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实践

2021-03-06许凤燕杨慧科李雪梅李益民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7期
关键词:解剖学育人思政

许凤燕,孙 亮,杨慧科,李雪梅,李益民

(哈尔滨医科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1)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目标,教育的立足点在于“育人”[1]。课程思政既是对教书育人理念的高度凝练,也是教书育人的具体实践[2]。疫情期间,医学生见证了数万名医护人员争当“最美逆行者”,因此,抗疫之战正是医学教育铸魂育人的恰当时机。2018 级临床“5+3”一体化专业实行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整合课程体系,疫情期间学习融入腹部局解的消化系统及融入头颈部、胸部局解的呼吸系统内容,蕴含着大量与疫情相关的思政元素。教师应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深度挖掘和提炼课程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与线上专业教学有机融合,拓展课堂教学的广度、深度。

1 教师以身为范,提升学生思政素养

师者,人之范也。教师在学生眼中是智慧和高尚人格的代表,其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要以身为范,以崇高的道德情操和严谨的治学态度等良好师德师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思政素养[3]。疫情期间,教师应主动关注抗疫状况,积极做好线上教学工作,与时代同频共振,将思想性、理论性和知识性有机结合起来,把专业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思政大课堂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人体解剖学课程的育人作用。

2 思政教育融入人体解剖学教学设计

教师密切联系抗疫行动,从中挖掘爱国主义、责任教育、科学精神、健康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和职业认同等思政素材,并将其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融入课程教学中,引起学生共鸣,避免专业教学和思政教学“两张皮”现象。

2.1 弘扬爱国奉献精神,厚植家国情怀

人体解剖学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最先接触的一门线上教学课程,课程教师也是疫情期间学生接触的第一位专业课教师。第一节课上课之初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作为抗击疫情这场战争的亲历者,学生亲眼见证了“中国奇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以“家国一体”的爱国情怀,凝聚起“万众一心、团结奋战”的强大合力。从义无反顾、冲锋在前的医护人员到勇挑重担、无私奉献的科研人员,从群防群守、无缝衔接的基层联防人员到闻令而动的人民子弟兵,中华儿女将爱国热情化为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用实际行动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作为医学生虽不能奋战在一线,但支持疫情防控、积极进行线上课程学习,利用已有的医学知识粉碎谣言并普及健康防疫知识,这些将小我融入大我的行为均是爱国情怀的切实体现。

2.2 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呼吸系统教学中总结气管切开术所经过的层次结构时,结合医护工作者逆向而行、不论生死奔赴一线的事迹以及冒极大感染风险为危重患者行气管切开术的事例,让学生深刻体会大爱无疆和敬佑生命的医学情怀,感受爱岗敬业和恪尽职守的职业态度,鼓励学生成为有责任、有担当、有能力的新时代医学工作者。结合个别医院出现交叉感染导致疫情反弹事件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让他们深刻认识到医疗工作责任重大,充分认识到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做好医院和个人防护以及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的重要性。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涉及众多小儿疾病,面对哭闹的幼儿、焦虑的家长,医生应具备更多爱心、耐心和良好的沟通能力,谨记“博学而后成医,厚德而后为医”。

2.3 培养创新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呼吸系统教学中,结合钟南山院士对科学的追求和对医学的奉献精神,让学生思考怎样的人才是自己一生所要追求和崇拜的偶像,感悟今日的努力学习是未来成长为技艺精湛、值得信赖的医生的必经之路。通过讲解手术的创新与发展,即由切除半肝、肝叶到肝段的肝切手术,切除一侧肺、肺叶到肺段的肺切手术,开腹到腹腔镜的胆囊切除术,鼓励学生不断追求科学创新,永攀医学高峰,探究更好的治疗方法与手术方式造福患者。结合临床事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例如,甲状腺手术中务必注意动脉与神经的位置关系,防止误切神经。用一些鲜活的事例教育学生医学是严谨的,任何一个疏忽都可能危及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引导学生从学生时代就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和工作态度。

2.4 提升健康素养,倡导健康生活

作为医护人员尤其是抗疫主力军的医护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更要有过硬的身体素质。教师要充分挖掘与知识点相关的临床案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健康生活素养[4]。例如,讲解胆囊结石时,引入“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的大健康概念,教导学生规律饮食,均衡饮食结构,以健康的身体面对繁重的学习和忙碌的工作;讲解支气管和肺时,强调吸烟有害健康。古语云“上医治未病”。医生的感动和满足不应仅来自治疗疾病,还应来自减少生病,鼓励学生做健康知识的传播者、健康饮食的主导者和健康行为的倡导者。

2.5 开展环境生态教育,增强环保意识

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雾霾导致咽炎和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野生动物的病原体突破物种屏障感染给人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重要理念,呼吁尊重自然,敬畏生命,善待野生动物,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成为保护环境的实践者和倡导者。

2.6 增强职业自豪感,提高专业认可度

线上教学课前、课中、课后各个环节均缺乏教师的有效监督和指导,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才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因此,促使学生真正意义上理解并热爱所学专业,激发学习动机,对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至关重要[5]。结合“健康中国”战略和新冠肺炎疫情,说明医务工作者承担着极其重要的责任与使命,是早日实现“健康中国”的关键力量,以此提高学生对专业和职业的认可度,坚定投身医疗行业的信心,激发对所学专业的热爱之情,从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对专业的认知度。

3 树立课程思政理念,加强课程思政建设

无论线上还是线下教学、疫情期间还是疫情之后,专业课教师都是课程思政理念的践行者,要在思想上达成课程思政是所有教师职责的共识,增强育人意识。同一课程的授课教师共同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开发所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并在教案和课件中体现课程育人内容,凸显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特色,合理规划和设计教学进程,构建思政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的课程体系。

综上所述,疫情期间在人体解剖学课程中有机融入抗疫精神等思政内容,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同行并重,丰富了学科教育的内涵,拓展了学科内容的深度,同时,拓宽了学生认识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角度,激发了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明确了自己的使命和担当。教师应以此次疫情为契机,持续完善和探究解剖学课程思政体系,助力高校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进程。

猜你喜欢

解剖学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CBL结合微课在神经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解剖学教师培养模式的探索
正常人体解剖学知识竞赛的规划设计与组织开展
不同教学模式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