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事业单位会计和企业单位会计财务处理的区别

2021-03-06孙建超济宁市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消费导刊 2021年21期
关键词:企事业会计工作核算

孙建超 济宁市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作为财务管理的重头戏,会计工作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会计工作的两板斧,监督与核算不但保证了各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还立足于社会经济,由小见大的保障了我国单位货币的流动效率。而事业财务会计和企业财务会计更是一奶同胞,作为会计系统中的两员大将,这两者一面为企事业单位收获了数不胜数的经济效益,一面又为我国的财务管理系统添砖加瓦,不断进行着改革和完善。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标准同根同源,此二者都是我国现阶段最重要的财务管理工作执行标准。

一、我国存在的两大会计机制

在我国,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上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之间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剧。抛开现象看本质,企事业单位之间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同,实质上就是单位之中会计工作所侧重方面的不同。现阶段,我国所阐述的两大会计机制,其一是面向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其二则是面向企业单位的企业会计。

预算会计工作的主体是负责行政的政府机构,其工作本质是通过合理把控行政财务,来达到服务人民群众的目的。而企业会计的工作内容则相对分散,企业会计主要面向的对象是金融及农工领域的财务管理,通过对企业内部资金的规划和整理,全权把控企业资金的实际流向与用途,而企业会计的目的也较为简单,专职负责最大程度的提升其所受聘企业的经济效益。事业单位会计负责分析内部资金的使用情况,将资源配置的价值发挥到最大;企业单位会计注重整合企业内全部资产内容,确保企业正常运转,保证企业收益增加。简而言之,企事业单位会计的工作对象相同,但是由于二者的基本属性有所差异,所以导致了财务处理方式的明显区别,事业单位资金合理使用的主要目的并不是经济效益,而企业单位的核心却是如何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二、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单位会计财务处理差异的原因

(一)资金状态不同

财务处理工作中所说的“资金状态”,实际上就是导致事业单位会计和企业单位会计差异化现象的主要原因。首先,最需要明确的一点就是,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主要经营方式从根本上就已经固定了它的资金形态。事业单位流动资金的主要来源是政府单位的财政拨款,这种资金回流方式通常都是单向的,并且资金回流的过程较为缓慢,更甚至当某些事业单位在完成了一轮资金的收支之后,几乎无法获得资金回流。

其次,企业单位的资金形态就比较丰富多样了。刨除掉诸如生产设施、企业厂房之类的实体资产,企业单位同时还拥有着因经营活动而暂时拥有的流动资金。流动资金在企业中加速运转,从而形成资金流,其中的重头被用在企业之间的流通上,从而达到为企业单位所盈利的目的。

因此,基于两者资金形态的不同,企事业单位会计在财务处理上也会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二)资金用途不同

财务处理工作中所说的“资金用途”,实际上就是导致事业单位会计和企业单位会计差异化现象的直接原因。事业单位因其工作的特殊性,本身就具有着行政职务职能,事业单位的资金用途并不是为了收益和盈利,从本质上来说,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是为了向社会提供服务,从而保障社会体系的长期稳定与正常发展,提升企业本身的社会声誉与认知度。因此,事业单位会计的职能主要是通过分析单位内资金用途的合理性以及使用的规范性,来达到为社会做贡献的目的。

相比较而言,企业单位使用资金的目的就比较单纯了。企业单位的资金用途主要是为了获取更大程度的经济效益,而企业单位会计的工作任务就是不管资金如何支出,都要将其建立在是否能够收获回报的基础上,其宗旨就是实现企业内收益额最大化。

因此,基于两者资金用途的不同,企事业单位会计在财务处理上也会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三)单位性质不同

财务处理工作中所说的“单位性质”,实际上就是导致事业单位会计和企业单位会计差异化现象的根本原因。由于事业单位的存在目的是为了服务民众,不论是收益还是支出,其财务处理的重点是在建设社会基础设施以及保障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之上。作为非盈利的社会服务性机构,事业单位不需要自负盈亏,同时也没有企业经营发展方面的担忧。

企业单位则大为不同。因其本质就是为了获取利润,所以企业单位在经营上拥有较大的自主权,但也正因此,企业单位只负责自身的发展与经济的收益,如果单位内的经营活动出错,致使企业生存受到威胁,那无异于是灭顶之灾。所以企业单位就会带有更加明显的盈利性质,自负盈亏观念相较于事业单位来说非常之重。

因此,基于两者单位性质的不同,企事业单位会计在财务处理上也会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三、事业单位会计和企业单位会计具体处理方式的对比

(一)核算基础不同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变革,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单位会计的核算基础也发生了重要改变。在日常经营业务中,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都需要面临最基础的成本核算问题。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因其单位性质的特殊性,资金支出的目的不在于盈利,因此核算时也不需要考虑回报与收益。所以会计工作所主要核算的是成本以及事业单位内部的资金分配问题,而成本核算的侧重点则主要放在资金支出的用途上,账面一目了然。

而对于企业单位会计来说,核算基础就比较复杂了。企业的根本目的是盈利,所以企业会计的工作重点在于成本以及利润的核算上,诸如生产成本、销售成本、业务收入以及分配利润等。通过这些复杂的核算过程,企业单位会计才能最终确定该企业是否收支合理。

(二)纳税处理方式不同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在我国,不管是事业单位还是企业单位,通通都需要纳税。而在这一点上,企事业单位从根本上就体现了二者之间的差异性。就企业工作中原材料的采购形式进行对比,事业单位在采购时,不仅需要进行大众概念中的纳税人情况划分,同时还需要根据“自用”以及“非自用”情况进行分析处理,从而才能确定进一步的纳税情况。而企业单位的纳税就简单得多,企业单位会计在面对原材料的采购时,通常会把企业中的纳税人分为两种,其一是一般纳税人,其二是小微企业纳税人。一般纳税人无需进行税价的区分,而小微企业则需要进行含税的进价采购。

(三)会计处理形式不同

事业单位会计和企业单位会计的工作目的虽然殊途同归,但其两者在进行相关会计工作的处理时,所行使的主要职责差异性却极大。对于商业公司来说,企业单位会计不但要负责日常的财务审核计算工作,还要对企业内部的财政状况进行监督,从资金来源到利润收入,企业单位会计必须要随时随地的根据企业经营状况调整财务处理方式。

但是对于某些社会机构或是公立学校来说,事业单位会计的工作重点则是记录事业单位内部的资金使用情况、资金的来源和主要去向,以及及时向上反映资金支出之后的后续结果。

(四)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会计收入层次的不同

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单位会计在收入层次上有明显的不同。其中,前者以相关的政府财政补助和单纯的工作收入为主,而后者的收入则比较单一,除核算业务收入外,并没有其他收入。

(五)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会计分录形式不同

所谓“会计分录形式”,就是指单位内部财务档案的数据建立。而企事业单位的分录形式也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举例来说,当企业单位会计在进行借款核算时,企业单位的借款数据会被直接划分为“长期借款”和“短期借款”。但是事业单位却没有明显的时间长短差异,事业单位会计往往只需要将全部借款数据纳入“借入款项”之中。因其管理模式的不同,导致了分录形式的不同。

(六)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活动不同

所谓“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活动的差异性”,主要指三点。

第一点,企业单位所开展的活动形式贴合时代发展,丰富多变。而事业单位则略显枯燥,在活动形式上表现为较大的重复度。

第二点,事业单位在进行活动时会有相对应的收支情况,经营活动对应事业收支,专业业务活动对应经营收支,而企业单位则恰恰相反。

第三点,事业单位的活动经费往往会表现为专业业务活动的形式,而企业单位则是以销售成本的形式进行核算记录。

四、实现事业单位会计和企业单位会计财务处理统一性的措施

在我国,受制于市场经济的影响,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单位会计表现为很强的差异性。那如何才能在不改变会计工作机制的情况下,避免差异,规范化会计标准,实现企事业单位会计对财务处理的统一性呢?在本文中提出两点以供从业人员的参考。

(一)建立完善的会计工作标准

要想避免差异性,实现规范化,首先,我们必须要学会参考国际上各大中型企业对会计工作的相关改革经验。在很多国家中,事业单位以及各企业单位所实行的会计标准通常都是由政府机构所制定的,规范化程度较高,各单位可执行性也较强,因此对我国企事业单位而言,可参考价值也比较高。

其次,我们要明白会计工作的工作标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根据社会发展情况以及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的要求而进行不断改进与变革的。随着各企事业单位的接受程度不断上升,会计从业者的自身素质、技能也在不断地提升与完善,通过彼此之间的经验互补,才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会计执业新标准。

最后,要想建立健全完善的会计工作标准,则会计工作人员需要充分学习彼此之间的执业经验,不断地取长补短,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事业单位可在会计工作中最大程度的保证透明化、公开化,企业单位也可全面学习事业单位的工作经验。

(二)改革事业单位会计的财务处理方式

综合上文所阐释的主要内容,事业单位的经营支出状况、财务处理状况相信大家都已经有所了解。此二者与企业单位之间的差距非常大,可以说,从根本上划分了企事业单位之间等级与层次。如果想要促进企业单位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之间的统一化,那么有两点不容忽视。

第一点,事业单位的经营支出。事业单位的收支项目一板一眼都是按照事业单位的规章制度走的,所有资金来源都是政府的拨款和援助,因此事业单位会计在进行经营收支记录时,虽然财务报表一览无遗,方便了核算审计,但是同时也欠缺了一些灵活性。

第二点,事业单位会计缺少明显竞争。事业单位存在的意义是为了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提高社会影响力,基本不重视盈利,而这也就导致事业单位会计缺乏最根本的竞争性。因此,在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体系之中,可以试探性引进其他企业单位的审计报告、会计报表等。虽然两者有着较大区别,但是只要着眼于实用价值,事业单位会计也可以从企业单位会计身上学到相关技能,从而提升其财务管理的水平。

五、结语

诚然,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单位会计在财务处理上有部分显著差异,但二者从根本上来看,是差异与共性并存的。即使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事业与企业单位财务状况的资金状态、资金用途以及单位性质各不相同,但企事业单位会计的基本服务目的从始至终都是站在同一阵营的。归根结底,正因为企事业单位之间差异性的存在,才能更好的的完善我国商品经济的财务管理机制,两者的区别不但能够帮助会计从业人员增长见识、开拓眼界,还能够从根本上引导我国的财务处理发展方向。而在会计人员的日常工作之中,必须要结合我国现行的会计机制和相关准则,来进行具体事务的处理与分析。只有正确看待二者差异,逐步完善自身价值,才能够使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获得长足发展。

猜你喜欢

企事业会计工作核算
企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责任要素及功能分析
2020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大数据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变革方向研究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发力提高企事业单位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
市场经济环境下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策略
谈当前高校会计工作的加强和改进
会计工作现状研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做优做强工会企事业的几点思考
2014年GDP首破60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