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药学专业课程标准探究
2021-03-06徐英辉祁银德
徐英辉,申 茹,祁银德
(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惠州 516000)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它是教育质量评价的主要依据,也是高职院校进行教学诊断与改进的重要基础。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0156号)明确指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国家发布的相关标准,组织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和课程标准,积极开发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接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1]。而职业能力是指人们在从事其职业过程中应具备的各种综合能力,具体包括专业能力、关键能力和社会能力[2]。专业能力指从事某一职业时能胜任岗位工作的专业能力;关键能力包括跨职业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个人能力4个方面;社会能力指一般的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文字和语言运用能力,以及遇到挫折时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
基于职业能力精细化对接的高职药学专业课程标准,即对药学专业就业的岗位需求进行充分的调研与分析,构建专业的课程体系,依据工作内容,对接职业能力,优化选取教学内容及课程标准,对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进行精细化对接[3]。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推进课程标准的实施,优化教学模式,积极开展项目导向教学,做中学、学中做教学,案例分析式,问题讨论式等新的教学模式,进而拓展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与岗位适应能力[4]。本文以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药学专业为例,探讨基于职业能力精细化对接的高职药学专业课程标准建设策略,进一步推动高职药学专业职业教育的健康协调发展,系统培养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药学技能型人才。
1 课程标准与职业能力精细化对接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文化知识、专业知识是基础,而实践技能、应变能力则是竞争的有力保障[5]。因此,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大力开展课程改革,将课程标准与职业能力精细化对接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课程标准对高职教育教学具有指导性意义,其中包括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课程目标、课程教学设计思路、课程实施条件及考核评价方式等,其在专业建设、教学改革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课程标准也是高职教师、教育管理者开展教学研究、诊断与改进教学问题的基础,课程标准的建设亦是进一步深化“以服务企业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学生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提升为根本”的职业教学改革,关键在于精确分析专业岗位需求,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将课程教学目标与职业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努力提高课程的实用性、技能性和职业性,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同步提高,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的专业课程体系,实现学生能力培养目标与用人单位岗位工作能力需要的紧密对接[6]。
2 课程标准与职业能力精细化对接是市场需求的内在要求
将职业能力与课程标准精细化对接,是深化校企融合的有效途径,也能使所培养学生快速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7]。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考核内容包括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并且涵盖实践能力及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灵活应变能力。而专业技能与职业能力中的一般职业能力相匹配,指在职业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能力,包括学习能力、人际交往、团队写作、实践操作能力。应变能力是职业能力中的关键,指对学生未来发展起关键作用,具有可迁移性的能力。由此可见,职业能力是企业对高职生的重要要求,知识理论水平高,但实践技能、应变能力低的学生是难以满足企业用人需求的。因此,培养职业能力是切实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力手段。专业课程教学与企业职业岗位需求有效接轨,课程标准与职业能力精细化对接,高职院校课程教学目标与企业需求的职业能力相匹配,扎实开展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课程改革和开发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课程标准是当务之急。
3 课程标准与职业能力精细化对接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3.1 分析岗位需求,培养职业能力,实现教学目标与职业能力的无缝对接
分析岗位需求,对药企、医院、药检所进行深入调研,了解医药行业发展对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了解市场需求变化和对人才的具体要求,准确剖析具体岗位如药品生产、药品调剂、药品检验等对药学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8]。针对专业培养目标及方向,适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加强校企、校院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确保职业教育与当地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相适应,为药企、医院、药检所培养优秀的药学专业技能型人才。
3.2 将职业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专业课程体系,各门课程之间进行精细化对接[9]
职业能力的培养不仅限于专业课程,更不限于某一门课,应将职业能力培养渗透到整个专业课程体系,包括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等。将职业能力细化到每一门课程中,各门课程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对应职业岗位需求,具体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有其层次关系,各课程教学目标也应体现其前后递进关系,教师应依据课程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模块。
3.3 转变教师、行企业专家观念,推进课程标准的建设与实践
现阶段,高职院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更加注重对理论知识的讲授,对工作岗位需求的分析甚少,没有把教学目标与职业能力联系起来,使得学生缺乏对工作岗位的认知,难以满足用人单位需求。为建立新的课程标准,需要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根据人才规格要求和市场需求变化,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改革,促进职业教育服务行业的发展[10]。同时,推进课程标准的建设需要行企业专家的大力配合,学校教师应深入企业调研、加强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包括校企联合申报横向课题,校企共同开发实训教材,教材内容要紧密结合岗位需求,教学内容要与岗位技能标准精细对接。
4 基于职业能力精细化对接的高职药学专业群课程标准建设策略
4.1 以行企业调研为基础,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对与药学专业紧密相关的药企、医院、药检所进行深入调研,认真听取用人单位对高职药学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建议,并深入了解药学专业毕业生对本专业人才课程体系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课程设置和实习实践环节设置等方面的反馈意见。综合其对高职药学人才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需求,确定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的主要工作要求,归纳若干个典型工作任务及其相应的职业能力,依据职业能力需求,构建专业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与学生今后就业方向相适应,课程内容选择服务于职业能力建构[11]。
4.2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确立课程教学目标
明确分析专业课程体系中各门课程与专业职业能力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该课程可以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职业能力,最终确定课程的定位与设计思路、教学目标[12]。课程目标包括具体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职业素质目标和态度目标,课程目标是教师在课程教学设计与具体教学实施的重要依据。例如:药剂学是高职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包括临床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生产工艺流程、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以及药物制剂的稳定性、药品调剂和药学服务等。高职药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在医院药房、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从事药品调剂、药品生产、药品经营等工作,需要具备临床各种常用剂型的制备及质量检查方法等职业能力。故在药剂学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对照职业能力,确定教学目标,细化教学要求。
4.3 以岗位能力需求为依据,确定课程教学内容
组建由药企、医院、药检所专家、课程专家等组成的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对职业能力与岗位需求进行科学分析[13],以典型项目为载体,将岗位工作内容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机融合,将专业课程项目化、模块化。每个模块以任务的形式进行分解,明确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态度目标,使学生在学习不同类型的课程后,逐步具备完成复杂项目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对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进行精细化对接设计。例如:药物化学是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和专业课程,先修课程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等课程,学生学习本门课程需要有先期知识或技能,故在药物化学课程标准中对先修课程提出建议和要求:掌握杂环的分类、结构特点和命名,各类官能团的性质、水解反应、氧化反应、聚合反应、异构化反应、脱羧反应等反应原理等内容。实现专业课程与先修课程有机衔接,确定课程教学内容,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4.4 以学生为主体,设计课程教学方法
积极推进基于能力精细化对接的高职药学专业群课程标准的实施,探索符合高职特色的新型教学模式,如项目化、理实一体化、案例式、问题讨论式等新的教学模式[14];强化学校、药企、医院、药检所的合作内涵,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进而拓展学生专业综合素质与岗位适应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能力提升为目标的教学理念,运用现代化信息教育手段,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采取任务驱动模式,通过任务驱动,带动学生查阅资料,指导学生制订工作计划,引导学生对计划进行可行性分析,然后由学生做出决策并实施计划,教师进行指导答疑。例如:在药物分析课程中“维生素C颗粒的含量测定及质量检查”内容,采用项目教学法,设计药检所对药品检测的情景,与教学内容的实训项目相匹配。这些实训项目因为和实际工作联系紧密,所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5 以专业技能提升为目标,建立考核评价体系
课程考核是高职院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除了要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进行考核,更要重视对学生实践技能、应变能力的评价。改革以往的将期末考试等同于课程考核的方式,将学生课堂学习、实训操作、完成作业的全过程纳入考核范畴,以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为目标,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15]。在考核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做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形式多样化,形成以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主观考核与客观考核,学校考核与药企、医院、药检所考核,教师考核与学生相互评价并重,并与药学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标准相衔接的评价体系。力争将一般职业能力、关键能力和专业能力进行全方位考核,有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5 结语
开展基于职业能力精细化对接的高职药学专业课程标准探究,可以解决当前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运用,重系统、轻能力等问题。将职业能力融入课程标准的研究又是一项系统、长期的项目,需要学校、药企、医院和社会共同推进。对职业能力的培养应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融入每一门课程的课程标准中,职业能力与课程教学项目及评价标准精细化对接,使得学生职业能力不断积累并向职业能力提升过渡[16]。课程标准必须在充分调研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逐渐建立起来,并随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变化不断完善和改进,从而推动高职药学专业教育改革的深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真正实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