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学位类型医学研究生党建工作实效性探析

2021-03-06程慧敏李家圆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12期
关键词:研究生医学医院

程慧敏,李家圆

(徐州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江苏 徐州 221004)

研究生党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对于落实立德树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几年,为适应我国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高等医学教育不断深化改革,对将来能从事医疗健康工作的医学研究生培养提出新任务和新要求。因此,梳理医学研究生党建工作现存问题,探索研究生党建工作实效性提升路径,助力培养新时代“又红又专”医学高层次人才,已成为当前医学院校党建工作的一道难题。

1 现阶段我国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概述

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关于调整医学学位类型和设置医学专业学位的几点意见》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将医学硕士、博士学位类型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型。2014年,教育部、国家卫计委等六部委下发《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明确要求自2015年起,所有新招收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型研究生,同时也是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其临床培养按照国家统一制定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进行。至此,从国家层面严格划清了两种学位类型研究生不同的培养轨道,开创了两种培养模式并驾齐驱、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当前,医学院校对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侧重于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训练,具有明显的学术取向。据调研,此类研究生入学后,一般于第1学期(最多1学年)在学校完成所有课程学习,随后直接进入本学科科研平台,跟随导师及其团队进行科研能力训练和学位论文工作,期间另有6个月左右的时间至本专业所在附属(教学)医院临床实践。而医学院校对具有“研究生”和“住院医师”双重身份的专业型研究生培养则侧重于临床技能训练,以医师职业为导向。此类研究生一般在入学后1~2个月内集中完成公共课程学习,随后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规培)基地,严格按照规培流程在不同科室间进行33个月临床轮转培训,期间需完成以临床研究为主要内容的学位论文工作。

2 两种学位类型医学研究生党建工作现存问题及成因分析

长期以来,国内医学院校以“科研产出”为导向,对两种学位类型研究生进行“同质化”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培养[1],使得两类研究生党建工作产生相同或相近的问题,削弱了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2.1 党员意识较淡薄,发挥作用不明显

(1)专业知识水平强,但政治理论水平不高。医学研究生党员学历层次高,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学术型研究生)和熟练的临床技能(专业型研究生),学习及创新能力均较强,但对党的理论知识掌握浅显,未能跟上形势与政策的变化,致使在实际生活中政治理论水平较低。(2)个人发展目标明确,但先进性不足。医学研究生,尤其是具有“双重身份”的临床医学专业型研究生社会经验较为丰富,清楚自身不足,明确个人奋斗目标,但常常为了追求个人利益,忽略国家集体利益和党性修养,未能在政治、思想、学习和行动上给周围的群众做出榜样和示范。(3)思想认识多元化,但组织纪律不够强。医学研究生接触较多的科学前沿和社会思潮,能够从多个角度分析和看待问题,思想认识多元化、复杂化,往往以个人“三观”指导社会活动,缺少大局观念和团结协作意识,难以被简单说教和思政教育改变认识。(4)个体独立性强,但联系群众意识不够。医学研究生年龄、专业、培养模式等差异,让他们更多选择独来独往或小圈子往来,一来依靠群众的观念不强,未能认真学习总结和利用群众创造的经验,二来服务群众做得不够,往往缺乏热情和耐心。

2.2 基础党建不重视,管理合力难发挥

尽管学位类型不同,但医学研究生教育管理离不开高校及附属(教学)医院的双方沟通与合作。当前,高校及医院党组织及各级负责人为了突出业绩,普遍存在“重业务,轻政治”现象[2]。一方面,对临床医学研究生党建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弱化了党建工作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及校院全局工作的引领作用;另一方面,未能随国家“规培”新政及时做出适应新形势的顶层设计,使得党建工作方法陈旧,校院职责不明确,出现沟通不畅、“多头管理”、延续性差的无序状态,无法实现医学研究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合力。

2.3 组织生活较单一,支部活动欠活力

当前,较多医学院校研究生党组织开展工作的思路和方法相对单调,缺少影响力和凝聚力。部分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及委员面临繁重的科研或“规培”压力,精力不足,创新意识弱,组织生活仅限新党员发展、预备党员转正及“泛大空”的政治理论学习,使得普通党员获得感、归属感不强,活动连贯性差,创新性和实效性不足[3]。部分研究生党组织虽能依托医疗卫生资源积极创建服务型党支部,但因支部活动缺乏有效载体和抓手,党员参与性和主动性逐渐下降,不利于打造品牌及建立长效机制[4]。

2.4 管理制度缺长效,监督考核成难题

当前,我国医学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大部分是围绕本科生团体开展的,有着专门的管理组织及相对成熟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但对于有别于本科生和社会人的临床医学研究生特殊群体,高校及医院缺少针对性的党建工作制度及党员监督考核机制,致使党建工作难以细致化和长效化。例如,部分高校因缺少制度支持,党建工作仅靠研究生辅导员和党支部书记开展,诸多因素制约其对临床医学研究生尤其是规培生的全面了解,很多重要工作常常被束之高阁或淡而处之,党员培养往往只重结果不论过程。再如,许多高校在研究生奖助学金评选及各项评优评先时,评价指标设置欠合理,往往仅注重研究生课程成绩和科研成果,忽略对其思想政治和现实表现的综合评价。

3 提高临床医学研究生党建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3.1 寻找关键点,夯实研究生党建工作根基

党建工作实效性可简单理解为党建工作所起到的作用与投入的时间、人力、物力等成本之间的比率。有效提高党建工作实效性,应充分挖掘制约党建工作的关键因素。(1)高校和医院党委。高校和医院党委作为学校和医院工作的全面领导者,对基层党建的全局统筹、顶层规划、工作指导、监督落实负有重要责任。双方党委应重视研究生党建长远规划,掌握不同学位类型研究生培养规律,主动将研究生党建工作与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有机结合,与医院预防、医疗服务、教学科研有效衔接,确保基层党建工作有方向、有标准、有保障。(2)导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导师负有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责任,要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首要责任人的作用。当前,专业型研究生33个月的临床轮转训练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任务落实。鉴于此,研究生导师(包括科研导师、临床导师和科室带教教师)更应强化自己专业导师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员的“双重导师”身份[5],坚持立德树人理念,充分利用理论教学、科研指导、临床技能指导、小组会议、谈心谈话等时机,对自己及他人研究生在思想上加以引导,在学术道德和医德医风上加以示范。(3)专、兼职辅导员。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和党建工作的主要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在研究生培养的整个环节中起着桥梁作用。高校应根据研究生人数、专业及分布情况,在学校或医院配齐配优专、兼职思想政治辅导员队伍。同时,辅导员应与时俱进,主动学习,充分了解新时期医学改革政策和不种类型研究生培养规律,差异化地设计和开展医学研究生党建工作。(4)党支部书记和委员。党支部书记和委员是党支部建设骨干,是党支部工作的直接推动者和首要实施者。当前大部分高校研究生党支部书记由研究生担任,少数由辅导员、实验室或临床科室管理教师兼任。但不论何种形式,支部书记都身兼双职或多职,应不断提高个人思想觉悟,妥善处理好个人业务和党务之间的关系,主动学习党务知识,提高个人政策宣传、党员教育、支部建设、督查检查等业务能力,实现“被动干工作”向“主动抓工作”的转变。(5)高校和医院各环节行政管理人员。高校和医院应不断改变研究生院、临床学院、医院科教处、临床科室或实验室等管理人员的工作理念和方法,在研究生招生、导师分配、课程安排、开题组织、中期考核、科研管理、临床实践、毕业鉴定、学位申请等环节牢固树立服务育人意识,实时监督,全过程引导,配合做好党建工作。(6)关键地点和时间点。不同培养模式的临床医学研究生,其培养目标、培养过程等差异制约着党建工作的组织和开展。对学术型研究生来说,党建工作应重点围绕其在学校课程理论学习和在临床实验室科学研究两个时间段,做好顶层设计;而对专业型研究生来说,党建工作应侧重其在医院规培的各个环节,做好长远规划。只有定位准确、方法适宜,才能“少投入,高产出”。

3.2 连起中间线,打通研究生党建工作壁垒

高校要以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组织育人等体系为基础,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1)“关键人物”互连。要将研究生党建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日常教育管理工作有效结合,必须充分融合研究生党建工作“关键人物”,互助互补,协同共进。例如,导师和临床科室带教教师将研究生现实表现及时反馈给辅导员,有助于辅导员精准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党员发展、奖助评定等工作;辅导员将广大研究生利益诉求及时反馈给高校和医院行政管理部门,有助于完善研究生培养环节、推动高校和医院基础建设和顶层设计、维护高校和医院稳定等;高校和医院行政管理人员及时向导师和研究生宣传医学教育改革方向及各级政策调整,有助于保障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促进研究生长远发展等;辅导员与党支部书记积极互动,有助于统筹研究生基层党建、保障广大研究生思想稳定等。(2)高校—医院、医院—医院互连。高校和医院之间要协同管理、分工合作,合力架起医学研究生教育管理的中间桥梁,形成研究生党建工作共同体。首先,高校党委作为研究生党建工作主体,可指导研究生院联合医院组成研究生党建工作组,负责分类制定研究生党建工作计划和系列保障制度,针对性地开展党建工作。其次,医院党委也要将研究生党建工作纳入医院党建工作计划,协同高校党委总体要求,可由教育处或科教科负责研究生日常管理与党员教育工作,在临床科室设置专、兼职研究生管理教师或教学秘书,具体协调和落实有关政策。再者,高校还应创造机会,促进各个附属(教学)医院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补短板,强特色,打造党建工作新网格。(3)党支部之间互连。医学研究生党支部与本科生党支部或其他非医学研究生党支部不同,其培养过程的特殊性,使其必须主动、灵活与其他党支部协同共建[6]。一是应积极与高校或医院教工党支部共建,在学术科研和临床实践中充分互动,潜移默化地提升研究生政治思想觉悟;二是应寻求与不同学科或领域研究生党支部共建,开拓视野,共搭平台,促进知识和思维的交叉融合;三是应努力与不同学位类型研究生党支部共建,实现优势互补,促进个人科研能力和临床技能齐头并进;四是应主动与博士生或本科生党支部共建,传承先锋精神,强化党建引领;五是必要时设立临时党支部,保证党建工作对分散党员的全覆盖[7]。

3.3 织成交叉面,丰富研究生党建工作内涵

(1)党建工作与业务建设相融合。医学研究生党建工作必须与高校教育事业和医院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目标一致,与普通党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紧密融合,才能确保党建工作长效发展。高校和医院要树立“大党建”意识,不断推动党建工作与研究生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为避免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两张皮”,要不断创新组织生活主题和形式,充分结合不同培养模式研究生关注的时事热点、学习重点、发展难点,有方向、有计划、有层次地在学校、医院或社会各群体中开展理论学习、学术交流、技能指导、卫生宣讲、基层实践、社会调研、群众服务等活动,让研究生在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活动中有所得、有所感,激发党组织活力,保证党组织生活有效、长效开展。(2)党建工作与人文、法治建设相融合。对于医学人才培养来说,党建工作除了与研究生“学生身份”的业务建设相融合,还应积极融合人文建设和法治建设。在社会主义法治视野下,人文精神是法治建设的出发点,两者培育可同步施行。一方面,积极构建人文、法治理论课程,如开设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人文医学导论、医学伦理学、临床心理学、医患沟通与医学社会学、医事法学(后两项重点针对专业型研究生)等[8],努力提高研究生理论水平;另一方面,在临床思维训练和临床实践操作等环节,合理融入人文、法治教学内容,不单独占用研究生时间和精力,多角度加强临床医学研究生医德医风建设,提升人文素质,提高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4 打造党建立体空间,维护研究生党建工作长效运行

(1)规范研究生党建工作各项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高校研究生党支部是高校党组织的“终端”部分,是保证党的方针、政策、路线和任务落地生根的具体执行者,必须要有完备的制度做保障,才能确保管党治党常态化、长效化。在设计和建立制度时,应通盘考虑、全局规划、科学设定,要与医学教育系列改革的政策和措施有机结合,针对不同学位类型研究生,做到于事简便、于法周延。于事简便,即制度要简便易行,切合研究生党建工作实际,能够调动党员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于法周延,即减少制度漏洞,不仅有完备的党员教育管理、监督考核、党支部建设等制度,还应将党建任务写进导师、辅导员及其他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和考核范围内,保障各项党建任务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在实施各项制度时,应坚持制定与实施并重,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各单位、各部门、各人员)平等,避免出现“破窗效应”,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2)打造研究生党建工作数字化平台。积极适应时代新变化,充分享用科技新成果,努力突破时间、空间和人员限制,打造医学研究生党建数字化平台,全面提高党建工作实效性。可将数字化平台分设三大模块,一是建立基础党务系统,实现党员信息更新、新党员发展、组织生活实时记录、党内统计年报、网上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务功能[9];二是建立党员教育服务平台,实现各类研究生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便捷运用;三是建立党建综合监控系统,实现研究生各类问题搜集和统计,为提升党建工作实效性提供事实依据。

新形势下医学院校研究生党建工作有其特殊性,需要高校立足现状,把握形势,更新观念,不断强化内涵建设和过程管理,将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思想教育与业务建设、线上教育与线下培养等巧妙融合,积极铸造临床医学研究生党建“大熔炉”,持续发力,努力开创医学研究生党建工作新局面。

猜你喜欢

研究生医学医院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萌萌兔医院
医学
带领县医院一路前行
医学、生命科学类
为县级医院定锚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招收1995年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