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联手,共促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支持策略
2021-03-07李淑莲
摘要:良好行为习惯的具体表现以及对幼儿成长的影响。我们应该确定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目标,并通过家园联手,在实践中实施多种教育策略,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家园;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指合乎道德的行为规范。它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相互尊重,彼此谦让,平等友爱的表现,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和道德水准,而且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精神面貌和社会风气状况。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可见良好行为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甚至一生的成功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孩子良好行为习惯不会自发生成,也不会一蹴而就,要靠家长和教师持之以恒的共同培养教育。加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当前幼儿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
一、了解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明确培养目标
在一次诺贝尔奖获得者巴黎聚会上,有人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又问:“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回答,代表了与会科学家的普遍看法。是幼儿园老师给他们培养的良好习惯。那么幼儿园应该明确哪些培养目标,帮助幼儿养成良好习惯呢?首先,有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是维护和促进健康的积极方式和重要途径,这不仅能有效减少有害物质对幼儿机体的不良影响,更好地维护健康,而且,这些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一旦养成,将会对成年后的行为与习惯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因此我们需要明确从幼儿的吃、喝、拉、撒、睡、运动等多方面制定培养目标;其次是培养文明的语言习惯。幼儿正处在语言学习的敏感期或者关键期,抓住语言发展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可以促进幼儿语言和其他方面的迅速发展,因此老师和家长要注意培养幼儿认真听、大胆说、讲礼貌、看情境等文明的语言习惯;第三要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可以从喜欢看、喜欢说、爱提问、勤思考、好探究等方面明确目标,帮助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二、家园联手教育,共促习惯养成
(一)以身作则,榜样影响
好模仿是幼儿一大行为特点,在实践中,老师要注意幼儿在日常行为表现中的闪光点,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另外,教师的言行时刻起着对幼儿的榜样影响作用,教师常常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教师对幼儿关心、激励的教育态度,不仅使幼儿充满了自信、上进、愉快的情绪情感,而且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活动准备开始了,有的幼儿会听信号快速做好准备,有的幼儿根本不理睬,老师这时可以找个幼儿做榜样:“某某小朋友坐得真挺,小手、小脚放得真好,眼睛真亮,都看到老师这里了。”还如有小班幼儿不想吃胡萝卜,老师会在陪餐时特意地在这个孩子旁边,并夹了一块塞进自己的嘴巴里说:“嗯,真好吃!萝卜好吃营养好,吃了眼睛亮晶晶”一边说一边帮他也舀了一块塞到他的嘴巴里。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如在整理玩具、午睡、做操等等活动中,及时表扬良好的积极行为,为被动型的、调皮的孩子提供模仿的榜样,对养成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产生很大的影响作用。家长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外面,都要以身作则,注意日常生活中严格要去自己,做幼儿表率,发挥榜样的影响作用。
(二)以情动人、真心关爱
我们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投入真切的情感,运用丰富的表情,亲切的语言,亲昵的动作让幼儿感受到老师的关爱。热情的微笑、亲切的点头、主动地招呼;摸摸孩子的小脸蛋、抱抱孩子、亲亲孩子等等都是对孩子最好的激励。有个女孩,因为父母工作忙,没时间照顾,一直由奶奶带,孩子一哭,要什么给什么,渐渐地养成了她爱哭闹、任性的不良习惯。一天,天气较冷,她非要穿超短无袖连衣裙,家长拧不过她,就让她穿着那件超短无袖连衣裙来幼儿园,并顺便带了件外套,想让老师帮忙给穿上。老师从家长手中接过孩子,亲切地用脸在孩子的脸上贴了一下,用手摸了一下孩子的手,确实凉凉的,就夸张地装出很冷的样子说:“呀,好冷啊,会感冒的,让老师给你暖和暖和吧!”并把她紧紧地抱在怀里,接着说:“还有什么办法让自己不冷呀?”她眨了眨眼睛,拿过自己的衣服就穿,老师及时表扬她。在老师日复一日的真情真心关爱下,她渐渐变得开朗、讲理、不任性了,还能带好玩的玩具和同伴分享了,同时家长平时也应该多和老师沟通,了解幼儿在园的表现,在家里经常给予孩子亲切的微笑和话语,以情动人。
(三)奖惩分明,持之以恒
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细心地观察分析幼儿的一言一行,当幼儿表现出正面积极的讲道理、合作、友好、分享、守纪律、专心听讲、整理玩具等等良好行为时,教师就给予目光的亲切注视、微笑、拍肩、拥抱、口头表扬等精神性奖励,或给予小红星、粘粘纸、手工纸等奖励,或让其玩心爱的玩具、参加喜欢的活动等其他奖励,以强化幼儿正面的、良好的行为。家长也要统一教育方式,做到有奖有惩,纠正孩子不良的行为。比如有的孩子为了达到自己的某个目的,不听成人规劝,无休止地纠缠、哭闹甚至对他人进行攻击。这时家长需要耐着性子让他先闹,等情绪稳定下来再讲道理,而不是孩子一哭闹马上满足他。另外,适当惩罚有时候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比如幼儿不爱护、整理图书,乱扔图书,就用自然结果的方法惩罚其只许看破图书;有的幼儿不爱护玩具就用逻辑结果的方法惩罚,没收其心爱的玩具;如果幼儿故意欺负同伴或严重影响活动的正常进行,就用行为处罚方法取消其参与活动的机会,令其休息、隔离思过。值得提醒的是不管老师还是家长,对于孩子的行为判断采取奖或惩,贵在坚持,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自我评价,互相管理
幼儿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能力正处在萌芽和发展的阶段。实施幼儿行为的自我评价,能促使幼儿增强自我意识,内化良好行为成为习惯。平时老师和家长可以通过让幼儿口头自我评价和书面自我评价的方式进行。如在一项活动后,让幼儿向老师、同伴或家长讲述自己在活动全过程中行为的得失,如游戏结束后是否认真收拾玩具,放回原处,户外活动结束时是否把自己拿出去的玩具带回活动室;美工活动结束后,有没有收拾好自己用过的桌子,廢纸是否放入纸篓,剪刀、浆糊、作品等是否收好交给老师或值日。这种评价方法,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都适合。书面自我评价就是运用评价表自我打分。评价表的评价项目要设计得具体简明,便于幼儿理解和操作。评价表可以一日一张,也可以一周一张。这种评价方法比较适合大班的孩子。另外,与孩子共同商讨班级管理公约,增强孩子的责任感,树立人人都是小主人的意识,相互监督管理,有助于幼儿良好行为的养成。
家庭和幼儿园都是幼儿行为种子形成的重要土壤,要想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建立幼儿园、家庭密切配合的教育机制。良好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只有让孩子受到家园一致的教育,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作者简介:李淑莲,女,1973.4月生,籍贯:广东汕头,中级职称,研究方向: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