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一心、两岸、三明治”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2021-03-06周滋霞夏立平魏志明
周滋霞,夏立平,孙 静,魏志明
(江苏医药职业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5)
1 问题的提出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是实现“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的需要,因此要加强健康人力资源建设,尤其是全科、护理、康复等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培养[1]。
近年来,江苏医药职业学院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康复保健服务机构进行岗位调研,内容包括用人单位对高职护理人才的要求和评价、对护理岗位核心能力的需求程度。调研结果显示,用人单位普遍认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强,但理论基础相对较差,临床思维、主动学习、研究探索能力较差,人文关怀素养有待提高。护理岗位核心能力需求程度评价中,评判性思维、交流沟通、病情观察、应急处理能力是排名靠前、需求较高的项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职业教育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扩大教育开放,引进优质教育资源[2]。从2015起,江苏医药职业学院与台湾长庚科技大学合作成立盐城—长庚健康照护学院,组建长庚班,构建“一心、两岸、三明治”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总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 “一心、两岸、三明治”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所谓“一心”就是以护理岗位核心能力为核心,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这是整个人才培养模式的灵魂,一切理论、实践(实训)和考核体系都是以培养学生岗位核心能力为中心。“两岸”就是我院和台湾长庚科技大学紧密合作,搭建平台,建立合作育人体制机制、课程体系等,这是保障护理人才培养质量的支撑体系。“三明治”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模式,是教学活动实施的具体方案。学生岗位核心能力培养是一个系统性问题,涉及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方法改革等多方面,我们探索了以下实施方式。
2.1 搭建平台,创新两岸合作育人体制机制
两校从建立合作关系,结成姐妹学校,到2015年联合成立盐城—长庚健康照护学院,随即开始长庚班招生,至今已经招收3届。两校联合设立盐城—长庚健康照护学院管理理事会,协调两校合作事宜,制定合作办学管理制度,为师生互访、引进优质教学资源等提供服务,对合作项目进行有效管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两校签署了《教师和学生交流合作协议书》《合作意向同意书》等多项合作育人协议,为深入交流合作搭建了优质服务平台,开辟了我院与台湾知名院校合作办学的新模式[3]。
2.2 明确培养目标,制订两岸合作的人才培养方案
护理专业长庚班人才培养目标是坚持“优质定位、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通过两岸合作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护理人才。依托盐城—长庚健康照护学院管理理事会,组织两校护理专家对两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差异进行比较,明确两校办学特色和优势,初步拟定我院基于两岸合作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经过两轮专家咨询进行培养方案的修订,并在每一届长庚班教学过程中持续修订。
根据培养方案,学生第一学年在我院学习通识课程及专业基础知识,采用“三明治”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基本能力;第二学年赴台湾长庚科技大学护理系学习一学期,由该校教师全程授课,培养国际化视野;第三学年在我院继续进行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培养综合能力。
2.3 构建特色化课程体系
两校组建由临床和社区护理专家、专业带头人、课程负责人、骨干教师组成的课程建设组,深入分析两校课程设置结构、理论和实践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机制等。参照台湾长庚科技大学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结合我院教学优势,在满足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最低要求的基础上构建长庚班特色化课程体系。课程特点:(1)强化医学基础知识,适当增加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课时。(2)加强全人教育。通过专业课和有特色的专业选修课如家庭经营与管理、生死学等加强全人教育,专业与人文相融合。(3)培养国际化视野。通过专业医学英语、国际护理、护理法律等课程,让学生了解国内外护理教育、临床护理现况及挑战,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国际竞争力以及未来到海外求学与就业的适应能力。
2.4 深化基于两岸合作的教学改革
2.4.1 “三明治”式教学模式 采用“三明治”式教学模式,该模式源自Kolb的“经验学习模式”[4],即在专业课程学习结束后立即进行临床实践,再将见习过程的经验、体会带到课堂进行后续学习。长庚班实行分段见习和集中实习相结合模式,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充分体现了教、学、做合一,课程引领实践的理念[5]。
学生每学期理论学习结束后临床见习2周,两岸合作编写临床见习教材,内容除基本护理学和健康评估等护理专业知识外,还包括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等医学基础知识。将见习内容、学生作业、教学方式等细化到每天的具体见习计划中,由学校专业课教师主导临床见习带教,开展床边情景教学,通过早临床、多临床,缩小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的差距,培养学生人文关怀、临床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在临床真实情景中培育职业素养。
2.4.2 多元化教学方法 按照“需求导向,学生主体”的教学思路,每个课程有特色化的教学方法,结合临床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在医疗机构、社区等场所灵活开展教学活动。注重学生跨文化交流、人文关怀、批判性思维等关键能力和人格品质的培养[6]。如内外科护理的情景模拟、产科护理的案例教学、老年护理的体验式学习、急救护理的TBL教学等。家庭经营与管理课程教师带领学生走入博物馆、护理院等,学习从小我做起,关心他人。生死学课堂上学生在绘画拼图、种植花草中陶冶情操,领悟人生。课程教学中贯穿全人护理理念,将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中,这也是长庚科技大学护理教育的特色[7]。
2.5 加强本土化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送出去、请进来”方式培养本土化师资队伍。到目前为止,我院已有30多名教师赴长庚科技大学观摩教学、辅助教学、参观医院和养老保健机构等,直观透彻地学习台湾职业教育理念、授课方式、组织形式及考核评价方式。长庚科技大学每年有教师来我院参访,通过专题讲座、听课评课、工作坊、反馈座谈会等多种方式举办专兼职教师培训,受益专兼职教师达200多人次,使得我院教师在眼界、定位和跨文化能力上有显著提升,切实加强了护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双方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断磨合,取长补短,保证教学质量[8]。
3 取得的成效
目前长庚班已经连续招收3届学生,在践行“一心、两岸、三明治”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人文关怀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探索创新能力等岗位核心能力得到较好的培养。
两届长庚班学生均顺利完成在台湾长庚科技大学的学习并获得研修证明,学生在课程学习、人文素质等方面的优异表现获得台湾长庚科技大学师生的一致肯定和高度赞扬。在学习汇报会中,学生充分展示了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娴熟的专业操作技能、较强的交流沟通能力和自信乐观的心态。学生在台湾长庚科技大学学习期间发表的100多篇学习心得散发着浓浓的感恩、奉献、尊敬、敬业、关爱等人文气息,回来后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得到极大提升,首届长庚班超过40%的学生积极报名参加专接本、专转本等学历提升培训,2名学生获得了2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此外,该模式的示范效应也逐渐显现。目前“三明治”式教学模式已经纳入我院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所有普通护理班级推广。我院药学院、康复医学院等陆续与多家境外高校开展教学交流合作,扩大了合作层次和领域。首届长庚班近50%的学生在全国知名三级甲等医院实习,充分展示了我院两岸合作人才培养的成果,对深化两岸合作交流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目前已申报相关课题5项,发表论文7篇,教学团队在中华护理学会全国护理教育研讨会、首届海峡两岸护理高峰论坛等平台上向全国护理教育专家介绍本模式的实践过程。
4 展望与思考
4.1 两岸学历互认
目前学生在台湾长庚科技大学学习可以获得学分,考试合格后获得该校颁发的研修证明。未来还需继续深化两岸护理教育合作,扩大合作层次,丰富内涵,实现学历互认,将更有利于吸引优秀生源,灵活设置课程,实现两岸护理职业教育合作招生—培养—就业的纵深发展。
4.2 专业英语教学
我国台湾地区的基础教育如英语普及较早,且护理教师大多数有在国外读博的经历,英文功底扎实,授课时会以中英文同时讲授。提示我们在建班时提高对学生英语水平的要求,加强英语教学,以便更好地与台湾教育接轨,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4.3 临床见习管理
学校教师主导护理临床见习教学给正常教学安排带来一定的压力,以后可以尝试在正常教学周穿插分段式见习,通过加强教师临床实践管理、课时认定等措施,保障教学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
4.4 两岸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目前,尚没有全国公认的关于两岸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我院从护理人才培养质量、师资团队建设、专业改革与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成效评价,但是首届长庚班学生刚毕业,人才培养质量远期效果还需要继续跟踪,才能全面、客观地评价该模式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