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等职业教育中医药专业课程课堂教学初探

2021-03-06莉,刘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7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中医药校企

韩 莉,刘 玲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连云港中医药分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7)

2019 年1 月24 日,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但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这强调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工作水准对社会分工协作效率有着直接影响,因此中职学校的作用不可忽视。根据国家政策的号召和适应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发展的需要,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出具备较高素质、拥有一定专业知识以及掌握一定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中职学校中医药专业课程是培养学生中医药文化素养、学习中医药知识、提升健康素养的重要途径。笔者通过学习、查阅文献,结合本专业课程教学经验,对中等职业教育中医药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作以探究。

1 中医药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困难

近年来,由于普通高中扩招,大部分成绩较好的初中毕业生都选择升入普通高中继续学习,这使得中职学校的生源受到一定影响,使得中职学校招生门槛降低,最后进入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较以往有所下降。由于中职学校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没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入学后的学习自主意识也不高,整体学习氛围较差,这就给其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理论知识学习带来了挑战。此外,因为中职学校学生义务教育阶段没有打好基础,文化知识基础比较薄弱,所以在学习专业课时,对专业知识理解比较困难。再加上中医药理论知识深奥,有些知识点晦涩难懂,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强理解和记忆,既要对知识点倒背如流,又要灵活运用,这对于本身基础文化知识薄弱的中职学校学生来说无疑难度更大,这也导致学生对中医药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

1.2 教学效果不佳

由于中职学校本身不受重视,再加上学生厌学、学习态度不积极,导致中职学校教师缺乏教学热情,觉得无论怎么讲学生都不会认真听,所以教学方法往往陈旧、单一,使用传统讲授式教学法,难以使枯燥乏味的中医药知识变得容易理解。机械式讲解,没有启发性,也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对深奥的中医药知识缺乏学习热情和兴趣,其结果是学生不喜欢学,教师不喜欢教,如此恶性循环,致使中职学校教学质量不高,教学效果欠佳。

1.3 不重视实践能力培养

当前,很多中职学校一直沿用传统的基础教学设备与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忽视技能训练,导致学生无法在学校学习中掌握真正的技术,使得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学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大量“灌输式”的理论教学模式不但使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而且也无法突出中职学校特色。尤其是中医药类专业毕业生将来要从事康复、护理、药学等工作,这些工作都需要大量的临床实践,因此中职学校要尽快改变教学模式,教学中除进行理论知识讲授外,还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2 对中医药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思考

2.1 加速构建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

新的发展形势给中医药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 号)中提出“要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到2020 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尤其是在这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中医药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也给学生学习中医药专业课程树立了信心,证明中医药知识的重要性,值得我们用心学习和传承。在当今形势下,中职学校的中医药教育教学应根据自身特点,紧密围绕职业本位构建符合时代潮流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目标为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学校与企业、医院、其他学校之间的合作,突出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加速构建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是构建中医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目标,实行“1+X”证书制度,满足中医药中等职业教育和中医药产业发展需求,与用人单位的实际工作岗位需求相衔接,使学生在校期间通过考核获得职业技能证,作为将来就业时的“敲门砖”。中医药学博大精深,不仅要牢记于心,更要灵活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要与临床相贴切,考虑学生就业后工作的实际需要,增加实训课学习时间,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同时在教学中兼顾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的实用性,以专业培训为核心,促进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2.2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接受性学习方法是中等职业教育中使用较多的学习方法,学生完全依靠“听”和“记”,学习方法单一、僵化且缺乏自主思考过程。这种学习方法属于被动学习,很难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很难适应毕业后的专业发展需求[1]。随着社会对中职学校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根据中职学校的专业要求和教学目标,充分利用课堂资源,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变被动为主动。这样,有必要改变课堂教学的重点,把课堂教学主体从教师转变为学生。对学生来说,要成为教学主体,必须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动脑,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配合以融入学习情景。这样才能掌握知识要点,养成勤于思考和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综合能力,激发学习动力,对抽象、深奥、枯燥的中医药专业课程内容感兴趣,并从中汲取营养,有所收获[2]。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掌握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后,灵活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虽然,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但并不代表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完全放任不管,教师要做出合理的教学设计,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正确引导,特别是那些已经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被动学习的学生,以及在课堂中不能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对于这些学生,除引导外还应加强监管,防止其浑水摸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积极配合教师完成学习任务,还要重视自身素质的全面提升,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为自己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3 以教师为主导,创设多样化教学情景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存在“满堂灌”现象,教学效果不佳。因此教师必须转换角色,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首先,在教学中教师是专业课程的讲授者,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还要熟练掌握课程的所有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依据课程资料,又不局限于教材,灵活生动地进行讲授,知道从业者必须掌握以及了解什么,使学生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关注并获得更多有用的知识[3]。因此,鼓励具有实际工作经验和丰富专业知识的“双师型”教师来校教学。其次,教师应该是一个出色的课堂组织者,上课时间看似很短,但是如果合理安排,良好的课堂组织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这是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其他相关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最后,教师应成为教学中的主导者。在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将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适应角色变化,组织好教学过程。所谓的主导者是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采用创设情景、问题引导、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成为学习的主人。比如中医基础理论中的外感病因六淫致病特点这部分内容,如果单靠教师讲解,非常枯燥乏味,学生学习效果差。但如果以学生为中心,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通过设置问题、案例分析的形式,让学生归纳总结出六淫各自的致病特点,这样通过主动探索获得的知识记忆更牢,且知识点不易混淆。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必须注重课前准备,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只有这样,才能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景,让学生每节课都能有所收获。此外,教师还要重视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2.4 加强实训,重视实践技能培养

近年来,校企合作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校企合作的指导方案,提倡中职学校深化校企合作,加快工学结合。《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以及实训和实习基地建设[4]。自此,许多中职学校开始尝试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指出,产学结合和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模式,是开展职业教育的关键。中职学校应根据自身特点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校企合作的“产学结合培训模式”。而这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关系到学生将来能否在岗位立足。教学应贯彻“以实践教学为主导”的职业教育理念,以实践训练为主体,理论课依附于实践课之上[5]。中职学校各专业都有实习安排,虽然护理专业有见习和毕业实习,药学相关专业也有毕业实习,但难免有流于形式的情况,难以确保学生在实习中真正提高实践技能。应将实践能力培养融入日常教学,例如在护理专业学生学习中医护理这门课程时,将学生分配到医院,以床边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比如讲授四诊及辨证内容后,将学生带到医院病房,分小组(每组5~6 个人)到不同病房观摩,观察病人的症状、体征、舌苔、脉象,并将通过四诊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判断,对病人进行辨证,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如果因条件有限,实训课无法到实地开展现场教学,学校应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比如建立模拟中医康复治疗室、模拟中药房、模拟中医诊所等实训基地,创设真实的职业氛围。同时,加强校企合作以及工学结合,学校与医院、制药公司和药店等密切合作,建立相对稳定、长期合作的实训基地。

3 结语

总之,在国家方针政策的引导下,中医药中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空前的挑战;同时肩负培养面向社会的护理、药学、制药、康复、农村医学等专业人才的重任。借助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春风,积极寻找提高中职学校办学水平的途径,使学生不但学到专业知识,也能学到实践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其成为有良知、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归根结底,中职学校应顺应时代发展,不断创新、改革以提高教学水平,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培养出高水平技能型中医药相关专业专门人才。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中医药校企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