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企职业道德教育的路径探析

2021-03-06鲜娟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消费导刊 2021年21期
关键词:职业道德理想信念价值观

鲜娟 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取向、个体价值准则方面的本质规定和基本规范”。[1]习近平强调,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2]职业道德教育是国企走人才强企的重要环节,是国企对员工进行具体行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的教育活动,是对员工进行观念、态度和作风教育的主渠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人全面自由发展的强大正能量,因此,以国企职业道德教育为载体培育员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合理的价值观体系,是职业道德教育的应有之义,也是时代所需。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国企职业道德教育的相互关系

第一,二者本质述求一致,都是引导职业者树立理想和坚定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规定公民要遵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信念;要树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理念;要建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杜绝信仰危机,坚定理想信念,根绝价值迷茫,建构正确的价值体系,阻绝道德失范,规范行为举止。职业道德教育的本质述求是培养高职业素质水平的人,包括培养职业者科学的职业理想、坚定的职业信念、健康的职业心态、内化的职业道德、外化的职业行为等等。因此,从本质述求上来看,二者具有天然的契合性,都是要求职业者树立崇高的理想,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工作者。

第二,二者教育内容相互渗透,都是教育工作者遵守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三个层面分别提出了国家建设要求、社会发展愿景和个人培育目标,尤其是从个人层面为公民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体系、培育良好的道德素质、形成规范的个人行为指明了方向和道路。国企职业道德教育不仅培养职业者敏锐的职业意识、良好的职业心态,更是教育职业者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为国家要坚定理想信念,做到艰苦奋斗、拼搏进取;为社会要有责任担当;为个人要至善至美,全方位多层次提升职业者道德素质。因此,从教育内容上来看,二者都是传递当代社会主流价值观,前者是从全社会层面出发,总括提出职业者应该遵循的核心规范,后者是从国企具体行业上提出职业者应该遵循的一般规范和行业具体规范,二者互为补充、相互促进,都是健康向上、催人奋进的内容。

第三,二者作用互为依托,都是推动职业者践行道德规范、履行道德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们树立信仰提供依据、制定目标提供方向、个人行为提供选择,能够指引人们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培养健全的人格品质,对推动职业者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形成强大的精神动力。国企职业道德教育是以培养员工高尚的职业理想、积极的职业态度、优良的职业作风和高超的职业技术为首要任务,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最终实现人的价值和国企的发展。因此,从功能作用上来看,二者相辅相成都从精神上助推育人功能的实现。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企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企职业道德教育的理论支撑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国企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科学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国企职业道德教育是以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推动社会主义进步为目标。当前我国进入改革发展的深水区,利益格局错综复杂、价值取向日益多元,文化思潮多样思想观念多变,导致当代职业者信仰迷茫、价值选择错误,严重威胁着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企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国企员工认清国情现实,进而树立科学的职业理想,建立坚定的职业信念。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国企职业道德教育内容规范化。国企职业道德教育表现出内容过时、观点陈旧的现象,一方面由于我国企业职业道德教育发展已较为成熟,在教育内容上具有历史惯性;另一方面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知识观念更新换代快,教育内容具有滞后性,缺乏适时更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了国企职业道德教育的培养目标,能促进国企思想政治教育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升级。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企职业道德教育对象发展的主观需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企职业道德教育是教育对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观需要。价值观是个人未来目标和行为的导向标,追求理想的高度决定了未来事业的成就。[3]当前国企职业道德教育面临两大难题:一是在经济体制转轨初期,国企为迅速提高产能,大面积从社会招工,导致招聘的员工文化素质及职业素养良莠不齐,这部分员工头中缺理论手上少技术,职业素质上的差异引起的自身发展问题逐渐凸显;二是社会物欲横流,价值观多元,思潮多样,外界诱惑对员工的思想有着巨大的考验。为提高职业素质,国企员工迫切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导和塑造,为能稳住心神、管住手脚、抗得诱惑,国企员工亟待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主流价值观意识,教育员工敬重自己的职业,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艰苦奋斗、勤奋敬业、拼搏奉献共同建设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国企员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浪费”的“四风”问题。[4]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构建国企文化治理体系的根本要求

文化治理体系是否完善是衡量国企文化治理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文化范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企职业道德教育是构建国企文化治理体系的根本要求。目前,国企职业道德教育制度不完善、领导班子意识不够政绩观出现偏差,企业员工年度考核缺少全面的职业道德评价项目及相关标准,这些问题反映出企业文化治理体系尚未完善、主流价值观尚未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流核心价值观,对建设国企文化治理体系、提升文化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一要发挥其价值引领的作用,加快建设国企文化治理体系,筑牢主流价值观,形成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充分发挥文化环境的培育作用;二要发挥其制度整合的功能,完善制度保障,完善评价考核内容,以“24字”为核心,建立统一的量化标准,形成鼓舞士气、振奋人心的制度环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企职业道德教育,是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引领、力量统合作用的关键。

三、以职业道德教育为抓手,培育员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知觉是构成信念的基础,信念是行为的基础。[5]因此,要想改变一个人的行为,要从改变他的认知开始,对事物有了正确的认知,才能有向上的情感,才能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最终才能产生积极健康的行为。

(一)开始于“知”,多渠道提升员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

“知”即认知,提高认知是情感培养的首要任务,是意志信念建立的木本水源,是行为养成的先决条件,员工的职业素养提升离不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职业道德教育中的宣传工作是提升员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的主要途径。

首先,旗帜鲜明的宣传,营造良好氛围。一是明确宣传主题,集中开展宣传活动。宣传过程中融入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观教育,让“24字”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同时,多渠道发放相关资料,并采取张贴宣传海报、悬挂横幅等形式,让员工在职业道德教育中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宣传应避免将核心价值观塑造成“高、大、空”的政治口号,应结合生活实际讲的通俗易懂、生动有趣,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员工津津乐道的话题。二是创新宣传形式。当下以微信公众号、手机APP为代表的网络新媒体已经融入到员工工作与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员工价值观及职业道德的形成提供了便利而开放的平台。这就要求国企一定要利用好网络大数据及公众号平台,加大职业道德网络培训力度,积极采用微信公众号推送等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发布职业道德教育资料,就某个理论问题、某项具体工作,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网上讨论、学习、检测等相关工作。其次,大张旗鼓的选举劳模,发挥榜样教育的作用。曾经的钢铁劳模-孟泰、铁人精神-王进喜,新时代的最美工匠-肖尚浩、老黄牛精神-云长林等等,这些典型的人物和精神为我们宣传、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添了素材,应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解读这些故事和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曾讲到,“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强大精神力量。[6]通过推选身边的劳模,让劳模现身说法,积极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现实意义,提高员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感知,对于提升员工综合素养具有深刻意义和重要作用。

(二)上升到“情”,增强员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

“情”即情感,良好的情感是知行转化的催化剂。职业道德教育应积极培育员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的思想情感,这种正向情感一经形成不仅增强员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而且具有反作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起到强化和促进作用。

一方面,职业道德培训应避免流于形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主体利益是价值认同的基础,缺乏对主体利益的维护就无法令其在价值观念上与党和国家站在一起。[7]首先,职业道德培训前可做调研和问卷调查,摸清员工的现实状况,掌握员工诉求和期盼,让职业道德培训契合现状、落到实处、收到实效,让员工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意义以及自己美好生活愿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联系,确定其能带来现实价值,进而激发员工情感、增加认同,提高员工参与的积极性,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用性。其次,培训活动应根据员工的思想动态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国企目前正处于大变革、大发展时期,企业的人事制度、考核方式、分配方式等一系列变化都会引起员工心态的变化,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应穿插文明、和谐的价值观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员工树立良好的心态和对新事物的看法,开阔眼界,考虑长远利益,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性,增加员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另一方面,职业道德培训应克服固化模式,做到形式多样、精而有效,增强吸引力。首先,分层次、分批次对员工进行定期轮训,确保每名员工每年都能接受一到两次集中培训,以满足教育需要。其次,提高培训层次,充分利用职业培训中心这一培训主阵地,校企结合,组织教培人员分别到思想政治教育等科研高校集中进行高层次培训。培训过程中应不拘于模式上的固化,理论学习的同时,重视问题深层次的讨论,在讨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达到教育培训目的,使员工更好地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建构为“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为员工的理想信念

“意”即职业道德意志,它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以职业道德为重点的“四德”教育。[8]通过职业道德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为员工的理想信念。一是员工应寻找契合点,发挥主观能动性。员工应积极从自身的结构和需求中寻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点,让理想信念和自身相生相伴。部分国企员工在面对困难时会打退堂鼓、面对诱惑时思想会滑坡,这都反映出员工意志不坚定、信念不坚定。员工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为自身的理想信念,发挥其主体作用和能动作用,在履职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身的素质,同时培养顽强的意志,反复磨练,促使合乎职业道德的行为反复出现并持之以恒,为形成行为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国企应完善奖惩制度,利用制度的约束力来增强员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合乎职业道德的行为,企业应鼓励、奖励,不合乎职业道德的行为,企业要惩罚,要与员工的评优、评职、考核挂钩,以外力的形式规制员工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从而转化为工作价值观、职业准则和企业规章制度,逐步成为人们共同遵循和维护的制度,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根深蒂固于观念与思想深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在不同领域的价值体系中,在工作的职业道德领域中,实现制度具体化,才能够真正落地并发挥引领作用。因此,结合国企长远发展,应认真制定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有利于促进职业道德教育的各项行为准则和职业规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细化到职业道德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

(四)落实到“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为员工的行为习惯

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目的不只是让员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而是以此为基础形成科学的理想信念和相应的行为方式,让员工过上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通过职业道德教育培育员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应在实践中落实,在具体工作中发展。

一是职业道德教育应创设情境化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境化的实践活动实质上是人为优化了环境的实践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领域、各个部门、各个班组,创设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或文娱活动,寓理其中,让员工明确活动的目的和行为的意义,产生自愿练习的愿望。员工参与活动体验过程中,给予中性刺激,增强员工的成就感和获得感,在特定环境中有了这样的行为体验,为后面员工面对同样的生活情镜时提供行为选择和行为经验。二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榜样,对规范行为进行强化。企业可以通过结对子、师傅带徒弟等传帮带形式,为每位新员工确立一个学习榜样,员工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及解决问题的方式,并受榜样潜移默化的影响,获得替代性强化,然后调节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行为与被模仿者的行为方式相同。进而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形成行为惯性,进一步促进行为习惯的养成。三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良好职业行为习惯。行为习惯是逐渐养成的、不需要任何意志与外在监督而能自动实现的行为方式。[9]换言之,良好职业行为习惯是员工运用自身内部力量、意志,自我建构起价值体系支配行为方式,它具有稳定性。根据经典性条件反应理论,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可以把“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等类似职业道德要求与领导的认可、同事的羡慕、单位的表彰联系起来,使员工形成与这些职业道德要求相符的行为。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应理论,企业可以适当的对员工的行为进行强化。员工对某一任务做出具体的积极行为时,给予适当奖励以增加该行为再次出现的可能性,如果员工对某一具体任务做出消极行为时,给予员工一定的处罚以减少再次出现这种行为的可能性。最后,员工在实际工作中还要注意行为反思,矫正自身不良的行为习惯。

猜你喜欢

职业道德理想信念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会计职业道德现状之我见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