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居民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2021-03-06赵晓晓东营市东营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消费导刊 2021年21期
关键词:城乡居民农村居民养老保险

赵晓晓 东营市东营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引言: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我们国家农村的经济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并且在全面小康的政策保证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也从无到有的发展起来了。纵观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从2015年的85833万人到2019年的96754万人。短短的四年之间,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就多了10921万人。这是我国振兴农村政策实行成功的直观结果。虽然在我国农村,部分村民已经表示愿意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但由于我国存在着十分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较大,仍然有一本部分村民表示并不愿意参保。对此,政府应该更多的关注养老保险如何在全国范围内更好的实行,促使我国大部分农村居民参保,使我们社会能过更好的安定、安稳、幸福的发展下去。

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概念

目前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是由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两者合并而成的,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是由三个部分组成:个人缴纳养老保险费,集体补贴养老保险费以及政府给予相应的补贴。国家会为每个缴纳养老保险费的人提供一个养老保险账户,在这个账户中存放着居民个人的养老保险费。随着年龄的增长,当缴费人达到六十周岁且累计缴费达到十五年时,便可每月从个人的养老保险账户中提取自己的养老保险金。这一举措可以保障我国公民平等的享有基本养老的权利。

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基本现状

自从颁布了国家政策,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我国生活在农村的居民的养老有了保障。养老保险对于农村居民来讲还是很重要的,它可以为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做出了巨大贡献,改善了城乡居民的收入情况,同时也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文化影响

从性别分布来看,由于我国的农村文化存在差异,有些地区的封建思想十分严重,出现了重男轻女的现象,男性老人的参保率要远远高于女性老人。因为知识文化水平较低,导致许多女性居民并不懂得保障自己的权益,使得男女参保比例严重失调。从年龄分布上来看,在农村中,加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基本都是接近领取养老金额年龄的居民,也就是说,城乡居民并不想长时间地缴纳养老保险,都是以短时间投资以获取回报为目的,青年提交养老保险的更是少之又少。这是在阻碍国家推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二)地区差异明显

从地区分布来看,在经济发达东南部地区,存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账户的基金随着时间的增加有明显的增长,这就说明该地区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正在有序开展,并能保持下去。但在我国经济不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居民存入养老保险基金中的资金呈负增长趋势,这种现象就表明该地区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没有得到良好的推行。随着我们国家社会主义经济的高速、健康发展,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的经济水平差距越来越大,导致养老保险待遇水平也出现了变化,并且这种差距正在逐年加大。

(三)统筹机制不合理

从统筹规划来看,国内许多省和自治区都建立了养老金的调剂机制,但缺点是,这些调剂机制和统筹并没有完全覆盖到农村,这就造成农村的养老保险基金仍然存在问题,基金也无法实现相互救济,最终可能出现负增长的趋势。而由于养老金的特殊性使得它容易受到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而贬值。

(四)落实工作难度大

由于农村管理机制不严格,公安系统获取居民真实信息难度大,这就导致安排领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金的工作人能难掌握领取人员的真实资料,从而导致冒领、替领、多领的情况出现。比如在居民去世之后,家人会利用其名额多年冒领养老资金。

三、影响农村居民参加城乡基本养老保险的因素

目前已经有很多关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意愿的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比如村民的年龄、性别、民族、受教育程度,是否为党员、经济水平、子女个数和对相关的养老保险制度的满意程度等都会影响到农村居民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接下来将对影响力显著的因素进行详细分析。

(一)年龄因素

农村居民对参保的欲望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主要是因为老人已经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劳动能力在逐年下降,渐渐意识到养老的重要性,需要尽快找到保障自己养老的方法,所以在参保方面,老人的参保意愿更为强烈。对于正处于事业上升期的青年们,他们并没有养老的意识,因为他们的经济能力越来越强,可以自力更生,并不需要养老保险来保障他们的生活,与此同时,青年的经济压力更大,面临车贷、房贷,负担孩子上学,赡养家中老人的压力使得青年们并不想将每个月的收入分一部分缴纳养老保险,所以年轻人对于参保并没有体现出强烈的愿望。

(二)经济水平因素

农村居民的经济水平因素也对农村居民参保情况有着显著影响。因为养老保险和经济水平关系密切,所以当一个家庭的收入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家中老人便不会为自己的养老而发愁,那么参保意愿最强的主体人数就会降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率就会下降。显然当年轻人的经济水平达到一定高度之后,自身的养老问题就不会成为一项困扰,那么显然年轻人就不会考虑参保。如果一个家庭的经济收入水平较低,老人就会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压力,因自己的养老生活没有保障而焦虑,那么老人就会选择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来缓解自己养老生活的经济压力,所以经济水平较差的老人会更有参保的意愿。

(三)户籍类型因素

农村居民的户口类型分为两类,一类是农业户口,另一类是非农业户口。对于拥有农业户口的居民来讲,特殊的户口类型,使得他们的生活缺乏物质保障,这就导致这类居民在经济萧条的时候会对往后的生活充满压力,因为无法保障他们的养老生活,所以针对这类拥有农业户口的居民,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是个非常好的选择,可以在经济发展状况不好的阶段帮助他们拥有良好的生活状态,所以这类居民对于参保有这十分强烈的愿望,希望可以通过养老保险改善生活状态。而对于农业户口的农村居民来讲,他们大部分在企事业单位就职并拥有职业养老保险作为保障,那么这类人群不可以参加两个保险,所以他们没有参保想法。

(四)对养老保险政策了解程度的因素

由于农村居民的文化水平有限,能否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政策全面深刻的了解将直接影响参保率。在农村,如果没有专业的宣讲人员进行人工宣讲,单纯依靠政府文件以及新闻的播报很难做到政策的普及。如果农村居民对国家政策不理解,没有从中理解到政策的优势和对自身的好处,那么使得农村居民参保是个很难的事情。当农村居民理解了政策的精髓,明白了其中的奥义,居民之间口口相传,以通俗的方式使得更多的人明白这项政策的伟大,那么就会有更多居民参加保险。

四、针对影响参保意愿的因素提出的对策

首先为了激励农村居民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当中,可以提出一种激励机制的养老金发放形式。为了鼓励居民参加,政府人员可以根据居民参保的年限和参保的金额设施不同水平的养老金发放等级,也就是说,参保年限越长,参保金额越多的居民得到的养老金也就越多。随着时间的增加,也随着年龄的增大,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参保金额较大的等级进行投保。其次为了使得更多的居民了解国家政策,政府部门应该组织宣讲活动,在各个村之间进行宣讲,普及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让农民可以了解到政策的精髓,并设置解答环节,帮助农民解决关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相关问题,使得农村居民可以及时了解国家政策并积极响应政策。

结束语:通过本文对农村居民参保意愿影响因素的分析,得出了年龄因素、经济水平因素、户籍类型因素和对政策了解程度因素这四个方面的结论。为了提高参加居民参加保险的人数,本文也给出了两个参考意见。通过研究可以看出,为了提高参保率,不能仅仅从政策层面入手,更重要的是政策的服务对象,从广大群众入手,积极解决人民群众的顾虑,才能更好的发挥政策的优势,为社会的养老保险事业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城乡居民农村居民养老保险
今年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4.8% 细算农家增收账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河北省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的主要成效与思考
人力资本、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退休后可以从职工养老保险转为居民养老保险吗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做强农村居民的健康防线
关于实施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