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思维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2021-03-07唐英
唐英
摘要:数学是一门抽象而严谨的学科。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和接触数学时,要能够从儿童所擅长的直观形象思维入手,引导学生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文章从小学低段学生数学学习模式和游戏感知对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意义分析入手,浅谈小学低年级阶段数学思维训练类游戏可憑借的资源,结合学习体验、多元智能发展和游戏适度的原则,进行数学思维游戏设计。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游戏;课程开发;实施
引言
将游戏化与小学数学教学相融合,是对“学生核心”理念的教学应用、传递。通过系统化解析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诉求,重点破解小学生数学课堂参与不足、理解难度大等现实难题,构建游戏渗透、趣味驱动的全新数学课堂,使学生更容易从中发现数学学习的内在逻辑与解题规律,为全面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有效支持。
一、思维游戏的概念
数学是人们日常生活、学习中离不开的一门学科,但部分小学生认为数学知识乏味、枯燥,逐渐对数学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基于此,教师可以通过思维游戏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并以此调动学生的思维活性,确保学生在领悟数学概念的过程中不断摸索、掌握数学学习规律。同时,数学思维游戏可促使学生在动手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进而帮助学生构建逻辑思维体系。由此,学生才会懂得数学知识并非想象中的难以理解,反而很简单,很有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凸显思维游戏在小学数学课堂环节的运用价值。
二、核心素养下思维游戏的运用策略
(一)数学知识游戏,提高思维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接触数学知识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学生会对数学知识形成一个相对固定的认知。这对学生后续学习数学知识具有深度影响。而这一阶段运用高效的方式学习数学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为突破数学知识的认知难度,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完成数学游戏的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以此激发学生数学思维活性,助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获得突破性提升,让学生以多元角度认知数学概念。数学知识游戏在数学课堂教学环节的运用,能够简化数学知识学习难度,促使学生通过游戏学习数字计算问题,让学生的数学领悟能力在寓教于乐的模式下得到有效提升。教师也可以结合数学主题问题培养学生数字感知能力,如教师在开展课外教学的过程中将游玩的过程作为数学学习主题,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代入感。这种贴合生活的数学游戏模式,可以促进学生理解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主体意识,使学生在数学游戏的引导下理解、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并促进学生数字计算能力的有效提升。此外,教师也可以结合一些具有数字的民俗谚语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这种朗朗上口的谚语会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激活数字意识敏感度,使学生能够自主思考数学问题。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趣味报数游戏对学生开展教学引导,以此锻炼学生的数字反应能力,激发课堂活性。
(二)数学方法游戏,掌握学习方法
在核心素养大背景下,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计算数学问题,还要强化数学知识的解答过程,让学生掌握解题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尤其对于一部分与分数相关的数学知识,比如分数乘法知识内容,它既涵盖了数学的基础知识,又包含一些难度较强的换元、裂项、通项归纳知识点。比如,换元的含义是在解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将某个算式看作一个整体,并将其他式子对其进行代替,从而使难度较强的数学问题变得简单。它的实质就是一种数学转化,以化繁为简的方式解答数学问题[1]。但这一思维过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即转化方式相对复杂,而这对于小学生而言,具有较强的认知难度,单纯地通过理论内容的讲解,学生较难认知到其核心内涵。因此,为突破学生的认知难点,教师可以在换元法的教学中引入数字方法游戏,确保学生在开展数学游戏的过程中了解数学运算方法,促使学生形成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
(三)数学思想游戏,拓展认知范围
数学思想指的是人们意识中反映出的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也是在人类思维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结果。作为一种对数学理论与事实进行概括后的本质内容,数学思想也应反映出其总结性和基础性。而若想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认知能力,应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入手。可以这样说,只要学生理解了数学思想,就等同于对数学精髓形成了高效认知。在小学数学学习环节,数学思想包括对应思想、假设思想、比较思想、符号化思想、类比思想、转化思想、分类思想、集合思想等。为了学生能够更加高效地理解不同的数学思想,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化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的数学思想。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小游戏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形结合认知能力;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数学图形,让学生认知到数学问题的内涵,这可以助力学生学习数学问题,认知数学的核心。此外,借助图形开展教学活动也可以使学生直观地了解距离、时间的关系,有助于学生解决数学问题[2]。此外,为突出游戏教学的实效性,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模仿图片中的人物,以此增强学生的代入感,让学生的数学思维意识可以通过游戏得到不断提升。学生在利用游戏问题思考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强化了自身的数学思想,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养。
(四)趣味纸牌———占地盘
设计理念:学生数感的培养需要从基础入手,十以内的加减法是数学学习的一项重点,对于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基础价值。进位加法、退位减法都是以此为基础来展开。十以内的加减法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介绍学生开展占地盘游戏。游戏步骤:在游戏之前,让学生准备好棋盘、卡片、骰子和两种颜色的圆片。游戏的第一步,需要学生选定各自的纸牌,以红色为例,让学生投掷骰子,根据骰子上显示的数字来选择一张或多张纸牌。例如,骰子上显示的数字为5,学生就可以选择1、2、2三张纸牌,也可以选择2、3两张纸牌,还可以选择五个1和4、1等多种选择,均由学生自己把握。学生可以把选择的纸牌放在一个方格内,也可以放在多个方格内,然后继续由对方投掷骰子,按照同样的规则选择纸牌。以此类推,当一个方格内各个纸牌的数值之和相加为10时,凑齐的学生可以把纸牌收回,同时放进一个代表自己颜色圆片。如果数字的和不满10,则需要在下一轮游戏中继续添加纸牌,最后看哪个同学先用圆片将棋盘占满,或者是看谁的圆片占领的牌面比较大。游戏价值:在这个游戏推进的过程中,学生既需要自己尽可能多地占据地盘(空间意识),同时还要不停地做分解和组合运算(数感),使学生对整体与部分可以加深理解,为后续加减法的运算奠定坚实基础。
总结
综上所述,当前国内外研究者对低龄阶段学生的数学游戏化启蒙都非常关注。而如何更好地平衡游戏与学习,使游戏的教育价值与自身的娱乐性有效融合,推动学生各方面能力平衡发展,成为人们所关注的一项热点。在游戏开发应用与落实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游戏本身有效关注,更要从学生角度进一步观察他们的学习所得,使游戏化课程的开发和落实可以根据学生学习实践有效调整,充分彰显出游戏本身的助学价值。
参考文献:
[1]张英珍.浅谈小学低年段数学游戏教学中数与代数领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研究[J].科教导刊,2019(8):168-169.
[2]袁继跃.试论数学游戏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2015(30):46.
[3]殷小虎.小学中低年段教学中数学思维培养的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