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

2021-03-07邓丽英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46期
关键词:故事教学法运用小学

邓丽英

摘要: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思想水平的提升与道德素质的培养。目前许多教师为了进一步落实德育教育,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开始有机结合学生的自主学习实践活动与故事教学法,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促使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获得健康成长。

关键词:故事教学法;小学;道德法治课堂;运用

小学教育体系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强调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通过教学设计的优化和教学手段的创新等方式来满足新课改要求。故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颖有趣的教学方式,将其运用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既能与学生的认知特点相符,又能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开展课程,深化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及专注度,达到理想的教学成效。

一、创编故事,引出课程

由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相对枯燥乏味,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往往缺乏浓厚的兴趣,无法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导致学习效果不佳。鉴于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巧妙运用故事教学法,利用故事导入课程,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从而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活动,以学生基础和教学内容为依据来科学选编故事,确保导入的故事能满足教与学的实际需求,有效实现导入的目的,便于学生学习新知识[1]。以《欢欢喜喜庆国庆》为例,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选编小故事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即在教学之前询问学生:大家喜欢听故事吗?听到学生肯定的回答后,教师可以讲解国庆节的典故与相关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国庆节的来历有充分的了解,同时教师可针对故事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将10月1号定为国庆节?”。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在讲解故事后教师可使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60周年国庆阅兵的片段并引入今天的新课,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教师讲解的故事的内容及作用,以此激发学生的祖国自豪感,增进对祖国的热爱。在观看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后教师可针对视频内容提出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内容中,如“在国庆节这一天不同地方的人是怎样庆祝国庆的?”。

二、运用故事,丰富内容

小学生的年龄小,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有限,很难深刻感受所学的一些知识内容,这就需要教师积极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感知、体验知识的机会。小学生热衷于听故事,因此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可以利用故事补充知识,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促进学生主体感悟和综合素质的强化[2]。以《我们不乱扔》为例,为了让学生深刻认知相关内容,教师可以借助小故事来补充教材现有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降低知识理解的难度。如针对日常生活中的乱扔垃圾的问题,可以通过故事讲述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身边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及不文明的现象,使学生能够通过故事了解随地乱扔垃圾对公共环境的影响,用事实激发学生的公德心,使学生形成不乱扔垃圾的良好卫生习惯,即:故事中的小女孩一家在出行游玩时遇到了很多不文明现象,如垃圾桶旁边有很多垃圾、大人随地乱扔烟头、在景区随地乱扔垃圾等現象,以及这些行为对周围环境及周边居民生活所造成的恶劣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小女孩勇敢向不文明行为说“不”,使大家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这样的故事补充下,学生能认真学习并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有利于学生增强热爱整洁环境的情感,形成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能够做到不随地乱扔垃圾,看到垃圾能够主动捡起地上的垃圾。

三、通过故事,引发思考

通常不同的故事会有不同的主题,蕴含着不同的道理,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引发学生的深思,让学生自主探究故事,获得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运用故事教学法时,应该将故事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发挥出故事引思的作用,让学生思考故事的同时,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3]。值得注意的是,教师需要把握故事提出的时机,利用故事来诱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降低学习难度。以《大家排好队》为例,教师可以利用故事引导学生了解人们生活的质量与公共秩序之间的密切关系,能够通过故事认识到排队与遵守公共秩序的重要性,学会如何排队,即:在食堂打饭时小胖随意插队引来了大家的不满,在不听劝阻的情况下小胖在插队与旁人争吵的过程中撞倒了小花,小花被撞倒后不仅饭菜被打翻在地,且小花的胳膊受伤了。讲完故事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不排队会引发什么事件,对周围人有哪些影响?在生活中有哪些地方需要排队呢?让学生通过思考了解遵守法及法规,自觉礼让排队的重要性。

四、借助故事,拓展延伸

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而言,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还需要注重知识内容的拓展,让学生了解知识蕴含的道理[4]。由于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故事进行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讨论故事、表达观点,以此发挥出故事教学法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5]。以《我是班级值日生》为例,教师可以讲述温馨的小故事来拓展本课内容,即:小男孩很不喜欢清洁卫生,后来发现自己所在的教室每天都很整洁干净,通过观察发现是同学与教师每天辛辛苦苦地打扫教室的卫生,还在教室摆放了美丽的花朵,美化了教室环境,最终小男孩开始参与到做值日的活动中,每天与同学和教师一同打扫教室。这样的故事具有较强的生活性和真实性,不仅能拓展本课教学内容,还能增强学生的主体体验,使学生学会主动清洁教室环境,感受值日生的职责。

结束语:

故事教学法与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心理相符,将其运用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时,教师可以借助故事导入课程、丰富内容、引发思考、拓展延伸,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

参考文献:

[1]罗太平.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J].新课程导学,2020,000(014):19.

[2]曾华碧,宋兴立.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J].山海经:教育前沿,2018,000(010):0074-0074.

[3]李鼎明.浅谈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000(007):158.

[4]徐波.谈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J].好日子,2019,000(007):P.1-1.

[5]费瑱.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分析[J].新课程(小学),2018,000(007):74.

猜你喜欢

故事教学法运用小学
融入故事提升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效率探究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故事教学法的应用刍议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