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肺炎疫情下公共卫生专职队伍建设研究

2021-03-06史祝云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消费导刊 2021年21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公共卫生新冠

史祝云 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高招菊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2020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指出,“在这次应对疫情中,暴露出我国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明显短板,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深入研究如何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等重大问题,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1]

一、新冠疫情暴露我国公共卫生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2020年初,武汉等地爆发新型管状病毒肺炎疫情,全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早期出现的防疫物资储备不足、公共卫生人员紧缺等问题,这充分说明我国应加强重大疫情防治、公共卫生队伍建设等薄弱环节工作。

有学者指出,新冠肺炎暴露出北京市疾控人才储备不足,人员总是少、数量短缺,高技术人才队伍缺乏,学术领军人才匮乏、后备人才不足,现有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改进,人才发展激励机制相对较弱,出现人才严重流失等情况。[2]还有学者指出,当前,我国公共卫生人员数量短缺,公共卫生人员发展空间受限,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规模不足,高层次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有待推进。[3]

课题组在对云南曲靖部分医疗机构调研中,发现基层公共卫生队伍建设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基层公共卫生投入不足,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简陋。部分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费得不到财政保障;一些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投入主要靠医院的收入补偿,从事防保工作人员普遍收入低、待遇差;一些基层卫生单位医疗卫生公共卫生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

二是基层公共卫生资源分布不均、投入不足、城乡差别较大。曲靖市中心城区、市级医疗机构卫生资源较为雄厚,但是没有组建专门的公共卫生管理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队伍;县级各种优势医疗资源明显向县级直医疗机构倾斜,偏远地区基层卫生单位难于获取较多较好的公共卫生资源等。

三是基层公共卫生队伍建设公共卫生事业发展不适应,缺乏专业人才。一些乡镇卫生院缺乏公共卫生、临床医学骨干,全科医生、儿科医生、妇产科医生外科医生在大多数基层医疗机构十分紧缺,部分单位缺乏护士、检验师、影像师、中西药师、麻醉师等。

四是基层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激励机制不健全。曲靖市一些基层医疗机构运行状况较差,引进本科以上人才缺乏资金支持;基层医疗机构领导和工作人员普遍认为是工作条件较差、收入待遇偏低、发展空间较窄。

二、新冠疫情下加强基层公共卫生队伍建设的探索

人类进入新世纪,因人口增长、环境恶化等引发疾病的爆发。2003年的非典疫情敲响了人类公共卫生的警钟;2020年以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波及全球,凸显了加强重大疫情防控、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加强基层公共卫生队伍建设,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健康摆在民生事业发展的首位,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健全保障机制,要让基层公共卫生人才工作有条件、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

一要改革引才机制,扩增人才总量。要制定优秀毕业生选拔政策,由人社、卫生部门牵头,组织用人单位直接到高校选拔优秀毕业生,在卫生事业人员公招中结合用人需求适当调整聘用招考条件,降低储备编制数量,确保人员进得来。

二要健全培训机制,提升人才质量。要实施好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农村卫生“两个能力”建设等各类人才培训项目,坚持继续教育全覆盖,实施县级骨干医师培养计划,促进其所在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三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拓展人才发展空间。要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单位公共卫生人员基本工资保障机制和奖励性工资增长机制,落实国家关于偏远地区、基层医疗单位待遇保障要求;要完善基层公共卫生人员人事分配制度,增强分配的激励性和灵活性,着力要解决好长期在基层医疗单位从事公共卫生工作人员的进修培训、职称晋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要建立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人员固定服务履职年限工资、职称提升激励机制,为基层公共卫生人员提供较好的工作环境,不断改善其工作和生活条件。

四要建立投入机制,增强核心竞争力。要增加卫生投入,制定基层公共卫生单位在职人员学历提升奖励措施,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医疗单位就业,扎根基层、服务群众;要把基层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和突破点,以人事制度改革引领其他方面的改革,把提升公共卫生人员地位和待遇作为改革的关键,不断提升基层公共卫生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水平和业务能力,切实增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核心竞争力。

五要改革基层公共卫生人员准入机制和人员结构,建立更加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要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合理设置基层公共卫生岗位;要按照国家政策和地方公共卫生事业发需要,把有限的人事编制向基层公共卫生倾斜;要采取请进来和送出去等办法,加强基层公共卫生人员进修培训力度,实行城市大医院专家对接帮扶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医务人员帮教机制;要加强公共卫生人员团队建设和管理,不断增强团队凝聚力和提升整体服务水平。

六要落实配套政策,完善保障机制。地方党委政府要把加强疫情防控、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保障机制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重大工作,要着力解决基层医疗单位在经费筹措、设备更新、人才引进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切实帮助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提高医务人员工作待遇,改善基层群众就医环境;要按照上级要求,结合地方实际,落实上级关于加强和改善基层公共卫生的政策,制定适合本地的管理制度,为加强基层公共卫生工作提供政策保障。

三、后疫情事情加强公共卫生专职队伍建设的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针对新冠疫情暴露出的公共卫生短板,要加强疾控人才队伍建设,建立适应现代化疾控体系的人才培养使用机制,稳定基层疾控队伍。要建设一批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着力培养能解决病原学鉴定、疫情形势研判和传播规律研究、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等实际问题的人才。”[4]

一要面向基层,培养基层急需的全科医生等专门人才,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公共卫生职业的吸引力。教育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基层对卫生人才需要的状况,设置专业和招生规模,鼓励学生报考基层急需的儿科、全科医、麻醉等医学专业;基层医疗机构要积极向上级反映,争取急需专业毕业生就业优惠政策,创造条件引进单位紧缺人才,同时鼓励在岗人员通过进修培训、学历提升等转岗到公共卫生等紧缺岗位;医学院校要根据基层医疗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及时调整优化专业,优先发展社会紧缺继续的专业,培养基层医疗单位急需的全科医生、儿科医生等人才。

二要建设快高水平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体系。要加强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基层公共卫生人员临床实践能力的社会流行病调查能力;要强化产教融合、校医合作,鼓励医疗机构、企业和医学院校联合建立公共卫生人员研修基地和科研中心,联合培养基层公共卫生人员;医学院校要加大高层次专业人才供给,将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相关学科专业列为学校重点和骨干专业建设,持续扩大培养规模。

三要不断提升医学院校公共卫生人员培养质量。教育行政部门和医学院校要积极采取措施吸引优质生源报考医学专业,积极扩大本科医学专业招生规模;医学院校要深化教材内容、教学方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把提升基层公共卫生人员核心竞争力作为医教改革的重点,强化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要推进学校教育与医疗实践对口教育工作,深化医教协调、校院合作,使课堂教学内容及时跟进临床实践发展;要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激发组织活力,提高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强化临床实习过程管理,加快以能力和素质为导向的医学院校考试评价改革,注重培养和考核学生评判性思维和临床实践能力。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公共卫生新冠
新冠疫苗怎么打?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宁愿死于新冠,也要自由?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征稿简则
“慕课”(MOOCs)发展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启示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
公共卫生监督不是“陪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