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家校合作促进孩子劳动实践能力的提升策略
2021-03-07唐爱华
唐爱华
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开展系统的劳动教育是传承中华民族劳动美德的必由之路。家庭和学校都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家校合作开展劳动教育,达成劳动教育共识,确立共同的劳动教育愿景,在劳动教育的目标、内容、时间、空间等方面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从而实现将学校劳动教育的文化浸润与勤劳持家的家风家训熏陶相结合,让学生在家庭劳动中成为父母的好帮手,在学校劳动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小岗位。这必定有助于形成同频共振的劳动教育,助力中小学生涵养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劳动美德。
针对当前儿童劳动意识淡薄、劳动技能缺乏的现象,在实施家校共育的教育模式中,初步探索出以下提升策略。
一、强化家校沟通,明确双方职责
在家校沟通过程中,学校应发挥对家长的引导作用,通过家长大讲堂等形式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帮助全体家长和教师提升对劳动教育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树立科学的劳动教育理念,锤炼开展劳动教育的能力,明确各自在劳动教育中的职责。家庭在小学劳动教育中的职责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首先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向孩子渗透“家务劳动是每一个家庭成员应尽的义务”的观念,注重以身作则,发挥示范作用,引导孩子主动承担家务劳动。当孩子提出想参与的想法时,家长应该热情邀请孩子加入,和孩子一同劳动,共同体验劳动的乐趣。
其次,劳动应该是家规的重要内容之一,清晰明确、合理可行的家规对孩子劳动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家规的内容可以具体到“每位家庭成员轮流倒垃圾”“早晨起床后自己穿衣叠被”“作业完成后自己整理书桌”等。最后,家长需注意勞动教育的适切性。家长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的数量不宜过多,应建立在不影响孩子完成正常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家长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的难度不宜过大,不能超出孩子的能力范围。另外,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创设愉快的劳动氛围,为孩子准备合适的劳动工具,从而有效培养孩子的劳动兴趣和劳动习惯。
二、学校在小学劳动教育中的职责
学校在中小学劳动教育中的职责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学校要明确劳动课的重要性,将劳动课作为必修课落实到课表中,严禁其他任课教师随意占用。第二,学校要注重师资队伍的培训,劳动课不仅要有教师教,而且要有专业的教师教,要让学生在劳动课中学有所乐、学有所得。第三,学校要加大劳动课程的开发。一方面,学校可以结合本地风土人情,编制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劳动课程;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课程融合,将农事劳作课程与传统文化课程、科学常识课程融合,将家务劳动课程与思品课程、写作课程融合,将社会劳动课程与思政课程、综合实践课程融合等。第四,学校应重视利用社团组织开展劳动教育,通过社团组织开展与劳动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
三、巩固家校合作,搭建实践平台
小学劳动教育特别需要实践活动的支撑。为此,家庭和学校在合作的过程中应搭建多样的实践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
(一)学习农耕知识,感受劳动之美
学校可以向学生普及一些农耕知识,如我国的农业文明发展史、我国的农耕工具演变史等,在此基础上,邀请家长和学生一同进行农事体验活动。在农事体验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必备的劳动技能,感受到从事农业劳动的魅力,品尝劳动成果,感受劳动之美。
(二)探寻劳模事迹,传承匠人精神
学校应深入挖掘家长资源,邀请家长中的劳动模范为学生和其他家长做宣讲,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和家长深入劳动模范的工作现场认真观察和体验,引导学生画劳模、访劳模、写劳模、学劳模,多角度地认知和感受。
(三)鼓励创造性劳动,培养劳动创新品质
创新是劳动的重要品质。学校和家庭应该鼓励或陪伴学生多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如引导学生运用废旧物品设计创意服装、做一些简单的科学小实验、做一些小发明等。为学生展示劳动成果搭建平台,让学生讲述创意劳动故事,保护学生的创造热情。
(四)开展志愿者活动,涵养劳动品格
学校应拓宽劳动渠道,建立志愿者公益活动平台,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加丰富多彩的公益性劳动。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清扫垃圾、清理盲道障碍物、为社区孤寡老人送温暖等公益活动,让学生从中找寻自我价值,体验劳动助人的愉悦;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我是超市收银员”“我是小交警”“我是农贸市场管理员”等劳动角色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换位体验中了解劳动的辛苦和劳动创造的价值。在开展志愿者活动中,学校可以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实践,让家长在活动中转变观念,从而实现劳动素养的全面提升。
教师和家长是劳动教育的实施者,学生是劳动教育的受益者。劳动教育的贯彻实施依赖于家校共育的努力,依赖于学校中的教师、家庭中的父母共同身体力行的践行与坚持。在育人路上,让我们家校并肩前行,共同奏响劳动光荣的时代强音,在劳动教育中树德、增智、健体、润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领他们创造色彩斑斓的童年,感受劳动带来的别样精彩,让孩子拥有创造幸福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