对遍布良莠不齐信息的网络世界难以抗拒,进而容易一步步沦陷其中无法自拔。

2.2 重视学业轻视品德教育的错误导向

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许多父母会将子女的成绩作为评判其优秀的标准,一切以分数为准,分数越高则认为子女越优秀懂事,并且在父母间的盲目攀比以及社会重学氛围的影响下,一个家庭往往会在孩子的学业上花费大量的金钱与精力,其中包括报各种补习班与请家教,父母在其中投入的成本与期望成正比,成本越高,父母对子女的要求就越严苛,同时子女背负的心理压力也会越加沉重。但实际上学业与父母两座“大山”的压迫不一定就能实现家长希望孩子成为“人中龙凤”的愿望,得到的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出现子女逆反心理严重,情绪极端和行为反常的一系列问题。因为受重视学业轻视品德教育的错误导向的影响,父母忽视了对子女自制力和责任感的培养,品德教育缺失,以至于青少年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身体状况方面容易出现问题,人际交往能力差和性格缺陷是目前青少年群体存在的典型问题。现实生活的残酷沉重与父母的否定会促使一部分不堪重负的青少年投入网络的怀抱,随意发泄并且沉溺于网络世界的自由与轻而易举就能得到的肯定与赞同中,现实生活中挫败感和失败感都能在虚拟世界进行消磨,进而逃避现实,成了网络的俘虏。

2.3 父母教养方式不当

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将自身的教育理念,隐含的情感和态度用于抚养子女,在日常生活中影响子女发展的教育行为。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已经觉醒,独立性增强,但青春期的孩子同样存在情绪起伏大、多变易怒的特点,这一时段生理成熟提前和心理成熟的滞后会导致其内心充满矛盾和冲突,此时便需要父母对其进行适当的干预和疏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就目前来说,在最适宜并合理的民主型教养方式中成长的青少年不存在明显的网络成瘾问题,而其余的教养方式则存在诸多问题[3]。

2.3.1 过度纵容的放养型教养方式

放养型是一种父母对子女个人选择, 性格爱好等不加以干涉,任其在宽松的环境下自由发展的教养方式。这般宽松的教养方式一定程度上既赋予了子女与外界较多接触的机会,有利于个性发展的同时又减轻了父母的负担,使其能在自身的事业上投入更多的精力,看似两全其美,但对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来说,父母过度的放纵会使得子女的思想观念在受外界不良因素影响后无法得到正确及时的疏导,甚至会产生一定程度上的扭曲,尤其在网络覆盖的现代,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的认知中,影响甚至改变掉人们以往固有的认知观念。虽然生活在这种不受管束的环境下的青少年往往具有很强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性,不喜约束反对教条,但是自我约束能力与自制力较差,过度使用或不良使用互联网后容易网络成瘾,在不受外界限制的情况下对互联网过分依赖影响正常生活,并对父母的规劝充耳不闻或者剧烈反抗,加剧矛盾冲突,恶化亲子关系,直到最后沦陷在虚拟世界之中。

2.3.2 过分干涉和否定的教条型教养方式

教条型教养方式指父母在子女的行为模式中强行加入自己的要求,并制定行为准则,不允许子女有任何反驳,苛求强硬的教养方式虽然暂时会达到让孩子乖乖听话的目的,但同时也会让孩子对父母产生畏惧心理,造成孩子与父母间的隔阂,而且还会严重打压子女自主意志的发展,内心想法无法表达而背负极大的心理压力,致使情绪不稳、缺乏安全感、自卑等一系列心理问题。父母对子女所表现出的愤怒、责备、惩罚等负性情感越多,对亲子关系的负面影响越大,从而容易导致子女心理问题的产生。相关研究发现,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逆反心理呈显著相关,过分宽松的教养方式会致使孩子在缺乏管束的环境下肆意妄为,道德意识薄弱,而过分严厉和否定的消极教养方式则会增加逆反心理的产生。也就是说,父母越严苛,越强迫,子女的逆反心理就越严重。现实中存在厌学心理的青少年并非真正的不喜欢学习,而是为了对抗父母的权威,父母不希望他们接触的网络,一定程度上反而成为他们用来反抗父母的工具,因为父母在其成长过程中过分干涉与否定而形成的自卑、压抑、胆怯的性格则会被网络的保护色所掩盖,从而营造出一个全然不同的,青少年自身所希冀的形象出来,从而获得全新的体验,以满足对自我评价的更正。

2.3.3 过度的溺爱保护型教养方式

溺爱保护型的父母会一切以子女为中心,过分纵容过分顺从,对子女生活中的琐碎杂事一律承包,并且出于对孩子安全性的考虑,父母双方会在各方面对其进行监护和关注。溺爱保护型的教养方式类似于温水煮青蛙,父母以一种极端的爱护将子女的个性发展扼杀在温柔乡中。溺爱保护类型的家庭教育表面上是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但实际上则是父母为了满足自身对孩子的保护欲和控制欲,使子女被局限在家人划定的保护圈内而得不到足够的磨炼,社会经验不足,对家庭有着极强的依赖性,出了舒适圈后便难以自立。青少年好奇心重且自控能力较差,一旦沉迷网络游戏便难以自拔,如果外界不加以干涉和劝阻则极容易引发严重的后果,但部分父母因为疼爱子女,便不加以责罚管制,放任自流,直到最后酿成大祸才后悔莫及。父母的迁就与退让就是造成孩子流连忘返于网络,结果网络成瘾的最大帮凶。实际上在父母溺爱迁就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青少年,其独立自主能力与自我意识发展较为滞后,容易出现行为失控、人际关系紧张的问题,更有甚者会出现离开家庭后自身生活难以自理的现象。

3 从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角度分析应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策略

3.1 从家庭角度出发,采取正确教育方法

3.1.1 加强沟通,改善亲子关系

沟通是父母与子女相互体谅相互理解的桥梁,父母只一味地对子女进行物质上补偿是无法满足子女的精神需求的。家庭是青少年生活的主要场所,而父母也是青少年主要接触的人群,父母本身的言行举止也会对子女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父母本身也应该在教育子女时对自身进行反思。在必要情况下,父母可以适当地站在子女的立场上对其思想进行了解,放下“慈母严父”的架子换位思考,在尊重、理解的基础上对子女的生活给予指导,不过分干涉也不过分纵容,并选择性的“放手”,让孩子在较为自由的环境下成长。同时,在与子女交流的过程中应改“灌输”为“疏导”,以自己成熟的引导并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子女不在感受到受父母的控制和压迫时,他们才能真正地对父母敞开心扉,倾吐心声和寻求帮助,因此唯有建立在彼此信任与理解上的沟通才是最有效的沟通[4]。

3.1.2 客观看待网络,减少偏见

在谈到有关于网络的话题时,不少的家长都会无形中佩戴有色眼镜去看待网络,并认为网络对青少年是百害而无一利的“玩具”,但实际上很多家长并未意识到作为信息传播媒介的互联网本身并没有危害,导致危害产生的是使用互联网的人群以及行为。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利与弊本就为一体,重要的是人们应该学会如何去正确应用这一工具,网络中蕴含的信息丰富多样,轻松自由的游戏环境可以使青少年在学习之余进行适当的放松,实现劳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还可以极大的满足青少年的好奇心,扩大其眼界。然而青少年明辨是非的能力不足,很容易在泥沙俱下的网络环境中迷失自我,由此父母可以适当干涉子女对网络的使用,在互联网使用方法以及时间进行管制,并制定规则,帮助子女识别网络中的不良信息,加强自我保护的能力,并时刻做好预防工作。

3.1.3 丰富青少年生活,转移注意力,培养健全人格

现实生活的单调乏味会使人们将注意力投入到新颖且更具有吸引力的未知领域,对于未踏足社会,人际交往圈有限的青少年学生来说,网络是比学习更具有吸引力,因而青少年会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在其中。家长可以有意识,有目的的安排一些子女感兴趣的活动,比如,旅游或者是文娱体育活动,以一种轻缓和有力的方式实现子女注意力的转移,丰富了青少年生活,能有效消除因长期沉溺于网络世界而产生的空虚感,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与活动行径挪移到现实生活当中。参与文娱活动不仅可以将青少年从狭窄的交流空间解放出来,培养青少年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心理素质和自控能力,还能帮助建立父母与子女间良好的亲子关系。丰富多彩的生活培养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培养,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样也为子女与父母情感交流与融洽共处提供了适宜的条件。

3.1.4 调整教养方式,改善亲子关系

不同的人在不同年龄阶段有着各异的心理发展状况,同样,不同时期的年龄阶段所适宜的教养方式也会有所不同。过度纵容的放养型教养方式容易造成子女过分任性与追求自我,而责任感与同理心的缺失,恶化亲子关系,不利于家庭和睦与社会稳定,父母需要以较多的时间与耐心对其进行管制,必要时可采取较为强硬的态度和措施。过分干涉和否定的教条型教养方式不利于强少年自我意识与个性发展,父母应给予子女一定的肯定和自由选择,不能全权包揽。在教育实践中,父母首先需意识到教养方式对子女网络成瘾的重要影响,并进一步反思和调整其教养方式,多使用权威教养,少使用专制纵容教养[5]。

过度的溺爱保护型教养方式不仅容易使子女迷失自我,同样也会使得父母在以子女为中心,对其一味地迁就与溺爱中变得茫然失措,造成子女过分依赖家庭,独立自主能力与自我意识发展滞后的后果。因此,父母应注重培养子女的自利性,促使其学会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过分严苛的管教方式不利于青少年的个性发展,而相对宽松温馨的家庭氛围能促进和睦亲子关系的建立,并且有效防止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产生,预防或改善网络成瘾[6]。

3.2 从学校角度,注重网络成瘾的防治

关于中学的网络教育,中学管理者与教师首先应重视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危害,并且采取一系列积极的干预与防治措施,其具体措施可包括在教学活动中借助多媒体,以视频或课件的方式对互联网的正确使用加以宣传,然后举办关于网络教育,预防“网瘾”的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正确有效的思想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到网络成瘾对身心健康和学习的危害。同时学校应定时开展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将学生从封闭阻塞的学习环境中解放出来,并将学习范围扩展到课本教材以外,避免与社会脱节。而对于已经网络成瘾的学生,学校应积极将其送往心理咨询处进行专业矫正,并及时通知家长,共同帮助学生走出困境。

3.3 从社会角度,加强信息网络的监控与管制

社会是共同生活的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社会关系联合起来的集合,而政府在其中就是扮演着管理者的角色。当代社会互联网快速发展,网络影响着人们的方方面面,影响范围之广,传播速度之快令人咋舌。其中所蕴含的不良的网络信息对涉世未深的青少年有着极大的消极影响,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网络信息的监管,净化网络环境,避免一些黄色网站或暴力网站对青少年的精神毒害与污染,同时严格管控各地网吧运营,禁止其接收未成年客户,进而控制不良社会风气在未成年人之间的传播与影响,以法律筑起一道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高墙。

4 结语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复杂多样,而随着现代社会不断发展而衍生出的青少年教育问题也愈发严峻,国内目前对网瘾现状的应对策略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大多只停留于表面,而根源实际上就在于家庭教育的不当与缺失,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才是解决网络成瘾的良策。融洽的家庭环境、积极的学校教育以及严格的社会管制都可以有效防治青少年网络成瘾,由此需要家庭、学校与社会三者齐心协力共同合作应对这一社会性现象,这条道路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教养子女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教养方程式
使人高贵的是根植于内心的教养
十二位果敢妈妈不同寻常的教养笔记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熊孩子的超市教养课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