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暂时热的防治方法

2021-03-05朱佳典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1年11期
关键词:卧地犊牛病牛

朱佳典

(哈尔滨市阿城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黑龙江 哈尔滨150300)

暂时热又称三日热,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和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肌肉颤抖、行动强拘、跛行及外周的淋巴结增大。

1 流行病学

暂时热在非洲大陆、亚洲的大部分地区及东印度群岛呈地方性流行,也曾经在澳大利亚散发过。本病虽不甚重要,但在奶牛群中可引起产乳量减少造成较大的损失。母牛晚期的泌乳量可减少80%。对乳房炎的抵抗力降低,发情明显延迟。偶见病牛由于间发感染或长期卧地而致死亡。在暴发期间发病率一般为35%左右,若牛群高度易感而且环境条件适宜于本病传播时,其发病率可高达100%。

1.1 易感动物

本病主要感染奶牛、黄牛和水牛,自然条件下,山羊、绵阳、骆驼和混均不感染。其发病率是奶牛>黄牛>水牛。老龄牛和犊牛发病率低于青壮年牛。

1.2 规律性

该病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于夏末秋初,高温炎热蚊蝇多的季节,且每3~5年流行一次。

1.3 传染源于传怖途径

病牛是主要传染源,库蠓和蚊等吸血昆虫是传播媒介,如果没有继发感染,死亡率为1%~3%。

2 临床症状

犊牛极少感染,6月龄以下的犊牛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肥胖的母牛和公牛病情最严重。多数病例呈急性。骤然发热(40.5~41℃),有时清晨缓和。厌食,产乳量陡减。有的严重便稀,有的腹泻。呼吸及心率加速,鼻液粘稠,泪水增多。病牛经常摇头,可见肌肉颤抖且软弱无力。肩、颈及背部也许肿胀。发病的次日,肌肉症状更加明显,表现严重僵硬,呈阵率性运动,一肢或数肢软弱。常采取与急性蹄叶炎相似的姿势。大约在第3天,病牛就开始吃食、反刍并退热,但跛行及软弱会持续2~3d。有的在急性期仍保持站立,而多数则卧地并采取产后轻瘫样姿势,后肢伸直,头转向胁部,有的偶尔也采取侧卧姿势。大多数病例,若不遇恶劣天气或误吸入所灌的药物或吸入反刍物时,则恢复快,在病后3~5d即完全康复。偶见病牛长期躺卧,以至被淘汰。在流行的末期可发生较温和的病例,只表现发热及食欲缺乏。

3 剖检变化

死后病变不明显。全身淋巴结增大且水肿,浆膜呈斑块状充血伴有渗出,偶尔呈淤点。皱胃粘膜充血,鼻腔、小肠及肾脏也可见明显的充血。在实验产生的病例,所见显著病变为浆液纤维蛋白性多滑膜炎、腱鞘炎及关节周围炎。

4 诊断

暂时热在牛群中依据其一过性,传播快,诊断并不困难,个别病例,由于可能相似于创伤性网胃炎、急性蹄叶炎及产后轻瘫,因而诊断会遇到疑难,与创伤性网胃炎的鉴别,若不用一种金属探测器试验为阴性或者不施行缩胃手术则几乎是不可能的,蹄叶炎伴有蹄的局部疼痛且常发生于过食之后。对注射钙溶液的疗效是区分本病与产后轻瘫的一种良好的诊断性试验。

该病急性期出现白细胞增多,中性白细胞相对增加。确诊需经实验室诊断。可采用细胞培养,动物试验和血清学诊断(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免疫荧光抗体技术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5 防治

5.1 治疗

用水杨酸盐或苯丁唑啉作缓解治疗对缓解肌肉强直可能有效,但应避免灌药,避免引发吸入性肺炎。对卧地不起的病牛应适当护理。

5.2 预防

(1)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做好消毒和吸血昆虫的驱杀工作。(2)在疫病流行前适时接种疫苗。(3)对病死畜及时隔离或做好无害化处理。

猜你喜欢

卧地犊牛病牛
犊牛健康观察要点
犊牛肺炎巧防治
牛产后卧地不起的治疗
中西医治疗牛产后卧地不起
牛瓣胃阻塞的发病机理和治疗
秋季牛常见病的治疗方法探讨
牛呼吸道感染诊治
中西医治疗牛产后卧地不起
奶牛卧地不起的病例报告
犊牛水中毒的发生及预防