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竞技后备才培养策略研究

2021-03-07

运动精品 2021年11期
关键词:电子游戏电子竞技后备

唐 峰

(西北师范大学,甘肃 兰州 730070)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各项体育赛事被迫停止。疫情对线下体育产业带来冲击,国家体育总局发文鼓励体育企业创新商业模式,积极探索线上体育供给服务模式,培养体育产业的新业态[1]。电子竞技作为一种线上的体育竞技项目恰到时机的填补了我国线上体育产业的新业态。目前,在疫情常态化的情况下,电子竞技的发展有助于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电子竞技后备人才的培养不容忽视。本研究着眼于体育产业的未来,分析我国电子竞技人才后备问题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原因,以提出电子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策略。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调研

以“电子竞技后备人才”“电子竞技发展”“电子竞技项目”等关键词,以“2000.1.1—2020.11.24”为时间结点,查询中国知网数据库相关文献,筛选10多篇论文为核心参考文献。

1.2 访谈法

对电子竞技方面的专家进行了访谈,将访谈内容进行了总结归纳,了解我国当前电子竞技后备人才培养所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现实问题。

2 我国电子竞技的后备人才培养的基本问题

2.1 理念发展滞后,缺少基础性理论指导

关于电子竞技是不是体育这个问题在学术界饱受争议,电子竞技究竟是不是体育很难给出定义,但电子竞技在我国已经被纳入了体育的范围。2003年在体育总局的批准下,我国将电子竞技列为第99个正式体育竞赛项目,随后又改为第78号正式的体育项目;2017年,国际奥委会同意将电子竞技视为一项体育活动,2018年雅加达第18届亚运会将电子竞技纳为表演项目,2020年亚运会,电子竞技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尽管电子竞技已被纳入体育的范围,但很多人对于电子竞技的理念还存在偏差,电子竞技理念的发展滞后,缺少正确的认识成为制约电子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理念的发展滞后主要表现在对于电子竞技概念的模糊。电子竞技是由电子游戏发展而来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两者的概念和范围界定十分模糊,我国传统的文化观念对于游戏文化本就不认可及其我国应试教育理念和游戏长期存在的冲突,使得电子竞技被标上“玩物丧志”“电子鸦片”“网络毒药”的标签。

2.2 电子竞技选手选拔机制问题突出

电子竞技选手和其它竞技体育项目运动员一样,都是从青少年开始经理选拔、训练、比赛和退役4个阶段。选拔主要分为线上选拔和线下选拔。在电子竞技游戏本台中,游戏本身会对玩家进行排名,电子竞技俱乐部会对一些排名考前,年龄较小有潜力的玩家发出邀请,通过训练后从玩家转变为职业选手。这种方式为线上选拔。有些想成为电子竞技选手的玩家会通过线下联系电子竞技俱乐部,在俱乐部进行一段时间的培训,通过一系列的选拔考核后成为职业选手。央视关于中国电竞发展现状的报道称,2019年上半年国内电竞从业者超过44万人,人均月薪超过1.1万元。[2]电子竞技顶级赛事的职业选手平均收入可达11-12万美元。2019年春季,JDG战队发布“百万年薪”青训队员招募计划,声称只要入选青训队,年薪便为8-20万元;职业选手年薪25-100万元;明星职业选手年薪可达千万。[3]选拔机制的门槛不高,没有制度的规范,及其高额的收入水平,使得大量的青少年并不审视自身,一股脑的投身电子竞技,造成了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不良社会现象。

2.3 电子竞技运动员职业生涯过于短暂

电子竞技职业领域相比于传统体育竞技更具有项目优胜略汰的残酷性,我国早期的优秀电子竞技运动员从职业生涯开始到结束只有短短的3年时间,退役时年仅22岁。本文选取电子竞技最热门的项目《英雄联盟》为考察对象。

由表1可见,英雄联盟职业运动员的职业生涯普遍短暂,最长为8年,最短为1年。2-4年是人数占63%。根据电子竞技的项目特征,电子竞技选手需要有过人的反应速度。反应速度是指出人体对各种信号刺激(声、光、触等)快速应答的能力,反应速度主要受到遗传效应影响较大,训练提升的幅度很小。[4]电子竞技选手每天要进行10小时以上的电子竞技训练。在这种高强度的训练过程中,长期面对电脑,导致人的人视力下降,心血管系统下降、免疫能力下降及其脊柱和腰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这些职业伤病使得电子竞技运动员的职业生涯过于短暂。过短的职业生涯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电子竞技运动后备人才的选拔。

表1 2012-2020年英雄联盟退役运动选手职业时间(N=200)

3 电子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的策略建议

3.1 树立真确认识,深化全面发展的后备人才培养理念

电子竞技是人(队)与人(队)之间,运用计算机(含软件和硬件设备)通过网络(局域网)所营造的虚拟平台,按照统一的竞赛规则而进行竞赛的体育活动。[5]纵观电子竞技的发展,从游戏到电子游戏再到电子竞技,是不断进化和完善的,电子竞技源于电子游戏,又区别于电子游戏。电子竞技运动接近体育项目,它有着竞技体育的特性,即公平性、对抗性、竞争性、观赏性,电子游戏追求的是游戏的体验性和娱乐性。两者在其性质上是截然不同的。电子游戏在内容设置上不可避免的涉及了色情、暴力等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因素,而电子竞技在内容上强调团队合作,心理承受能力,个人意志品质。电子竞技并不是“玩物丧志”“电子鸦片”“网络毒药”,对于电子竞技要树立正确的认识。对于电子竞技运动要深化竞技育人的功能,落实培养电子竞技后备人才全面发展的理念。

电子竞技是利用电子设备进行的运动,可以通过激烈的对抗来锻炼和培养人的反应能力,思维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肢体协调能力。电子游戏不能等同于电子竞技,电子竞技和电子游戏的主要区别在于基本属性不同,电子游戏是娱乐游戏,电子竞技是体育对抗。电子游戏追求的是在虚拟世界中体验和模拟角色,电子竞技是组织人与人的竞技对抗,两者的目的不一样的。电子竞技有体育竞技的竞争性、观赏性、公平性,而电子游戏主要是娱乐性,两者的特性也不同。树立正确的理念是电子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

3.2 健全电子竞技人才选拔制度,促进体教结合。

网络成瘾是目前青少年所面临的主要危害之一,争对这个问题,有学者指出学校必须建立一套学生网络使用的长效管理机制,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将网络道德教育和美好校园网络环境建设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6]将电子竞技人才培养纳入学校体育,仿照我国体育竞技人才的培养模式,以区县体校--市级体校--省体校的模式,树立正确的管理制度,既能加强我国电子竞技后备人才的培养又能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

电子竞技项目对于运动员的要求相当苛刻,它要求选手具备一定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和知识能力,并不是说游戏玩的好就能打职业。对于青少年进行正确的游戏认知的引导。根据电子竞技的特点,把握其运动的强度和时间,有计划的加入体能的训练,让电子竞技运动员能够将专业和体能相融合,健全合理的电子竞技人才选拔制度。电子竞技后备人才选拔制度要根据其项目特点对运动员提出合理的要求,细化运动员选材和运动员的培养,明确运动员的行为准则,并加强对电子竞技运动员的文化知识的培养。对于电子竞技俱乐部的管理也要出台相应管理规范,电子竞技俱乐部要以育人为本的思想去管理规范运动员,要秉弃利益至上的思想。

高校是我国电子竞技爱好者分布最为广泛的场所,电子竞技在高校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和群众基础。[7]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经有130多所高校开设了电子竞技专业,要充分的利用我国高校电子竞赛的作用,让电子竞技俱乐部与高校合作,进行“体教”结合。对于优秀的高校电子竞技选手,俱乐部将其纳入职业运动员的考核范围,拓展运动员的多元化选拔渠道。

3.3 完善电子竞技运动员退役后的发展途径。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优秀运动员退役后无法安置的问题已经成为了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中的大难题。电子竞技因其项目特点,选手退役时年龄不过二十出头。选手退役发展也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腾讯电竞《电子竞技产业岗位调研报告》(2019)显示,电子竞技产业链主要包括:赛事发行及运营公司、赛事活动公司、电子竞技俱乐部、直播平台、媒体及内容制作团队、电竞衍生领域。涉及的相关岗位种类保守估计已超过100个。[8]2019年人社部等国家机构联合发布的十三个新职业中“电子竞技员”和“电子竞技运营师”可以视为电子竞技产业链中最核心的新职业[9]。可见电子竞技产业对于电子竞技人才需要十分大,而电子竞技退役选手在转型电子产业岗位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国家可以出台相应的政策,让高校对电子竞技退役选手进行相应岗位的培训,从而解决电子竞技运动员退役后的再就业问题。

随着电子竞技的发展,电子竞技运动员也如同明星一样,获得了社会影响力。但由于电子竞技从业特点,电子竞技职业运动员的文化素养普遍不高。退役运动员在公共场合的言谈举止都能够起着一定的社会影响,电子竞技运动员退役后应得到高校的接纳。国家可以出台政策,让优秀电子竞技职业运动员免试入学,从而提高自身素质提升文化素养,增加社会大中对职业竞技运动员的认同感。

猜你喜欢

电子游戏电子竞技后备
数学电子游戏
肌内效贴与电子竞技的应用实践及机制讨论
基于Cite Space的国外电子竞技研究进展与趋势分析
人工智能在电子竞技领域的应用及未来展望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沉迷电子游戏的小熊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打电子游戏是浪费时间?对那些获得电竞奖学金的人来说并不是
从玩具到电子游戏“乐高”为何能如此“笼络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