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1-03-06欧阳如美珠海市审计局

消费导刊 2021年21期
关键词:独立性内审审计工作

欧阳如美 珠海市审计局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

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开始逐渐发挥真正评价,监督,服务职能,但是就目前内部审计过程中往往存在缺乏独立性的问题。导致这样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内部审计的建制与模式、内部人员管理体制以及内部审计人员的设置情况导致等原因进一步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开展。通常情况下内部审计主要用于监督,但是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空有监督权力却没有处理权力,权威性缺乏,对某些违法乱纪情况震慑力较低,而且极易被当成“挑毛病”。同时由于内部审计人员归属于被审部门,其人事调配,薪资待遇以及奖惩情况受到制约,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客观性[1]。

(二)内部环境制约审计职能

内部审计通常具备一个特点,就是内部性,可以简单理解为服务于行政事业单位本身,作为一种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的手段。随着行政事业单位的逐渐发展,使行政事业单位规模逐渐扩大,审计者与被审计组织存在一个内部环境中,导致内部审计不能很好地进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业务繁杂,经济活动形式繁多,不同业务情况在进行过程都会发生很多变数,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工作就会受到波及,无法有效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由于内部审计作用监督管理,控制行为,且负责内部审计相关工作人员层次偏低,这就导致内部审计工作很难有效开展,而且,内部审计工作与单位内部,进行内审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情绪,关系等影响。而且就目前企业内部职员普遍存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观念,这种环境下内部审计很难有效开展。

(三)相关管理制度缺失

内部审计监管制度是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正常开展的关键性内容,想要进一步推动行政事业单位规范发展,必须要重视内部审计监督机制。但是目前仍然有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忽视了建立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建立的重要性。导致内部审计监督缺失主要有3方面,其一,行政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没有成立独立内部审计监管部门,这样的结果就会形成内部审计只具有形式感,不具有实际内审性。其二,内审监督人员需要具备一定专业性与道德规范性,部分性行政事业单位缺乏这方面的人才,且负责内审人员的知识与技能都欠缺,这也是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监督管理能力缺乏的关键性原因。其三,内部审计监督具有不完全性,通常将内部审计是具有整体性,但是部分内部审计往往只注重单一方向审计监督工作,这样同样是导致内部审计监督管理出现局限性的原因之一。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提高对立性

内审对立性是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科学开展的重要一部分,在提升内审对立性的过程中主要需要结合行政事业单位运行情况以及管理情况。首先需要对直接领导人意图进行确认,同时制定并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内审监管制度,科学设置内部设计组织,并且逐渐建立相应管理制度。并且内部审计机构需要是独立存在。同时内部审计部门中不允许从事本单位职工存在,做好内部审计独立服务于行政事业单位。同时还需要不断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提升内部审计管理者而定素质,加强道德管理与政治素养培训,且负责内部审计人员必须熟悉掌握会计、审计、法律、税务、外贸、金融、基建、企业管理等方面知识。除了上述内容外,想要进一步保证内部审计独立性还需要依赖于内审部门与内审人员的工作成果,内部审计需要具有务实性,需要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经济活动以及运行情况进行在科学进行,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是平稳的,健康的。同时内部审计还需要具备规范性,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内审要求进行内审,最大程度上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

(二)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审计转移

通常我们将审计工作比喻成是企事业单位的保健医生,有这样说法主要是因为审计工作的作用主要是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存在的问题进行提前发现。事前审计是行政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关键环节,内部审计不能只局限于行政事业单位活动完成后进行业务结果监督,而是需要融入到行政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同时内部审计也需要在进行经济发展过程中参与决策制定,充分了解行政事业单位的活动为今后行政事业单位发展奠定基础同时提出合理性预见性分析,进一步防止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出现不良发展情况。事中审计是在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工作推进中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长期跟踪审计。会定期或者不定期对行政事业单位运行活动进行审计,主要目的是更加全面的了解并掌握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状况与财务情况信息,并建立起一系列的监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更正与处理,从而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健康稳定,合法合规发展。事中以及事后审计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来说十分重要,内部审计需要在原有单一事后审计逐渐转变内审方法,积极将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审计转移。方法主要是在行政事业单位运营过程中或者项目投资过程中,需要对相应的运行制度以及实施环进行跟踪监督,在跟踪监督过程中将发现的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2]。

(三)规范内部审计管理制度

内部审计管理制度的建立是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有效进行的关键。管理制度建立过程中首先需要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监督管理意识的建立,让单位中部门领导进行全员参与,并且以身作则带动行政事业单位所有人参与内审监督。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及时减少人为导致的错误,积极发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内部审计工作可以安全进行,而且保证企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可以更加规范。内部审计管理需要以审计为核心,突出审计重点,加强财务信息的科学掌握,同时正确的落实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制度,以及财务制度。打破内部审计工作的盲目性以及随意性,使内部审计工作更加客观、真实、严肃。通过内部审计管理制度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会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质量。内部审计重在评估组织风险,风险管理适当性,风险存在可能性以及风险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产生的影响。所以想要使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规范性发展,需要更加注重且不断优化,完善内部审计管理制度,依据管理制度积极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更加有利于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服务发展,保证审计工作与审计目标保持高度一致[3]。

三、结语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职能以及管理职责的不断变化与完善,内部审计工作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内部审计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组织发展的稳定性,同时对内部组织的整体财务情况进行良好掌握,同时对组织内部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发现并且做出迅速的反应。通过内部审计可以发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违法乱纪行为,贪污腐败行为以及欺诈等行为。尽管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已经积极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但是内审过程中仍然存在部分问题,文章中主要分为两个方向。其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问题,其二针对性解决策略等。发现导致内部审计工作受到影响着主要有三个原因。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内部环境制约审计职能、相关制度缺失等,通过完善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审计转移等方法进行解决,进一步保证内部环境的良好,同时规范内部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管理工作,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稳定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独立性内审审计工作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聚焦内审转型升级 提升增值服务水平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培养幼儿独立性的有效策略
加强工程结算内审的思路
新监管框架下银行的风控和内审体系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浅论我国非审计服务及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白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