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下病理学线上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21-03-06周党侠张海峰赵文宝韩水平
孙 颖,周党侠,雷 霆,张海峰,赵文宝,韩水平,张 健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1)
病理学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病理诊断是临床疾病的“权威诊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强病理学等基础医学研究,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的具体要求,使得病理学作为医学传统重点学科备受关注。疫情期间,新冠肺炎患者病理检查结果也为相关医学研究和临床诊疗提供了重要的信息[1]。如何在突发公共事件以及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保证病理学教学质量,值得每一位专业教师认真思考和深入探索。
病理学教学内容覆盖病因学、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结局和转归等疾病基础知识,是医学教育的主干和核心课程之一,是以形态认证为基础的实践性学科[2]。病理学理论内容覆盖面广、知识点多、专业性强,实验课则通过定位观察和详细描述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促进感性知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保障教学内容的衔接和递进。正常教学中,实验课与理论课几乎拥有相同的权重和学时,教学活动协同促进持续整个学期。
在疫情防控期间,按照我校“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病理学系全体教师提前准备,统一管理,按照正常教学安排开展了理论课程的线上教学活动。经过系统化学习,学生储备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但缺乏实验验证,难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和形象化,对专业内容的理解掌握逐渐出现漏洞或偏差。为实现理论与实验教学的相互补充,纠正潜在的知识误区,病理学系依托科室开发的数字化切片教学平台和西交VPN远程登录系统,在教学第5周即启动实验课线上教学(仅比正常教学晚2周),实现教学活动的常规运转,极大地缓解了学生返校后实验课过于集中的教学压力。笔者也积累了少许心得,现分享如下。
1 思想统一、准备充分的教学团队是线上实验教学的人力保障
寒假期间学校领导以及各部门主管以“做好防控、保障秩序、努力工作、提效保质”为主题,向全体师生在线报告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情况及新学期阶段总体工作部署[3]。广大师生了解疫情下教学活动安排、准备、实施和保障等各项举措,感受来自学校的关心。开学前一周,学校、学院以及学系开展各种技能培训,保证教师掌握雨课堂、思源学堂等教学软件的基本操作规范。开学后,学院指定专人提供技术保障,教师骨干分享线上教学心得,全体教师团结一致,采用以雨课堂联合腾讯会议为主的教学模式,克服网络拥堵、师生互动不畅、平台切换频繁等实际困难,确保教学工作持续稳定进行。
病理学系在开学前后多次召开线上会议,贯彻学校精神,敢于挑战,坚定“不能因为疫情降低教学品质”的责任和信念,把前线医生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转化为教学动力。所有理论课教师反复演练试讲,调整教学思路,准备应急预案,全力保证教学进度和质量。在多数教师熟悉线上授课模式的前提下,考虑到实验教学对理论教学的重要辅助作用、数字化切片教学平台应用的可行性,病理学系全体教职工一致同意快速启动实验课线上教学工作。
2 数字切片标本库的建立和完善是线上实验教学的资源保障
病理学的研究目的是认识和掌握疾病本质及其发生发展规律,观察比较细胞组织形态变化是其最经典的研究方法。病理学实验教学以显微镜切片观察细胞组织的微观改变(细胞水平)为主,辅以病变器官标本展示大体形态特征(器官水平),帮助学生综合认知理解理论内容。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创建近百年,病理学系存档有大量切片、器官标本的实物和文字资料,教学资源丰富。我们与基础医学院形态中心长期合作,致力于运用信息化技术将病理学静态教学标本转变为数字化学习资源,为广大师生提供教学素材;通过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提升教学质量、延伸教学内涵、共享教学资源的教学目标[4]。
数字切片标本库的构建步骤[5]:(1)选取结构经典、染色清晰的常用教学切片;(2)熟练操作“数字显微镜联合专业控制盒”构成的自动切片扫描系统;(3)逐行逐列扫描传统玻璃切片,专业软件无缝拼接影像资料,生成传统玻璃切片预取兴趣区的所有信息,完成整张切片数字化全视野图像文件采集;(4)对数字切片按照课程章节和系统分类整理、编号,有效管理切片提取和归档;(5)教师对每张数字切片进行文字标注说明,便于学生观看和自学。
通过不断完善和更新,我们共采集病理教学切片99张,涉及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损伤的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肿瘤、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传染病等全部教学章节,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基础医学等不同专业以及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和留学生的病理学实验教学。数字切片标本库的使用始于2017年,至今已经历3年的常规教学。数字切片可以模拟显微镜观察的低倍/高倍视野,甚至实现匀速变倍(无极变倍),其整体性、便利性和清晰性的特点,获得教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98%的学生对该系统非常满意,90%的学生认为该系统明显提高了教学效果[5]。在新冠肺炎疫情线上教学的特殊时期,长期稳定运行的数字切片标本库为远程实验课程的启动提供了可靠的教学平台,成为保障病理学学习质量的重要“法宝”。
3 在线平台联合应用是线上实验教学的技术保障
开课前,教学主任和教学组长对所有教师和教辅人员进行协调部署,提前落实并固定小班代课教师,以确保实验讲授风格和节奏的连贯统一;召开年级班长学委会议,要求学生根据课表安排开展教学活动,广泛征求学生意见,确定“腾讯会议直播教师讲授及师生互动+学生VPN远程登录数字切片标本库自主学习”综合教学模式。多数教师召开了课前预备会议,通过在线交流,手把手教会学生远程登录西交校园网络,学习数字切片标本库使用规范,实现远程操作无障碍。
尽管充分调动了各种资源,我们还是在教学实践中遭遇了各种状况。例如,每个数字切片信息占用极大的物理存储空间(几个G到几十个G),网络提取时间较长;教师在直播讲授时,个别学生端的图像传输会明显滞后于声音传播,学生无法获取准确信息。因此,教师准备了不同预案应对,多数教师会录制切片示教微视频,提前发给学生,课堂上同时播放,统一学习后解答学生的各种问题;有的教师不擅长应用软件,就提前拍摄不同放大倍数下的切片视野的照片,标注重点结构,整理成Word文件或PPT,在网络较为卡顿的时候用预案文件替代直播演示,保证教学过程的完整性,方便学生反复观摩。再如,我们一贯主张用直播形式保证教学秩序,但由于学生所在地的网络条件差异较大,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按时进入直播平台。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利用录屏软件记录课程内容,在条件许可的时候定点定人进行回放,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接受相同的技能训练[6]。通过上述举措,教学团队切实做到了“双重”甚至“三重”教学保障,杜绝课堂教学流于形式。
4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多维度提升线上实验教学效果
病理学实验课采用20人左右的小班授课模式,教师可充分发挥小班和线上教学的优势,在常规教学基础上,贯穿“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教师可预设学习目标,要求学生自主进行课前切片学习,学生主动报名或随机点名完成汇报,实行“师生角色互换”的翻转课堂[7];也可建立PBL模拟课堂,以典型案例分析为主线,学生观察数字切片、分组讨论疾病发展过程、形成口头和书面报告,教师归纳总结学习要点,评价学生的表现,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临床思维等综合能力[8]。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发挥学生主体性,对其个体差异给予足够的尊重[9]。
笔者发现,不同教学模式的混合训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学习由浅入深,学生提问频率明显增加,早期不爱交流的学生开始发言,课程参与度逐渐提高。分析其原因:一方面,实验教学强化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准确理解和掌握,通过反复思考和横向类比产生了更多、更深层次的问题需要教师解答;另一方面,在线学习容易使学生放下思想包袱,不会产生课堂教学常见的羞涩和紧张感,配合教师的专业引导,学生更愿意参与互动交流。
教师从学生角度出发,不断调整授课细节,快速适应线上教学新模式。具体措施包括:(1)实验教学进度明显落后于理论教学进度,学生较早学习记忆的理论可能会忘记,每次课程开始时,教师需要较长时间回顾梳理各种概念、知识点以及教学重点,教师必须额外完成相关内容的课件制作、问题设计、视频录制等准备工作,这些具体操作客观上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但能促进教研能力的提升。(2)正常课堂授课PPT常规使用28号及以上字体。而线上教学时,学生距离电脑屏幕较近,较大的字体满屏显示,既伤害眼睛又分散注意力,我们多使用20号加重或24号黑体字,达到较好的屏幕视觉效果。(3)教师还通过设计或应用微信小程序,进行点名打卡、发布公告和作业、发送调查问卷等操作,规范在线学习纪律,获取实时准确的教学数据,科学判断学习效果,监督和管理各类教学活动[10]。
5 结语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方位考验着我国的教育体制、教学方法、资源储备、教学管理、师资力量及应急处理能力等。得益于西安交通大学对教学过程始终如一的重视,提供了完善的教学软硬件支撑,学院多年的教学投入储备了大量电子教学资料,教师在理论课线上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在上述各种因素的支撑下,病理学实验课程线上教学在学院春季科目中率先开展,教学质量较好,教学秩序稳定。
在复学大潮以及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继续发挥线上教学的优势,探索线上线下教学衔接互补模式,是我们面临的挑战。在此,我们将前期教学过程中获得的经验与全国同行分享,盼望经受疫情洗礼的医学高等教育继往开来、走向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