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国作品在农村初中音乐教学的价值探析

2021-03-07周田勰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46期
关键词:价值

摘要:正像当今学子除了母语外还必须掌握至少一国外语那样,每个学生也必须在扎根于自己的音乐母语的同时,熟悉世界音乐的外语。外国作品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音乐学习的重要教学内容,其审美价值与文化价值是农村学生进行音乐课程学习的优秀教学资源。

关键词:外国作品;农村音乐教学;价值

农村是基层教育发展的“最后一公里”,高质量的农村音乐教育是人们追求美好教育的必经之路。不同于科学研究鼓励的“证伪”和探索精神,伟大的文学艺术作品是金树长青,自诞生便有着欣欣向荣的生命力和经久不衰的魅力。现行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教科书中外国曲目的选材均为兼具审美价值与文化价值的音乐精品力作,是农村学生进行音乐课程学习的优秀教学资源。

1、以文化人

音乐是文化的载体,音乐课程凸显人文性。纵观我国当代音乐教育的发展路线,据《音乐研究》记载,在相当程度上是沿着一条技术教育路线而发展的。随着新音乐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意识到,普通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基于能学习一种面向世界的文化。美国音乐教育工作者C.斯塔拉琪欧认为:“音乐可以联系各族人民。……音乐教育者同样富有打破社会中的文化与政治的隔阂的责任。音乐教育者认识到,我们的思想行为,必须具有国际性眼光,我们必须帮助下一代为在世界性范围的经济中生存做好准备。……保护我们国家的文化传统的多样性;通过音乐加强世界各国人民间的了解和友好感情;通过交流,互相学习,以便在儿童音乐教育中实现我们共同的愿望。”①我国《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无论是从文化中的音乐,还是从音乐中的文化视角出发,音乐课程中的艺术作品和音乐活动,皆注入了不同文化身份的创作者、表演者、传播者和参与者的思想情感和文化主张,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文化发展脉络以及民族性格、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的展现,具有鲜明而深刻的人文性。”依据这一课程性质,音乐教师应通过音乐与文化的联系,一方面引导学生通过音乐学习去认识其他文化,了解人类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引领学生认识音乐的人文内涵,成为人格健康的人。

初中音乐课程中的外国作品是联结优秀音乐作品与学生经验世界的桥梁。初中生的视野已经能够关注到周围社区、国家的发展,已有历史和国际的视野,而且他们有关注外部世界、积极参与周围世界变革的强烈愿望,所以这一时期,非常需要通过学校教育,促进学生积极、理性地参与班级、学校和社区的事务,促进学生将自己的心灵向广阔的文化世界和现实世界开放。②现阶段中小学音乐教科书中选编的外国音乐资源,蕴含各具特色的音乐文化与音乐形式,如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版块“欧洲风情”呈现了意大利、西班牙等多个欧洲地区的民族音乐,第四“缤纷舞曲”板块对圆舞曲、波尔卡等多种体裁的介绍。学生不管是在聆听、吟唱欧洲民歌时,感受到与中国民歌的迥异风格;还是欣赏非洲鼓乐、亚洲西塔尔的表演中,发现同中国民乐演奏有相通之处,都是在潜移默化地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发现不同国家音乐文化的差异性以及音乐语言间的共通性。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选取更多的欧洲民族音乐作补充,结合画面、视频等视听资料,让学生了解欧洲的地理、文化和传统习俗等相关知识。音乐教师应有意识,加强音乐教育中对文化的理解,不仅有利于音乐艺术本身的发展,也有利于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外国作品能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世界优秀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2、以美育人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在《文化和价值》说道:“有些人认为音乐是一种原始艺术,因为它只有一些音符和节拍。可是,音乐表面上简单,它的实体本身却可能解释这种明确的内容,这种实体包罗一切其他艺术的外部形式、音乐隐含其间的无限复杂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音乐是最深奥的艺术。”音乐本身所存在的美感虽很用理性把握,却并非虚无缥缈。麦琼发表的《美感培养是音乐教育的首要目的》一文论述了音乐美感的呈现方式:首先是一种律动的快感,这种快感来自于音乐的动态带来的生理性反映,特别是那些节奏规律强烈的舞曲;其次是音乐旋律、和声的新颖与和谐,引起听觉的强烈注意;再次,美感经验的重复会产生行为习惯和亲切感。③音乐的美蕴含在艺术化的声音组合之中,通过音乐语言即音乐表现要素表现出来。朱咏北和王北海编著的《新编音乐教育学》中同样论述了,以音响为表现手段的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音乐教育,以音响为表现手段,构建成富有动力性结构的审美形式,来培养受教育者对音乐的感受、理解、鉴赏、表现和创造能力。④可见,音乐作品中积淀的美感经验,赋予音乐教育成为具有教育意义的审美活动。

初中音乐教材中精选的部分外国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音乐要素,多样的乐曲体裁和演奏形式、各有千秋的音乐风格。以2012年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中“西乐撷英”系列单元为例,该单元内容涵盖了欧洲巴罗克音乐、古典乐派、浪漫乐派、民族乐派等不同的音乐风格流派的作曲家的代表作品。作为“美的使者”的音乐教师,一方面,通过自己丰富的文化艺术修养和美感经验筛选具有审美价值的优秀中外音乐经典作品,将其作为教学材料融入教学活动中,使学生能够感受和体验真正美好音乐的艺术魅力,从而在当前文化氛围宽松、互联网上鱼龙混杂的音乐市场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别能力;另一方面,音乐教师还应具备有强烈感染力的示范能力,通过自己的范唱、范奏将作品蕴含的美感以最直接的方式,传达到学生的听觉当中,激发学生的感性需求音乐教师通过既合乎音乐学习规律又合乎中学生学习心理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学唱歌曲和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感受作品的不同风格和特点,对作品中的音乐要素进行分析,体会其在作品中的作用,由此让欣赏活动从感性活动上升到理性认识,培养学生的音乐直觉感兴力,提升审美情趣。

发展至今,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融互通、相生相長的国际交往新形势下,学校音乐教育在文化传承和交流上的价值更为突出。《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均提出,在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要以开阔的视野学习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优秀音乐文化,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参考文献:

[1]麦琼.美感培养是音乐教育的首要目的[J].中国音乐教育,2021.

[2]朱咏北,王北海著.新编音乐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美)C.斯塔拉琪欧.音乐教育绵连的新挑战——保存、传授传统遗产和民族文化.中国音乐,1993.

[4]田文著.音乐教学法理论在当代学校教育中的应用[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9.

注释:

①(美)C.斯塔拉琪欧.音乐教育绵连的新挑战——保存、传授传统遗产和民族文化.中国音乐,1993.

②田文著.音乐教学法理论在当代学校教育中的应用[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9.

③麦琼.美感培养是音乐教育的首要目的[J].中国音乐教育,2021.

④朱咏北,王北海著.新编音乐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周田勰,女,1996.5,汉,硕士在读,学科教学(音乐)。

2396500783263

猜你喜欢

价值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一块石头的价值
六步提升自我
小黑羊的价值
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价值低估50名
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价值低高估50名
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价值低高估50名
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价值低估50名
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价值低估5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