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0年网络流行语语义初探

2021-03-07晏凯旋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31期
关键词:凡尔赛突击行者

晏凯旋

(吉林大学,吉林长春 130012)

1 网络流行语概述

网络流行语是网络空间里的一种语言变体,是一种特殊的网络语言。杨萍(2010)认为,网络流行语是由网民创造或由网民积极传播的,进而被多数网民认可、接受并使用的语言。2020年是极为不平凡的一年,网络流行语也显示出高度的生机与活力。我们身边充满了“社会人、早睡人、尾款人”;生活中出现了许多“凡尔赛文学”代表人;一场疫情让“云监工”“逆行者”“合作抗疫”等词语进入大众视野;“夸夸群”“996”“爷青回”“那么普通,又那么自信”“集美”“突击式尽孝”等网络流行语也在2020年掀起了不小的潮流。

2020年12月中下旬,百度沸点、咬文嚼字、央视新闻等微博号和平台纷纷发布了2020年的十大网络流行语。该文从中挑选了几个最为常见的词语,包括“打工人”“凡尔赛”“逆行者”“突击式尽孝、战斗式攀比、批发式送礼、集体式无聊、插刀式问候”等。

2 2020年网络流行语分类

2.1 旧词新意类流行语

2.1.1 “打工人”的语义变迁

打工人”属于旧词新意类,也是在“xx 人”的构式基础上所产生的2020年网络流行语,类似的如早睡人、尾款人,这一类网络流行语的语义重点都放在了定语上,即词组的前半部分,如打工、早睡、尾款。认知语言学提出,语言大部分情况下是主观的,情景化的,动态的。“打工人”的意义便是情景化的,动态的。“打工”一词最早出现在香港。《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对于“打工”一词的定义是“做工(多指临时性的)”,如“打工仔,打工妹”。2020年,“打工人”的梗突然爆火。网络上现在对于打工人的定义是:现在很多上班族的自称,他们起早贪黑,拿着微薄的工资,做着辛苦的工作。“打工人”是当下年轻人用于自嘲的一个新名词,相较于以前的“社畜”等词,“打工人”涵盖的范围极广,并不单纯指做临时性工作的人,从都市白领到快递小哥,都是“打工人”中的一分子,并由此衍生出了“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这一看似是在自我激励又暗含几分自嘲的网络流行语[1]。

2.1.2 2020“打工人”的语义特点

(1)他一个外来的打工人请假实在不容易,也没时间看牙齿,只能应他要求加班给他拔掉。(2018 微博@口镜探针镊子)

(2)然而,作为一个北京人,当我清醒地认识到这一切,对外地打工人充满感激的同时,也不能不引起深刻的反思。(1998《人民日报》)

(3)维权已是刻不容缓。打工人权益受侵害的问题极易引发其他社会问题。有的打工人员素质低,法制观念淡薄,利益受损后,他们不能利用法律武器来解决问题。(1999《人民日报》)

(4)我们都是数据时代的打工人,有形的、无形的、有偿的、无偿的……(2020 微博@FigureVideo)

(5)打工人,打工魂,网上办公要留神! (2020 微博@重庆网警)

(6)对打工人来说,一周的哪个时刻最煎熬? 那必须是星期天晚上。(2020 微博@全现在)

以上的六则语料中,前三则来自BCC 语料库,为2020年之前的语料,后三则来自2020年的微博,充分显示了打工人的使用语境与其内涵在2020年发生了极为显著的变化,可以看到其词义的动态性。从语料可以看出,在2020年之前,公众对于“打工人”群体的固有印象是“+低收入、+综合素质偏低、+外地来的”,且对于打工人群体可能怀有一种怜悯的心情,而在2020年打工人的语义发生了变异,一是所指范围扩大,“我们都是数据时代的打工人”,从都市白领到工地小哥都囊括在了打工人的语义内;二是情感色彩发生变异,从含有怜悯的词语变成了大众的自嘲式网络流行语[2]。

以“打工人”一词为基础,出现了“早睡人”“尾款人”等网络流行语,这些词的意义十分好理解,并且言简意赅,还具有一定的娱乐性,因此,一经产生便能够很快为大众接受和使用。

2.2 非本义类流行语

2.2.1 “凡尔赛”的概念

“凡尔赛” 作为非本义类的网络流行语,也是2020年流传度极高的网络流行语,属于旧词新意类。“凡尔赛”原指法国贵族宫殿,这个概念最早出自日本漫画《凡尔赛玫瑰》,现在意指拥有着优越生活的人想通过一种反向的表述来不经意透露自己的优越之处这一现象,多用来调侃他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凡尔赛”和“打工人”是对立的概念,前者是表明生活的优越,后者是表达生活的艰辛。

“凡尔赛” 一词在北京大学CCL 语料库未有有效语料,2020年以前,凡尔赛多与“华盛顿体系”共现,或是出现在“凡尔赛宫”中,不在该文讨论范围。下面语料来自2020年的网络。

2.2.2 2020“凡尔赛”的语义特点

(1)如“凡尔赛女王”伊能静的微博,一边谦虚地称自己不过是“几乎专职的家庭主妇,过去的荣光,我很少回顾”,又随即用洋洋洒洒几百字一一列举了所有的“荣光”,像是和周杰伦合作、和安室奈美惠合唱、入围金马奖这样的成就都用轻描淡写的语气。(2020 微博@新京报书评周刊)

(2)快来围观大型凡尔赛现场! “我从来没仗着自己漂亮,这是天生的我也没办法”。(2020 微博@愿平安祥和)

(3)凡尔赛人总是用着诙谐与不经意的语气说出让人艳羡的话,这种看似抱怨,实则炫耀的语气让人牙根一痒。(2020 微博@鑫全工作室)

(4)在新通有一位教师,从小到大一路保送,不用参加高考,就被保送至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又从本科保送至浙江大学硕士,甚至可以直接保送至博士。但是,想要“接接地气”的她,选择前往英国利兹大学感受生活。今天小新就来带大家认识这位“凡尔赛”教师——May Chen。(2020 微博@浙江新通外语)

语言从心理属性上来说是人们的思维的工具,“凡尔赛”一词出现的不同语境也反映了使用者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感情色彩。综合2020年的关于“凡尔赛”语料可以看出,作为一个非本义的网络流行语,它的使用语境非常灵活。关联理论被认为是认知语用学的基础,该理论指出语言交际是一个认知——推理的互明过程,话语的理解就是一种认知活动[3]。

从2020年包含网络流行语“凡尔赛”的语料可以看出,它的语义以及感情色彩与使用的语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既可以用于对他人的调侃,也可以用于表达对十分有实力的人的钦佩与赞扬,整体的情感色彩是不定的,有时偏向于负面的嘲讽或调侃,有时偏向于正面的赞扬,需要根据具体语境来理解。

2.3 “××者”类流行语

2.3.1 “逆行者”的基本语义

“逆行者”的意义重在“逆行”。“逆行者”指的是对英雄的称呼,当灾难来临大家纷纷逃离的那一刻,有人却毫不畏惧、逆流而上、奋不顾身冲向危险救助他人,人们称之为逆行者。2020年“逆行者”主要指在疫情期间,面对新冠肺炎的巨大风险,身处第一线与疫情做抗争的平民英雄们。

《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对于“逆行”一词的定义是:(车辆等)反着规定的方向走,如“单行线,车辆不得逆行”。而在“逆行者”这一词语中,逆行的主体变成了人,且多为受人们尊重的群体,可以是读书人或作曲家等。从语料中可以看出,不论是2020年以前还是2020年,“逆行者”所表达的情感或者态度在一般情况下都是积极的而非负面的,不管是“不被潮流所左右”的读书人,抑或是“与时代格格不入”的勃拉姆斯,都是令人尊敬的,以“逆行者”一词表达言者的敬佩之情[4]。

关联理论强调语境在交际中的重要性,对于“逆行者” 这一流行语的分析也不能脱离语境去讨论。“逆行者”虽早已在王夫之的《读通鉴论》中出现,至2020年才真正流行起来,成为2020年的年度网络流行语。在这个过程中,“逆行者”的基本语义没有发生变化,意指所作所为与时代潮流或与大部分人格格不入的人,一般表示积极的敬佩之情。

(1)士当逆乱垂亡忧危沓至之日,诡随则陷于恶,躁竞则迷于所向,亦唯为其所可为,为其所得为;而定大谋、成大事者在此,全身保节以不颠沛而逆行者亦在此。(清·王夫之《读通鉴论》)

(2)我们可以把勃拉姆斯视为一个生活在浪漫主义时代的“复古作曲家”,一个勇敢的“逆行者”,也正是这样一位与时代“格格不入”的执拗大师,让后世的众多音乐人都对他肃然起敬。(2014 屈亚军《浪漫主义时期的“逆行者”》)

(3)他们(指消防官兵),是世界上最美的逆行者。(2015 贾慧彭《最美的逆行者》)

(4)真正的读书人恰恰是一些时尚的叛逆者、潮流的逆行者;至少,他们不以时尚为准绳,更不被潮流所左右,无论在何等处境中都不会放弃自己的审美原则。(2019 曹丽芹《读书与时尚》)

2.3.2 2020“逆行者”的语义变化

但在2020年“逆行者”有了特定的常指的对象,即在疫情期间奔赴一线抗疫的医生、护士、志愿者等受人民群众尊重、为人民群众所敬佩的群体,可以看到“逆行者”常出现的语境有了一个非常大的转变[5]。

(5)高校要积极发挥“最美逆行者”精神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伊萍2020《在思政教育中弘扬“最美逆行者”精神》)

(6)这不禁让我们想起武汉封城的时候,全国支援湖北、支援武汉的壮举,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一想起当时”逆行者“的画面,热泪盈眶。(2020 微博@黄安)

(7)这场无硝烟的抗疫战争,我们胜利了。慢慢地,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感叹,最美逆行者才是我们要追的星,他们才是这个和平年代真正的英雄。(2020 微博@纸条君-纸条)

2.4 “突击式尽孝”类流行语

2.4.1 “突击式尽孝”的语义分析

2020年以前,“尽孝” 一词往往是单独使用,前面不附加表状态的状语,往往是表地点(在家里尽孝)或是表对象(对父母尽孝)。

(1)宋庆龄联想到自己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叹口气道:“妈咪这一生太不容易了。”(2013 陈廷一《宋氏家族全传》)

(2)放下电话,为人子尽孝的成就感和自我炫耀的满足感交织在一起,让叶陶兴奋莫名。(2007 李可《杜拉拉升职记》)

(3)身在高原,远离父母和孩子,对父母我们不能尽孝,对孩子又不能尽责,那份内疚、那份自责是用语言无法表达的。(2008 新浪博客@·希望)

“突击式尽孝”在“尽孝”之前添加了表示状态的具有冲击力的状语成分,使尽孝一词出现的语境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突击式尽孝”意指很多年轻人在平时不与父母联系,只有在节日的时候对父母进行短暂的爆发式的关爱的现象。

(4)“突击式尽孝”集中爆发,春节前夕淘宝亲情账号发起绑定数环比增四成。(2020 新浪网)

(5)不过,节日期间的关爱密集但也短暂,更像一种“突击式”尽孝,让精神赡养如细水长流,才是父母内心真实的情感需要。(2020 微博@每天读点正能量)

(6)据某平台数据统计,不少年轻人以年货之名进行突击式尽孝。(2020 微博@抚州黎川发布)

“突击式尽孝”和“尽孝”所附带的感情色彩是有所不同的。“尽孝”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所提倡的一种品德,是正向的、积极的。而“突击式尽孝”更像是对当下社会现象的警醒,提醒年轻一代要加强自己和父母之间的联系[6]。

2.4.2 其他“X 式V”类网络语的特点

除了“突击式尽孝”之外,还有“战斗式攀比、批发式送礼、集体式无聊、插刀式问候”等都属于同类的网民新创网络流行语,这类词组在构成上特点极为显著,在语义上的重点也放在了前半部分,选择具有冲击力的词语——“突击”“战斗”“批发”“集体”“插刀”,具有夸张描述的特点。

(7)我最反感的就是插刀式问候了!所以这次我一定要把大刀弹回去。(2020 微博@西瓜文仔)

以“插刀式问候”为例,这里的插刀并非是真的插刀,意为过年亲戚见面时一种残酷式的问候方式,哪壶不开提哪壶。从例(7)中可以看到,“插刀式问候”的运用具有一定的修辞效果,非常灵活,这里的“刀”可以单独拎出来使用:“把大刀弹回去”。

3 结语

网络流行语是反映当下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与社会热点联系紧密。该文在认知语言学和关联理论的理论基础上对于2020年的几个较为常见的网络流行语进行研究,发现了它们在不同时间、不同语境中所呈现的复杂的语义以及语用特点。但是对于该文提到的三大类网络流行语以外没有涉及,未来针对这个领域的研究或可从不同角度更全面地探讨。

猜你喜欢

凡尔赛突击行者
做“两个确立”的忠实践行者
汽车安全测试的“凡尔赛”语录——凡尔赛C5X安全解析
逆行者
抗疫当中,国企这样“多线突击”
加油站“凡尔赛”:油价终于不涨了
加油站的凡尔赛:油价终于不涨了
蛟龙突击
凡尔赛C5X
Cлово месяца
最美逆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